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用于水稻田中产生电能,由于水稻田在全球栽种面积较广,水稻田有望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此外,水稻田也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结合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产电微生物和产甲烷菌可能会在水稻田中形成竞争,从而降低甲烷的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水稻田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其独特的高效、清洁、适应性强的优点而得到人们青睐,并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论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综述了其在产电、制氢和产甲烷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microbial fuel cell,P-MFC)是一项新型的能源技术,该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具备产电能力的微生物持续提供基质,由此源源不断的输出电能,实现太阳能至电能的转化。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与多项现有环境治理技术和能源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曾敬 《现代情报》2013,33(6):101-105
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市场化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采用TDA、Pajek等分析工具,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专利文献进行了分析,宏观上展现了当前国际微生物燃料电池专利技术的现状,并针对中国目前在该领域所处的位置,提出了几点发展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科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同时产生电能的一种技术,是污水微生物处理的一个新的应用方向。本文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对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做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将来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产电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而产电微生物是MFC的功能之源。探明产电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特性、代谢特性和产电机理,将有助于MFC的研发。在收集文献报道的产电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电微生物的营养需要、生长条件、生长速率、电子释放及其跨膜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7.
产电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而产电微生物是MFC的功能之源.探明产电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特性、代谢特性和产电机理,将有助于MFC的研发.在收集文献报道的产电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了产电微生物的营养需要、生长条件、生长速率、电子释放及其跨膜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信息平台和TDA、Cite Space、Pajek分析软件对2000-2011年间SCI收录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与比较,通过国家或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经典文献等,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揭示国际上微生物燃料电池相关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美国麻萨诸塞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德利克·劳莉·爱默斯特和他的博士后研究生斯威底斯·查德哈利制造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里的微生物能捕获糖分子里可用的83%的电子,并把这部分电子直接送到电极.新的燃料电池里的微生物喜欢吃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在内的各种糖类,而这些糖类是大多数植物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信息》2023,(10):14-16
<正>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调控希瓦氏菌形态构建的杂合生物膜可高效促进产电以电活性微生物(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EAMs)为主导的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清洁能源开发、环境和健康监测、可穿戴/植入式设备供电、可持续化学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EAMs模式菌株,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S.oneidensis)能够进行细胞外电子转移(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但其EET效率受到电子传递载体浓度低、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和生物膜导电性弱等限制,这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正>在有机废弃物的厌氧处理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累积会导致系统p H降低,进而影响该过程的进行甚至失败。作为一项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 Cells,MFC)既能够降解有机物,又可以产生清洁电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丙酸废水为原料,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 ,从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中分离、提取、纯化有絮凝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文章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铅酸蓄电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电化学体系,影响其寿命的原因较多,包括制造电池电极的材料、工艺、活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本文旨在从充电方法上探究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一、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电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4.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一种可能最早商品化的燃料电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有很多优点。首先,与传统的能量转换系统相比,由于它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此能量转换效率高。其次,它一股用氢作燃料,氧气为氧化剂,产物为水,因此,它对环境的污染很小。第三,燃料电池有广泛的用途。燃料电池可分成五大类: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高温氧化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5.
絮凝剂是混凝水处理工艺的核心,然而传统的无机及有机絮凝剂存在着用药量大,并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相比之下,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成分为多糖或蛋白质,具有可生物降解及较高的絮凝活性,因而成为了絮凝剂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微生物絮凝剂的介绍,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其絮凝活性的相关因素,此外给出了其在水处理当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微生物电化学技术逐渐兴起,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在基础理论、成本分析以及功能建设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但是用于处理污水是否可行却受到研究学者的争议。本文将微生物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与现在存在的污水处理技术——好氧、厌氧技术作对比分析,得出微生物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势,以及未来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第218期双清论坛"电化学能源"针对二次电池和特种电化学能源、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化学能源方法与基础等方面,聚焦电化学能源核心技术和关键科学问题,分析了基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总结了我国电化学能源体系中的"卡脖子技术"及其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机制,以及未来5~10年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系列纳米级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1-yFeyOZ3,对其进行了相关性质的表征,并研究了将其作为燃料电池氧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全钒液流电池(VRFB)由于具有高容量、响应快、耐过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是电网、风能以及太阳能的理想储能方式之一。然而,VRFB的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问题在于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较低(一般为碳毡或石墨毡),从而影响了电池的储能效率。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以提高电化学活性位点。最近的研究发现:石墨烯能明显提高VRFB的效率。主要源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可有效降低电极接触电阻,促进电荷的有效转移。另外,石墨烯的巨大比表面积可显著增加钒离子的活性反应位点。要让石墨烯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发挥出显著效果,主要应实现两方面改进:(1)避免其在电极上简单堆积而限制电极的有效活性面积;(2)改善其与电极间的结合强度,以增强体系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你是否担心你的生活环境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你是否抱怨你的手机电池使用时间太短?那么燃料电池可能改变这一切。科学家们说,燃料电池将成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电池(Battery)。燃料电池等温地按电化学方程式直接将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不经过热机过程,因而能量转化效率高(40%~60%)。其工作环境友好,几乎没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