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新闻天地》2009,(12):63-64
国内我国海军单月护航数刷新纪录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于11月1日13时护送的"幸福快船"、"风光海"、"富饶"等12艘商船安全抵达亚丁湾东部解护点。至此,10月份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共安全护送商船13批174艘,创造了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来单月护送船舶数量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去年4月4日,在索马里周边海域航行作业的韩国“东源628号”渔船被索马里武装分子劫持,船上有共计25名船员,其中有8名韩国籍、5名越南籍、9名印度尼  相似文献   

3.
为了打击索马里海域日益猖狂的海盗行为,保护过往中国船舶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次护航行动是我国海军首次赴远洋执行军事任务,护航行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记者随舰艇编队出海,新华网开设专题对此次行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框架分析理论,分析网络媒体中的"舆论尖兵"--新华网是如何通过军事报道塑造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5.
夏洪平 《军事记者》2009,(12):29-30
2009年8月21日。海军第二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舰艇编队凯旋,我也结束了142天随舰记者生活。走下舷梯,我暗暗发誓:这辈子再也不随船出海,漂泊远洋的滋味实在受够了。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决议中国政府决定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在远离本国沿海的区域展现海军力量的空前行动,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首次派遣海军在中国海域以外执行任务,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航向深蓝     
2008年12月26日,由3艘中国军舰组成的编队从三亚榆林的海军基地驶出,目标是4400海里外的亚丁湾。在这片面积相当于两个中国渤海的海域,索马里海盗横行。2008年前11个月,此地发生的劫船事件超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备受世人关注,是人民海军独具特色的新闻富矿。《人民海军》报高度关注、全程跟踪,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刊发新闻1000余条.凝聚了军心士气.形成了舆论强势。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作为亲自参加护航和4年来一直负责护航稿件的采编人员。笔者认为。梳理远洋护航宣传报道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当前和未来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启航驶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引起了海内外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权威媒体对此进行了高调的宣传报道。在长达几个月的众多护航报道中,涉及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内容普遍地、持续地、高频率地出现,郑和航海及与其有关的文化因素(以下简称郑和文化因素)成为护航报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中国军方新闻发布机构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国防白皮书发布等军事行动中,以多种方式向各国媒体和公众传播信息、发表意见、作出解释,树立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中国军队已经形成了以国防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为主,以发言人发表谈话、答记者问、组织记者参观采访、例行记者会等为辅助的多元新闻发布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9,(8):I0001-I0001
200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解放军报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海军报社等媒体的记者,在国防部对外传播局孟彦副局长的率领下,随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在14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与海军官兵一起面对高温、潮湿、大浪的艰苦环境,一次次直面生死考验,用手中的镜头和笔。  相似文献   

12.
没有骷髅海盗旗,亦不是独眼,长相穿着也与平民无异,他们是索马里海盗。没有怪异的海盗船,开着劫持来的油轮,扛着机关枪,架着火箭炮,在索马里及附近海域,他们一次次让过往船只命悬一线每走几步,张磊磊就要大口喘气,身上冒出虚汗。而一听到比较大的声响,他立马"咯噔"立起来,四处张望,"以为是海盗打枪"。张磊磊是河南汝州小屯镇西王庄村人。2010年12月25日,他所工作的渔船"旭富一号"(注册地:中国台湾)在马达加斯加"经济海域"遭海盗劫持,被劫持的时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1,(4):20-21
不久前.一则“亚丁湾存在‘星际之门'”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神秘的言论围绕着“亚丁湾星际之门”展开。有传言称,早在2009年12月9日.整个挪威北部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个蓝色漩涡状光圈。就像计算机台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杨晓丽 《青年记者》2010,(12):32-33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本文选取我国军事外宣媒体——中国军网英文版,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护航一年来(2008年12月26日~2009年12月26日)发布的报道,由此得出媒体建构下的中国军队对外形象。  相似文献   

15.
孟彦 《军事记者》2009,(6):44-45
【事件概况】北京时间2009年4月8日12时30分许,4名索马里海盗持AK-47自动步枪、手枪等轻武器,在索马里摩加迪沙以东约370海里海域,对美国运输货船“马士基·阿拉巴马”号发动袭击。船长理查德·菲利普斯被海盗挟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启航驶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引起了海内外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权威媒体对此进行了高调的宣传报道.在长达几个月的众多护航报道中,涉及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内容普遍地、持续地、高频率地出现,郑和航海及与其有关的文化因素(以下简称郑和文化因素)成为护航报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如果我们详细、全面地分析和解读郑和文化因素,就会发现它对于护航报道在开拓新闻报道视野、塑造军队和国家形象,协调国际化与民族化传播的关系、提升报道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江怀 《军事记者》2013,(2):2-F0002
南海舰队某特种团被誉为“中国蛟龙”.先后派出10多批近千名特战队员参加我国在亚丁湾的护航行动,创下了特战队员随舰执行任务持续时间最长、出动频率最高、驱离可疑目标最多等多项骄人纪录。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近来中国船只频频受到海盗袭击,三艘中国海军舰艇12月26日启航前往索马里海域,参加国际对索马里海盗的打击和护航活动。这是近代史上中国海军首次去到本国海域以外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19.
岁月的车轮隆隆驶过,新的一年如约而至。来不及回望和驻足,新闻人又匆匆上路。他们去哪?在风波诡秘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他们随我海军舰队为来往商船护航,风浪的摔打和烈日的烤晒,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兵";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边防,他们踏着没膝深的积雪,手拉着手和边防官兵一起巡逻,官兵走到哪,他们的脚步到哪;在硝烟弥漫的演兵场,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哨所,在风雪交加的运输线上,在送医送药的贫困村寨……他们,用坚定的脚步诠释着一个诺言:到群众中去,到第一线去采集新闻;他们,以新闻人的敏锐和勇气去追寻时代的呼唤:做改进文风的践行者。2013年,全国人民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各行各业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摆在面前的这本以蓝色基调作封面的纪实文学《在那遥远的亚丁湾》(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是作者丁小炜——一位亚丁湾护航的亲历者,以海一样的胸怀、海一样的视野、海一样的激情和海一样的深沉,为读者再现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护航的真切惊险的战斗生活和生动形象的当代官兵的内心世界,再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