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太空,指的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其与地球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分野,一般定义为大约距离地球表面1000千米之外的空间。在那里,人造卫星、星系、星云所勾勒的完美太空图像,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吧!科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6月22日9点45分(北京时间21日21时45分)左右,搭载着“太空飞船一号”的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加州的莫哈维沙漠机场跑道上起飞。约1小时后,这架名为“白骑士”的飞机飞抵15公里高空,释放出“太空飞船一号”。“太空飞船一号”和运载飞机“白骑士”皆由私人资助制造。飞船被释放后,其火箭发动机迅速点火,点火时间约80秒,飞船加速至3马赫(音速的3倍),垂直攀升,飞出地球大气层,抵达约62英里(100公里)的高度,飞行员在这个高度上飞行了约3分钟,然后开始返程。在重返地球大气层后,飞船滑翔15分钟至20分钟,然后像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降…  相似文献   

3.
一、空间技术及其意义 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期待人类去开发利用。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讨论航天,那么什么是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无限遥远的空间。另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至太阳系内的空间。我赞同后一种定义。据此,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航行活动则称之为航天,而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称之为航宇。相当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可追溯到公元二世纪。天文学的诞生与发展,特别是用望远镜观测天体之后,人们日渐认识到,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既挡掉了来自天体和宇宙的许多宝贵信息,又大大限制了观测设备的放大倍率、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因而渴望着能到大气层外的外空去开拓天文观测的新天地。 人类在长期对太阳和地球的观察研究中,发现太阳黑子  相似文献   

5.
江燕 《百科知识》2001,(11):38-40
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人类利用航天技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疆域,这就是大气层外面的宇宙空间,联合国称其为“外层空间”,我国习惯简称为“太空”。与人类在地球上已活动了百万年历史相比,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还不到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6.
宇宙飞船进出地球大气层是非常危险的,高速运动的飞船会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让普通的隔热材料灰飞烟灭。那么——  相似文献   

7.
穿越流星雨     
当我们的地球旋转着通过太空,你有没有想过,它必须面对大批微小的来自太空的侵略者?这些入侵者的速度通常超过飞速的子弹,地面的雷达系统对它们显得无能为力。它们并非来自别的星球,也不是由太空工程所制造的丢弃在轨道上的太空垃圾。那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们说,这些数以百万计的高速攻击者其实是简单的流星体,而且其中大多数只有0.1毫米大小。这些流星体是从彗星或小行星上脱离出来分散到整个太阳系的。它们虽然速度极快并且质地坚硬,但并不能对地球造成多大的威胁,因为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着。然而,对于那些在大气层之外飞行…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4月,以色列首个登月探测器"创世纪"号登月失败,最终撞向月球。这给人类日益活跃的空间探测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垃圾进入太空。卫星、探测器、载人飞船、火箭推进器的残骸等,不计其数的太空垃圾以惊人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为此,科学家计划用"渔网"和"鱼叉"两项技术清理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9.
问专家     
<正>如果你在太空中打开一个罐子,然后关闭它,并把它带回地球,里面会是什么?首先,前提是你能设计出一个强大的罐子,在没有爆裂之前,能成功从太空中收集到样本并返回地球。在国际空间站,罐子里会是来自地球大气层的大气,其中混合电离氧、氮和氦原子——用一个典型的咖啡罐,里面可以装上2亿离子和同等数量的电子。但是如果是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星际空间中装一罐样本,那么其中将包含几千个来自太阳大气的离子和电子,主要有电离氢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天文卫星改变了人类长期以来坐地观天的方式,实现了对宇宙天体整个电磁波段的观测,并因而产生了空间天文学。空间天文学不受地球稠密大气层的影响,主要利用伽马射线,X 射线,紫外线和红外线4种波段来观测宇宙,是当代科技的重要前沿。美国宇航局为此制定了一个大天文台系列天文观测卫星计划,计划以这4种波段为特征来研制和发射4颗卫星。目前已发射了两颗,即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钱德拉"是第三颗。哥伦比亚号发射"钱德拉"已是竭尽全力了1999年7月23日,搭载着"钱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7,(4):16-16
这是维珍航空公司载人太空旅行飞船的首次亮相。这款飞船由英国设计师Seymourpowell设计,可载6人在太空旅行。乘客和飞行员分别在不同的舱室,每个乘客的座椅都呈平躺状。飞船共有15个窗口,包括一些在走廊上的窗口,通过它们旅行者可以在距地面110千米的高空更好地观赏地球。维珍公司计划在2009年进行首次飞行,而2小时的太空旅行费用将是165万元起。  相似文献   

12.
正神舟家族真不简单,不管是"神一"还是"神九"飞船,都曾在太空中从容"行走",并出色地完成了各种空间任务。前段时间,神舟家族新成员——神舟十号飞船带着聂海胜、张晓光叔叔和王亚平姐姐成功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停留了15天。这15天里,聂海胜、张晓光叔叔和王亚平姐姐忙得团团转,他们造访我们的"太空家园"——天宫一号,做航天医学实验,给天宫一号换地板等。  相似文献   

13.
太空战争看起来并不那么遥远。美国空军已经把自己称为“综合航空航天部队”,并且说它的责任范围已经从地球表面延伸到了遥远的空间。军方航天司令部的长期计划谈到将来某一天在必要时使敌方太空资源无效的问题。防务问题未来学家设想用太空激光击毁敌方的导弹和卫星。他们还设想,将武器部署在近地球轨道的基地里,这样就可以迅速袭击地面目标,攻击时间也许只要10分钟就足够了。他们勾画的未来飞行器将是飞机和火箭的混合体,沿着地球大气层顶部飞行,速度足以在3或4个小时内绕地球一圈。这些设想中有哪些能在2012年实现?事实上,很可能一个也实…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一日     
《百科知识》2010,(9):68-69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年为地球日活动设计的“地球之旗”,现已成为环保运动的象征。旗帜上那颗“蓝色弹珠”般的地球,是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在太空拍摄的。近40年过去了。现在的地球怎么样了?下面就是一组美国宇航局展示的各类航天器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拍摄的地球图片。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扩展过程。航天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成果之一,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大规模开发利用太空资源,是21世纪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还记得那个种了太空一枝花的斯科特·凯利吗?不久前他刚刚返回地球,在太空度过的340天里,他绕地球飞行了2.3亿公里,经历了10944次日出日落,拍摄了713张太空照片,完成了400多项实验。除了例行公事,他还喜欢舱外自拍、在飞船上种菜、Cosplay大猩猩——真是一个十足的"网红"。通过此次为期一年的太空生存计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已经在轨运行一个月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移民太空的多种理想神舟十一号在广袤的太空追寻天宫二号并与之会合、对接又一次让国人和地球人关注一  相似文献   

18.
太空中的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多是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量的。比如"神舟"系列飞船入轨后,太阳能电池板像一双翅膀一样展开,保证飞船的正常飞行;"凤凰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后,两扇太阳能电池板将为其为期三个月、但极有可能时间更长的探测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当一艘航天器在地球附近活动时,  相似文献   

19.
星尘捕手     
我们都知道SETI@home(在家寻找外星文明)计划,作为一项分布式计算项目,它成功地将数以百万计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中有专业人士,但更多的是普通人——搜寻地外智慧生命。如今,一个新的科学探险计划又出现在业余天文爱好者面前,那就是“星尘计划”中的Stardust@home(在家寻找星尘)分布式项目,寻找微小的星际尘埃。这些来自遥远星辰的微粒是第一次从太空带回地球,也许你有机会帮助发现它们!捕捉星尘“星尘”是继“阿波罗”计划之后,美宇航局第二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本的太空探索项目,也是美国第一个专门探索彗星的项目。美国“星尘”号飞船…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扩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飞跃,都大大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航天技术开拓了太空,并使其丰富的资源,诸如相对于地面的高远位置、微重力、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