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强化开放式教学理念 ,并敢于尝试 ,大胆实践 ,尤其要在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设计上下功夫 ,并在尝试实践中进行反思。下面 ,笔者谈谈自己如何加强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一、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开放性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环节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现实教学中 ,我们教师一般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 ,忽视教师活动的设计 ,而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根本不加考虑。而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设计来体现其开放性。因此 ,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同时 ,不仅重视教师活动的设计 ,更…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是门新兴的科目,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用,缺少教学的参考资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细心琢磨,大胆探索。听了很多信息技术公开课和常态课,以及自己课堂教学实践,总觉得没有抓住学科特点,有些知识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或不到位,而不能达成教学目标,总结了几点,  相似文献   

3.
闫艳 《现代语文》2012,(6):15-16
正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主要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目标评价和课堂教学目标完善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样一项每个教师都习以为常的事项,并没有很多教师能从自身专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形成自  相似文献   

4.
“楞次定律”是电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做演示实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只重视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申主要是教师讲授。我从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五个方面设计和准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随意设问,偏离教学目标 地理课堂的提问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而设,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以理解知识、达成目标.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的设计不重视,没有很好地依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预设相应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学习,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发问,使所提出的问题与课程目标无关、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  相似文献   

6.
蒲晔芬 《陕西教育》2011,(10):51-51
目前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导课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本质上认清导课的作用反而把它当作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教学压力增大.课程进度延后。另外有些老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急于追求导课的效果.这种忽视导课意义只重视形式的作法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势必导致导课内容与课文内容衔接不合理.最终给课堂教学带来困难.另外我们一些教师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导课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静 《甘肃教育》2014,(21):42-42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通过多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教得有效"谈谈自己的体会。一、重视课前的备课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  相似文献   

8.
一、说课的误区认为说课便是说教学步骤。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说课的教师对说课的概念、步骤、方法领会不清。说课的内容几乎是课堂教学步骤的重现。没有把重点放在教法的提示和学法的指导上,只考虑教师的教,未考虑学生的学——即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相统一;教材处理的办法、教学过程设计方案及教学的指导思想都没有在说课中得到鲜明的体验,导致教学与研究相脱节。  相似文献   

9.
朱雪梅 《学子》2013,(12):5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小学教学中的问题(一)不清楚的教学定位目前,在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们只重视备课,花了很多的功夫,想把实践活动课中的数学知识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管有多少量,难度有多大,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遗漏。因为不清楚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定位,因此把小学教学实践课变成了数学知识课。这种情况中,只能表明应试教育观念深深地束缚着教师,轻视实践,重视知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只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二)重视不足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时候,许多老师对教学内容采取的是一带而过,甚至有的老师只把他当做是学生自学的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理念、新方式。它承载着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与传播的实践育人使命,也蕴含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以及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吻合,教学内容设计没有把握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评价过程中没有重视实效性评价和长效性考量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亟需制定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内容体系,培育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协同关系,坚持管理与激励并举,完善评价机制,以开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单词——课文——练习的流程上完每次课,而学生常常不清楚自己具体学到了什么内容,很少有教师向学生阐明每次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教师认真梳理教材和学生把握课程的重难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理清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并认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质量要提高 ,课外又要减负 ,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 ,当个好“导”师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变“教”师为“导”师 ,变“教”课为“导”课。一、课前准备1.备大纲——“导”课的范围《大纲》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 ,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大纲》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大纲》,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有其教学目标 ,不能谈天说地 ,漫无边际地遐想。2 .备教材——“导”课的线索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校级课堂教学竞赛中,三位参赛教师教学"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课上反映出三位参赛教师只为了画图而画图,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启发和引导.就这个问题笔者想:画图课上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让学生思考吗?还是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呢?如果真是这样,那画图课岂不是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函数图象的画图课确实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以《清澈的湖水》三次试教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情,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制定"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 ,尽管多数教师课上得都很生动 ,讲得也颇有特色 ,但仍避免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学习抓不住要点 ,复习抓不住重点 ,考试叫苦不迭。那么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实施目标教学。一、确定有界定有层次有联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标。要使学生实现认识上行为上的转化 ,我们应把每一单元、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分为五级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每一级目标都有具体的界定 ,各有各的具体要求又彼此互相联系。目标的界定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朱长春  李爱华 《考试周刊》2012,(71):159-160
每位物理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堂课能成为成功的课,有时听了著名教师的优秀课或看了著名教师的优秀教案后,总想按照这种优秀课的思路在自己教学班上实践一下,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学过程最优化与学习过程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换言之,他们只注意教学过程最优化,而不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自然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缺乏指导性的目标同样只会使课堂教学误入歧途,唯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会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围绕着学习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保证学习目标的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制定合理目标的前提学生既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必  相似文献   

18.
石玉 《青年教师》2007,(1):36-38
教师的教学智慧,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师个体风格的一类特殊的知识类型。教师的教学智慧源于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中、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中以及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中。它贯穿和渗透于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体现在教师课前科学、全面的预设中,课上巧妙、敏锐的生成中以及课后及时、不断的反思中。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虽然在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对教学目标注重很多,但是教学目标设计仍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不同学段同课的教学,教学目标设计不到位,会导致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型不清晰,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可是,我们有不少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课常上出现了“多”与“少”的种种反差现象。要消除课常教学中的反差现象,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教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