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赎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I0002-I0002
我曾长久地伫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魂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在理发店里遇见他的。帮我洗头的女孩将我引至一个座位,一个男孩走了过来。我的心跳突然乱了一拍——这孩子这样美!我瞬间懂了那句"仿佛若有光"。他剑眉星目,挺秀颀长,这并不稀奇,荧屏上有太多花样少年,可是,他那种安静和清洁的气质令我震撼。为什么亦舒描述一个人"美得没有灵魂"?当我猝不及防地与美狭路相逢,我才明白,美本身就是灵魂。  相似文献   

3.
每次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都仿佛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的每一个音符仿佛都融入了我的血液,它的每一个起伏仿佛都牵起我驿动的心。每次倾听都有新的感受,每次关注都会感到无比的振奋,总感觉那些音乐融入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灵魂……  相似文献   

4.
我喜爱文学。同音乐一样,文学寄托着人的思想,释放着人的灵魂。而比起音乐,文学似乎更显随意和直白。没有人能给文学规定什么必须遵守的制度———它是一个既深奥又平实的但永远也解不开的谜。每当编织着奇妙的文字奏出心中久久缭绕的旋律,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面对纸笔,我可以撕去虚伪的面具,避开现实的压抑,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尽情地让文字游走。或许文章中的我比现实中的我更加真实。投身于文学的海洋,仿佛由令人窒息的空间迈入一个清新怡人的自然世界。抛开所有的苦恼,寻觅真正的快乐。在文学的天地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  相似文献   

5.
阅而知之     
韩家铖 《辅导员》2013,(17):15-15
我喜爱阅读,每当我翻开一本本书,阅读书里的每一个文字的时候,我就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沉浸在这一个个精妙的文字,一句句优美的话语之中。每一次翻开书,我都会有一种轻松感,书会把我带人一个奇幻、愉快、美妙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好像你的双眼已飞离远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你如同忧郁这个词。  相似文献   

7.
相逢     
当你在约定的角落出现/我的灵魂中留下如此的印象/你从阳光的激流中走来/仿佛夏天也牵着你的手行进/仿佛在那些你将路过的地方/狭窄的街道都扇动着翅膀/甚至路边的桦树们/都踮起脚欠着身向你靠近/甚至微风携来的不是烟不是尘/而是夏天遥远的气息,仿佛你走过草地的金黄/花朵也突然向你散发芬芳/汽车的笛声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微笑     
我喜欢妈妈甜甜的笑,我喜欢爸爸爽朗的笑,但我更喜欢老师的微笑。老师的微笑流露出关怀,流露出体贴,温暖我幼小的心房。老师的微笑闪烁着智慧,闪烁着理想,打开我心灵的门窗。老师的微笑充满欣喜,充满教诲,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老师的微笑仿佛在说:“动脑筋思考,你一定行的。”当我在学习上取得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老师的微笑仿佛在说:“要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啊!”当我做了错事时,老师的微笑仿佛在说:“没关系,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当我……老师的微笑,明亮像闪光的镜子,深沉像不见…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套书和一次参观,让我灵魂产生巨大震撼。这套书就是《厚重的河南》,书名起得富,有新意,又贴切。河南省宣传部门作为礼品书向中央有关部门和外宾广为赠送。一次参观就是参观新落成的河南省博物馆,先是为青铜器造型独具特色的建筑物所吸引,走进馆中琳琅满目的精品、极品文物让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我仿佛不是徜徉在各个展厅,而是走进了深邃的历史时光大道,与华夏列祖列宗、民族英雄、杰出人物对话,感觉他们的光辉与灵气,沐浴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相似文献   

10.
指向灵魂     
正像西方人认为科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技术不过是科学的副产品一样,我相信真的教育一定要指向灵魂,而成绩亦不过是灵魂的副产品。在这方面,我有一些朴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追求着生活的日新月异,时时让人感到躯体的疲惫和灵魂的浮躁,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拾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细细品读。这种阅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游荡在陶渊明美丽的田园中,与那个寂寞而快乐的诗魂进行一次倾心的交谈。  相似文献   

12.
评弹,流连在幽静的亭台楼阁间,远离市井喧闹。虽在人境,却仿佛超然世外。于此,人们静听心跳,想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依靠在灵魂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13.
刘晓武 《教育文汇》2007,(12):38-38
“八小时之外,有一段属于我的时间,啜一口清茶,听一首名曲,又一次打开我的最爱——《教育文汇》”。这一段充满诗意的文字出白《教育文汇》的自我推介专页。真的,她仿佛特别理解一个读书人最钟情的诗意世界,她似乎洞悉了一个读书人最真实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忆江南     
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走。我买了一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吗?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时就听说法国人崇尚读书。今年初我随团到巴黎参加经济洽谈会,所见所闻,更是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法国,人们珍视书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从政府要员到作家、教授、乃至平民百姓,几乎都有爱书和读书的习惯。一位法国朋友曾对我说:“如果房间里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在法国,不爱读书的人会被别人瞧不起。不少法国人认为,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东西,都可以没有,  相似文献   

16.
风筝·等待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九月的脚步声,那时我便可以乘着风在天台上放风筝,仿佛我的内心和灵魂也都在风里恣情飞翔。小时候,每当看见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从空中悠悠飘过时,我总禁不住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风筝一样漫步空中,俯瞰  相似文献   

17.
“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当读到周国平先生《灵魂的在场》中的这句话时,我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句话不正是对当前中学生作中一些怪现象的最好概括吗?章本该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人若缺乏灵魂,就是行尸走肉;若缺乏灵魂,就是劣质的字建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选择     
林华做梦也没有想到,她出差回来打开家门看到的是那样一幅不堪入目的画面,她一下子定在那里,仿佛被人抽去了灵魂,头脑中一片空白……林华呆呆地坐在沙发上。丈夫王伟在一旁一个劲儿地抽烟。许久,王伟缓缓地说:“我们离婚吧,我对你已经没有感情,再这么过下去  相似文献   

19.
<正>经典再现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思考:这段话是谁说的?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我十分欣赏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那句话:“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其实,莎士比亚也是被命运之神囚禁在核桃壳中的人。他一生虽遭遇坎坷,但却无泪。他的泪呢?他的泪凝成了让千万万读者泪雨倾盆的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别再说一颗高贵的灵魂只有“果壳”那么大的庙宇了,高贵的灵魂能与千万万颗善良的心灵相遇!“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得多好。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灵魂呢,他的灵魂的庙宇在何处?我想,他的庙宇应该在优美的文学世界中,在他学生的善良心田里。我,一位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