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亚 《科教文汇》2014,(11):132-132,15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要形成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民族艺术的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家居设计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的,又为世界所接受的家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在家居设计中也会产生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王智胜 《科教文汇》2010,(33):116-118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展广泛,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而且能够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体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郭扬  王玉莲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48-1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影响。介绍了企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现状、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用SWOT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3)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历经多年文化沉淀而结成的体育文化结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体育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在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提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胡小剪 《科教文汇》2020,(11):33-34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人们在生存、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逐渐凝聚成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席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并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与内容,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解决当前爱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迸发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代表,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现代装饰图案设计大多数是从传统图案中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传统图案的简单翻版和重复。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从历朝历代的工艺水平中看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作者从居所建筑的历史演革到文化修养的精神追求,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传承发扬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辉 《科教文汇》2008,(33):192-192
文化是民族性的存在,在各民族文化呈现向强势文化趋同的态势下,有必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使世界保持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增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文化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完美的绘画体系。在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以“传统笔墨”为核心的中国画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保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课题。传统村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很好地保护与治理。运用法律武器,以科学为指导,化无形为有形,借力文化产业,综合开发,让传统村落舒适怡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文化精髓。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文章论述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探索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发展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图案就是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图案的价值越来越高。从设计角度来讲,传统图案体现出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水平和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夏春琰 《科教文汇》2008,(17):107-107
人类进入2l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肖雁 《科教文汇》2020,(10):147-14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典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以熠熠光辉孕育着中华子孙。让幼儿自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赏读经典古诗,不仅能吸取中国优秀的文化的营养,更多的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根植在幼儿幼小的心间,健全其人格发展。本文阐述了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让幼儿接触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让幼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并将不断探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土壤,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本文从历时性、共时性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榜样文化的本源和基础。建设当代榜样文化,要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培育、选树、传播与之相关的先进典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最为闪耀的瑰宝就是中华民族。我们的中华民族饱含五千年历史岁月的磨砺,其艺术,文化底蕴更是毋庸置疑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融合,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了传统文化的概念,成为了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本篇文章就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融合,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较低的毒副作用,低廉的价格等特点,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规范,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熔铸力和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青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者,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成长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同时,青年又总是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力推动文化的发展。一个民族只有把青年塑造成自己的文化代表,才能实现对文化传统的续接,才能实现民族精神的再造。用优秀民族文化凝聚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青年与未来的历史性重大课题。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内忧外患中走过来的苦难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大地上的地理时空耦合的群集、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命力、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度……等,都是举民瞻目的。当代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必然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贡献。事实上,没有中国人参与的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欠缺的。对此我国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和全国人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