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登保 《学语文》2012,(5):43-44
选编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贳笤谷偃竹记》,从文体看,一为寓言,一为杂记;从写作目的看,一为阐释养生道理,一为缅怀亡友。两文看似差异很大,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研读,就可以发现,它们有许多可以比照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双味泉 江西省的紫阳观有一口井泉,水的滋味是有规律地变换着;每逢单日水为酸味,而逢双口水会变甜。一年四季都是这样,不知何因,使人惊奇万分,都称其为“双味泉”。四川省长宁县也有一口称为双味泉的井泉。井内有两股水脉,一脉为淡;另一脉为酸。有趣的是,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须具备两种基本的品格,一为灵敏,二为准确。语感灵敏就是要能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语感准确就是要能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  相似文献   

4.
童年时代,父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在我的书房外面,贴着他用毛笔写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父亲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不是什么名人,但是,在我眼里,他是一位天才的教育家,他在为别人设计房子的时候,也为他的儿子设计了一条以书为径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5.
题目 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垂直于一轨距为l的导轨平面,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有α的倾角,轨道电阻不计。一根无摩擦的导体棒,质量为m,横跨在两根金属导轨上,如图1所示。现无初速度释放导体棒。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只有把握好并运用得当,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漠然为兴趣,变难受为享受,变观望为投入,学生才能学有兴趣,学有信心,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7.
夏日炎炎,你可曾为拥有一缕清风而执著:冬夜漫漫,你可曾为拥有一片烛光而慰藉:春风和煦,你可曾为拥有些许安逸而满足:秋叶落尽,你可曾为拥有一片绿叶而祈祷。今日,让我用四季代美酒,为你奉上真正的拥有。  相似文献   

8.
去年3月份,省会石家庄市的中小学生都接到了一项特殊的“凉庭作业”——每天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语,给父母洗一次脚,过节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为父母做一次家务,可以是帮父母挤牙膏、扫地、洗碗、叠被等。  相似文献   

9.
“声音的强弱”是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材内容。在教“声音的强弱”一课,我依据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感受为重点,把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设计为学生自主体验的几个活动环节,进行了“变训练为体验”的尝试。以下是几个教学片断的具体记录。  相似文献   

10.
黑天鹅     
黑天鹅原产于澳洲,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大型游禽,体长80~120cm,体重6000~8000g。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  相似文献   

11.
刘坤杰 《教书育人》2010,(2):109-110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组成部分和特点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何谓校园文化?顾名思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即是在学校的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解诗词 《课外阅读》2011,(12):163-163
初中落榜生在秋季入学时,为家庭带来煎熬,同时也为部分学校择非所愿带来困扰,为教育部门和政府带来负效应。家庭择校是一种智力活动,同时学校择生(招生)也是一种智力长跑。双方和谐不仅会为家庭带来幸福,为学校创造繁荣,也为社会和教育带来活力。更直接的是为家庭减少经济负值,为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所谓秦制“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的说法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史学界据以研究秦国兵役徭役制度的传统观点亦值得商榷。在徭役方面,秦国实行积数年一次,每次役期一年的徭役征调制度;在兵役方面,秦民服役时间的长短和服役次数的多少完全以战争需要为转移,并无具体年限之规定。  相似文献   

14.
林胜利 《陕西教育》2009,(1):114-114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一名教书匠,更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所以学校应成立以教务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具体实施者,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为了保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校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四季     
万紫千红的春天里,青蛙公主从睡梦中醒来,忙碌着为人们捕捉害虫。苍翠欲滴的夏天里,大树伯伯张开健壮的臂膀,为大伙留下一片一片绿阴。  相似文献   

16.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3,(2):F0002-F0002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故事     
9月4日 晴 如果,我的一个故事是一颗星星,那我的故事便可汇成一条银河,如果我的一个故事是一颗小草,那我的故事绝对可以长成一片一望无际的青草地。我是班里多个体育项目的种子选手之一。我为班级为学校争了许多金奖。可有一次,只得了银奖,但这却比金奖还宝贵。  相似文献   

18.
费晓楼画像     
潘富礽 《学习之友》2008,(12):40-40
清代费晓楼是肖像画的圣手。有一次,为道光帝的叔父绘一像,其人眇一目,曾请许多画家绘画,都不惬意,原因没有遮掩他的缺陷,而赤裸裸地暴露了。费晓楼动了脑筋,为作挖耳图,头部微侧,蹙双眉,闭一目,似忍着病瘁的模样,神情活跃,成为杰构。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 管理观念上:管理就是服务 “管理就是服务”,这一观点体现在高校管理中,就是指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服务活动,即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具体表现为:为学生、教师提供物质生活的后勤保障,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咋一看,这一观点确实有它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特色与本色     
张禹 《吉林教育》2009,(5):33-34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的生存状态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实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似乎也经历着这样几个境界。春秋时期的民间兴学,是人对文化、对教育的一种自然认同,教育的存在基本是一种自然状态。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教育开始走入功利境界,受教育者为生存计,为稻粮谋,为黄金屋,为颜如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