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苗子致傅璇琮信(1979年5月23日) 璇琮同志: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第一次寄书稿来时,金尧如同志知道,表示只要可用,就尽快给他出版。这样做将对国外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并说陈翰伯同志也同意他的主张。但书  相似文献   

2.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3.
已归道山的黄仁宇(1918-0000年)并未淡出读书人的视线。相反,随着三联书店重新推出黄仁宇作品系列,他又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面对《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著作的畅销,有人名之曰“黄仁宇旋风”,有人称之为“黄仁宇现象”。许多人认为《万历十五年》 等  相似文献   

4.
<正>《万历十五年》是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1976年用英文写的一本纪传体史学著作,原名《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本书问世后,风行数十年,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其中文本入选"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黄仁宇先生通过聚焦明末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借助对皇帝朱翊钧和首辅张居正、申时行以及文官海瑞、武将戚继光、思想家李  相似文献   

5.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定论。但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通过大历史的新颖视角,从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入手,分析出明朝体制上不可根治的痼疾,指出了明朝必然灭亡的命运。也  相似文献   

6.
陈默 《贵州档案》2001,(5):29-30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一系列作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给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不小的震撼。时至今日,大历史观点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6月,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又在大陆面世,书中详细讲述了大历史观点的萌发和形成过程。如果仔细研究黄仁宇的这段经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完整的档案记录造就了大历史观点。  相似文献   

7.
林英先生的《唐代拂棘丛说》一书,作为蔡鸿生先生主编的《中外交流历史文丛》的一种,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位先生开创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传统,由此相沿不辍。姜伯勤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林悟殊先生的《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都是中外关系史领域  相似文献   

8.
黄仁宇:母亲     
正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9.
陈乃乾先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室名索引》、《别号索引》两部工具书,为查阅古代文人的室名、别号给读者带来了不少方便也填补了文史工具书的空白。中华书局于1957年将陈先生两部工具书合并,改名为《室名别号索引》出版。嗣后,中华书局编辑部又收到丁宁先生、何文广先生、雷梦水先生的补编稿,汇为一编,名为《室名别号索引补编》,与《室名别号索  相似文献   

10.
《诗广传》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号船山)读《诗》时写下的杂感文。196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孝鱼先生点校的《诗广传》,至1981年,该书修订重印了三次。  相似文献   

11.
白维国先生《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词典》)和蒋礼鸿先生《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文献》1991年第3期),在《金瓶梅》词汇研究上多有创获,颇为学界瞩目。这里仅就《词典》、《札记》若干考释未尽之处,根据河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评论》2011,(8):126-126
现代中国的历程/黄仁宇著/中华书局/2011 黄仁宇,他所带给读者的感觉是常在常新的。作为大陆版《黄仁宇全集》的补遗,这本《现代中国的历程》虽然身处边缘,却并不是价值上的边角料。  相似文献   

13.
正《文选学》,今人骆鸿凯著。这是一部研究《文选》学的专著。在我的藏书中,有三种骆鸿凯的《文选学》。第一种骆鸿凯的《文选学》,是中华书局于民国三十年(1941)三月出版的。这是第三版,精装一册。它的初版本是中华书局于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出版的。此书是友人、昆曲史专家刘致中先生1963年12月于南京旧书店购到的。他知道我是研究《文心雕龙》和《文选》的,赠送给我。此书对我研究《文选》,影响极大。在我得到骆鸿凯的《文选学》之前,我手头只有一部  相似文献   

14.
明笔峒山房刊刻的《槃薖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已经为古典戏曲研究者所熟知,1963年,中华书局影印了该本,著名学者王季思还为该本写了跋文,作了介绍和评论(见《玉轮轩曲论》,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但是,槃薖硕人增改的《琵琶记》却一直没有得到注意;关于该本的藏处,侯百朋先生的《〈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注明藏于日本东京大学,  相似文献   

15.
江曦 《图书馆杂志》2012,(8):93-94,16
苏精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最早连载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1983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结集成书。虽然此书当时并未在大陆出版,但大陆学者亦有关注,如郑伟章先生《文献家通考》就多有引用。2009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该书的增订本,到2010年8月一年多的时间就印刷了三次,印量达一万册,可见其深受读者欢迎。刘尚恒先生评价此书有三个显著特点:眼光独到,贴近现实;内容精审,不枝不蔓;文字雅洁,语出有据。但也指出该书存在一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底,第9届深圳读书月的“阅读中国30年”系列活动中, “30年30本书”的评选经过一个月的公众自由推举、一个月的网络票选及手机短信投票,从30年来的30余万本出版物中最终选出了30本对中国人心灵影响最大的文史类读物.钱钟书的《围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傅雷的《傅雷家书》、陈忠实的《白鹿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金庸的《金庸作品集》等经典之作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2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红学家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是日,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颉刚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出版发布会暨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参与钞录校订《全集》20余年的顾潮女士回顾艰辛的整理、出版过程,感慨万端,几度哽咽,并为《全集》终得  相似文献   

18.
《谈艺录》是钱钟书先生的重要著作,先后有开明书店版、中华书局版、三联书店版。开明书店版《谈艺录》首次于1948年6月出版,并于次年再次印行。直至1984年9月,中华书局版《谈艺录(补订本)》出版。它由上、下编组成。上编对开明书店版作了若干润色,下编为钱钟书先生《补订》、《补遗》的内容。这是三联书店版《谈艺录》印发前最为通行的版本。2001年1月、2007年12月,三联书店先后两次出版《谈艺录》,并于2008年6月,第三次印刷第二版《谈艺录》,笔者称为最新版《谈艺录》。三联书店初版《谈艺录》,分上、下两册,其重要亮点是把中华书局版《谈艺录》中的《补订》、《补遗》、《增订》内容分别纳入原文,使读者读之成为一气。因此,在版本学上,无疑是对中华书局版的重大超越。三联书店第二版《谈艺录》,把两册本合而为一。照理说,其最新版《谈艺录》是为精益求精,逼近完美。然而,就以版本比较,笔者发现该版本并非如是,得失互见。  相似文献   

19.
一、曲折的历程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它的出版,反映了近30年来古典文学界在“左”的思潮干扰下艰难探索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一本好书的产生,就"像是个小小的奇迹";编辑是作者以外最有资格"说自己有功于这本书的诞生的"人——这就是编辑的满足感。在作者编辑的数十本书中,作者认为最能带来满足感的非黄仁宇作品莫属。作者回顾《万历十五年》两种新版和《现代中国的历程》的编辑过程,细数了在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