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炎夏,当我挟着一本厚重得足以当枕头的《说文段注》离开杭州大学校园时,万万没有料到,从此会走入与古典文献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圈内。 5年多前的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是个十足的苦夏。诸多原因,致使我们这些首批的毕业生难以进入与专业对口的单位。尽管有关单位很需要我们,也尽管我国的古籍整理事业亟需人才。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联名推荐我到古籍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论情感,我与《新闻三昧》相“恋”交往了十几年,可谓情深深,意长长;论成才,我从一个车间的业余通讯员一步步当上了厂党委工作部部长。不仅是我,我们单位还有不少业余通讯员经过自身不懈努力,走上了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工会主席、科长以及科室管理干部岗位。我为此也深深体味到《新闻三昧》帮助我们通讯员进步成才的成果。十几年来,尽管厂党委工作部先后压掉了其他数种杂志,但《新闻三昧》的地位却安如磐石,称似泰山,一年一年地续订,其中最突出的缘由,就是《新闻三昧》内容丰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与通讯员的心贴得最近,颇受众多通讯员青睐。也可以这样评价,《新闻三昧》适销对路,是我们“通讯员”心中的名牌产品,已在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人类探索自身的脚步从未停顿过,尽管我们曾经无限接近于解开“人是什么”的司芬克斯之谜。现在我请你们丢开我,去发现自身;而只有当你们大家都否定了我的时候,我才愿意来到  相似文献   

4.
走出沙漠     
尽管距离参加中英联合探险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两年了,可至今仍有不少素昧平生的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话向我表示问候,他们想知道那个被很多媒介称之为“世界第一位穿越‘死亡之海’大沙漠的女记者”到底是什么模样,毕业于哪个学校,干“老记”有几年了。当确认一身素净,埋头编稿的我就是他们所崇拜的“勇士”之后,他们总会惊讶地说:“你原来是这样的!跟我们想象的太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5.
我当报道员已经七年了,每当我回忆起这七年的风风雨雨,总感到既有耕耘后的收获,也有艰辛中的苦涩,更多的是心中打碎“五味瓶子”:干宣传工作难,当企业的报道员更难! 我们建筑施工单位战线长,摊子散,班组为战,四海为家。采写一份稿件,往往以步当车,不知要跑多少冤枉路。更有甚的是,有的典型人物、先进单位,怕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农村记者,我每年都要到农村走几次,以便对每一个时期农村和农民的情况真正地有所了解;但是,深入到农村之后,我又常常感到惭愧。尽管我们有几十万新闻大军,尽管有人说“记者满天飞”。可就是有人想见记者而难以见到。这就是农民! 今年夏天,我们在湖北大别山区采访,当我提出要去农村到农民家里看看时,县委书记显得挺惊讶,对我说:“北京来的记者能下到县里就不错了。”就是在这个县,我听说,一次县委书记深入到山  相似文献   

7.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想借贵刊一角,谈谈我与《新闻三昧》十年的深情,以表笔者对它的一番感激之情。当然也感谢编辑教师为我们办了这么一本好杂志,且越办越好。生活中的“朋友”。我是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新闻三昧》相识的,读文科又喜好文字的我一下子跟《新闻三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过。我视它为“老师”,更把它当作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尽管这十年来我搬了好几  相似文献   

8.
当编辑,我觉得应该懂得点马克思主义。理由是:我国的宪法写得很清楚,全国人民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当编辑,难道能说自己可以例外地不要“指引”?而且编出来的书和杂志,尽管有的作者或编者在前言后记里声明要请读者“指正”,事实上却都是有意地或无意地“指引”读者的。若不学点马克思主义,我们拿什么去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公关闲谈”节目征文,我为他们写了一篇题为‘天达’的公关意识”的广播稿。当播音员尚红念着文稿时,我发现自己写的原稿与正式播出的广播稿相差甚远,许多地方经编辑作了修改。诸如“该单位”、“这个”、“那个”的词句被具体化了,许多文绉绉的成语、比喻被更通俗、口语化的语句所替代。至此,我似乎领悟到了广播稿的特点与要求。渐渐的被编辑改动的地方少了,播出时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尽管有些句子较长,听起来也能畅晓明白,听众的反响也不错。前后算来,包括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写的稿件,共计近百篇,从  相似文献   

10.
人常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通讯员却经常为采摘不到芳草而苦恼。我通过总结几年采写新闻报道的实践,有一点粗浅的体会,即花香来自泥土情,题材寓于群众中。我开始搞新闻报道时,总是“走马看花”,要么找某个单位的干部谈一阵了事,要么找一些简报、报表抄一抄,便写成稿子发走了。这些稿子,尽管自己写法上想翻新,但不能如愿,因为都是些“死”的题材。所以,我的新闻稿总显得轻飘飘的,无感人的魅力,最后命中率很低。在此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到本溪日报21年了,今年46岁,自知不属于“青年新闻圈”里人。所以要先向这个专栏编辑打个招呼,可否允许我挤进来说一说我与这里的青年人? 1970年,当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本溪日报时,已是26岁的大青年了。那时,这里的青年编采人员还不多。先来后到的我们几个青年人都在一线跑。累是累,苦是苦,但我们不在乎这些,一心想当个好记者。到了1984年,我这个“中青年知识分子”被推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所结识的前辈作家渐次凋零。尽管文学之树常青,然目击文学前贤们的灵山之归,仍不免有点感伤,总爱写点儿缅怀文字聊作纪念。我喜爱恭称他们为“先生”,惟周而复我要谓其为“同志”。二十年来,我们的交谈或通信,他一直叫我“同志”,倒不全因此,因他确实是我们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按照分工,我属于“书商”,并不懂得书籍装帧艺术,但是常常跟书刊打交道,久而久之,就免不了要发一点议论。“海洋”种种红色,庄重、热烈,久为我们的民族所偏爱,可是当它一旦泛滥成为“海洋”,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人们的厌倦。其实,别的色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说金色吧,尽管它一向享有“金碧辉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有人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要当出版家,不要当出版商!”得到出版界人士的好评,我也表赞同。历次运动中,我就因“出版商”的罪名,屡遭批判。现在有人贬低出版商时,当然随声附和,以示自己思想的进步,而出版家确实是个值得尊重的称号,能戴上这顶桂冠,谁也感到光荣。最近学习十三大文件,懂得“我们要紧紧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版社本身也是生产经营性单位,生产的图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  相似文献   

15.
采访的起点     
当我们要完成某一采访任务时,应该从哪儿起步呢?从立下并且实现“我要写出和你不一样的稿子”这么一个决心起步。我们读一些老记者采写的报道,常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它和同一时期已经见报的东西不一样,比我们年轻记者写的东西要高一筹,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新闻单位老同志和青年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我感到原因之一为:前者采访的起点是“我要和你不一样”,后者采访的起点是“我要和你一个样”。  相似文献   

16.
《档案天地》2007,(3):59-60
我认识草明老师,是在1973年。那时,我还在京西的煤矿里当一名掘井工人。当时,“文革”已经进入中后期.似乎是江青等人要搞一些歌舞升平,因此,通知各单位找一些“工农兵”代表,讴歌一下那个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年,刚满二十岁。当县广播电台一纸报到书传到手中时,我几乎彻夜未眠,因为,记者这个具有耀眼光环的名词使我兴奋不已。见习一个多月之后,电台领导决定把一组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交给我,这组节目除星期天以外每天播发,我非常清楚,这样的信任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精心编织的记者梦又离我远了一点。当时,编辑部一位领导意味颇深地对我说:“小张,做几年编辑对你有好处,说不定能长不少见识呢!”说实在话,当时父母眼中仍是个“毛张飞”的我,对这“好处”并没有多深的理解。那时,虚荣心颇重的我自然觉得当记者比编辑更“带味。”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八月底,承蒙某单位领导的厚爱,盛情地将我请去.该单位的负责人与我一阵寒喧过后,直言不讳地提出:请我为他们单位写一篇表扬文章,并许诺:文章上了中央级报纸奖我五百元,上省报奖三百元,上地级报奖一百五十元.说心里话,作为一个“穷文人”,面对如此优厚的“奖赏”,我的确有些心动;再加上,作为一个同级单位的负责人,我们开展工作有许多地方需要这个单位的支持和协助,如果我把手中的笔向他们“倾斜”一下,也是对我们单位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的呀!由于以上两点,,我欣然地接受这一“神圣使命”.然而,“好事多磨”,在对这个单位进行深入采访时,我发现该单位负责人提供的许多材料与事实不符,特别是一些关键数据,“水份”超出了“本身”好几倍.面对这一虚假情况,我内心非常矛盾,这篇稿子到底写不写呢?如果不顾事实,凭着自己多年写稿经验,再耍上一点小“聪明”,写成一篇假报道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即使挣不到中央级的五百元奖金,地区级的那一百五十元绝不会成为“水中  相似文献   

19.
8月上旬,我赴北京参加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召开的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单位)表彰会”,捧回了“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水晶奖杯。当我登上领奖台,心情无比激动,怀疑这是真的。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惊蛰的春雷,震撼了我几近麻木的心灵。两年后我从...  相似文献   

20.
《档案天地》2006,(1):1-1
当2005年从你我掌心滑过的时候,我们也结束了“十五”计划的五年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