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书红 《知识窗》2011,(5X):31-31
<正>案例回放:晨间活动,幼儿三字经广播如灵动的音符,流入校园的每个角落,流进幼儿的心间,他们无意识地听着、跟读着……两个月后,中、大班的孩子就能边游戏边跟着广播吟诵,有的开始不自觉地翻阅老师摆放在阅读区的"三字经"读本。那图、那画吸引着孩子,有些胆大的孩子簇拥着老师唧唧喳喳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啊?""那画的是什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听话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叛、多动、狂躁、焦虑、歇斯底里"等异常行为。有些家长和老师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不懂得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与孩子沟通,只是一味地无端指责或打骂,结果反而使孩子的这些异常行为更加严重。为了帮助这些家长和老师能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寻求有效措施,对这些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这里我提供一个成功案例,希望家长或老师能有所启迪:应该对"不听话"的孩子多加关爱,使他们走出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和所有小学生一样,唐惠惠生活充实而忙碌,烦恼也很多,不过自从买了"好心情"笔筒后,一切都变得很美好了。搞笑的邂逅新学期就要开学了,想到又要面对繁重的作业,唐惠惠一点都兴奋不起来,不过新文具还是得买。她走进文具店,一眼就被会说话的笔筒吸引住了。你看,笔筒正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小朋友,你还在为桌上到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孩子发挥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数学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创造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数学素质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引领未来的艺术家(孩子)在作画时,我们如果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聆听、思考和观察,然后才可能进入孩子作画的世界,才能深刻理解孩子所处的心境。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画作中所表达的寓意,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在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才能发现孩子的不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希望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为孩子的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许多企业家感叹:企业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那么,究竟有没有既清闲又能赚大钱的办法?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李海舰教授语出惊人:"能!越是清闲挣钱越多,挣钱越多越清闲,这是大企业家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在我们默默观察中,不禁会发现孩子的顽皮现象常常发生。但是只要不伤害他人的调皮,就不是恶劣的坏行为,不需责怪,需要的是我们理智的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如果每位家长和老师能正确的对待孩子的顽皮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在顽皮当中激活和培养孩子的智慧,可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8.
正温暖的春季和夏季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季节,一株株植物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在阳光温暖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着。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我们会发现一些奇妙的植物:它们没有爪子却能爬上高高的木杆,没有眼睛却能准确找到太阳的方向、为了享受阳光能够克服重力的影响,为了争夺阳光也会跑到"别人"的身上。这些关于阳光的奇妙事情就这样悄然地发生着。  相似文献   

9.
姚明的又一次受伤让他提前告别了NBA2007~2008赛季,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应力性骨折,并让大家急切地关心起他的恢复情况来。未来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甚至能不能规避损伤?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7):32-33
如果你是一位中学教师,当你留意观察班上的同学时,你会发现,班上一群平时很要好的男生可能都拥有一套颜色和款式都相同的足球衫,而走得很近的某几位女生,则可能拥有一样的发式或相同的饰物。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生的家长,你也许会为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感到烦恼:明明某一种服饰不适合你的孩子,但他(她)固执地非要你买不可,唯一的理由是:"人家都有,我怎么能没有?!"甚至孩子迷恋于某一款电子游戏,也是他们班上同学互相影响的结果。某地曾对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发现,147名学生中有100名学生有吸烟行为,在具体询问这些学生时了解到,在这100名学生中,有近90%的学生是通过同学接触到的香烟,有的学生说:"看他们吸烟觉得很酷,所以我也就吸烟了。"这种惊人的相似现象被称为从众效应。确切地说,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悠扬 《百科知识》2009,(12):32-32
巧妙告别吵闹日子 曾经有个老人住在乡间幽雅的小屋里,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谁料附近的几个孩子天天在屋外追跑打闹,扰得老人白天黑夜不得清静。老人想了个办法,把屋外的孩子叫了进来,给了每个人5块钱,让他们在屋外尽情地大声喧闹,而且谁叫的最响还会再加钱。孩子们闻罢兴奋不已,一溜烟都跑了出去。如此这番几天之后,老人开始减少他们吵闹的“报酬”,  相似文献   

12.
儿童在二岁至五岁期间会经历一个被称之为"第一反抗期"的阶段。此前时时处处唯命是从安然而居的孩子,从这时起便往往开始有了主见,并试图反抗大人。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的甚至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这样的征候,他们"不要!不要!"地嚷着,企图用这样的手段抗拒大人的指令,希望按自己的想法行事。这种转变的确会令年轻的父母倍感意外,他们一直竭尽所思地关爱着孩子,面对这样的变化,却无法及时调整关爱的方式来应  相似文献   

13.
贾丽华 《知识窗》2011,(4X):36-36
<正>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教育的爱需要不断地滋养、丰盈,需要智慧的引领、激情的喷发。而阅读能使这种爱历久弥新,能使爱得以升华。一、相似阅读,爱的疗方曾经以为,有爱就能解决一切:有了爱,孩子就会听话;有了爱,孩子就会进步;爱让差的孩子变好,让调皮的孩子变乖……曾经,我迷信过成功的教育案例,我拿着放大镜找过孩子的优点,我不遗余力地表扬过孩子,但实践后发现:仅仅有爱是远远  相似文献   

14.
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好标签"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相反,给学生贴上消极作用的"标签",只会促使他们向消极方向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标签的正作用,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贴正面签。  相似文献   

15.
"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我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语言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音符虽简短、单纯、轻微,但却能表达出音乐的绵延、丰富和厚重,当教师把一颗灼热的爱心撒向孩子的时候,同样会感受到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本文从沟通、放手、适度、氛围四个环节阐述了"爱"的音符。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们整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被拖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常常抱怨自己活得太累、太辛苦,并会情不自禁地羡慕别人的清闲自在,认为只有清闲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然而,当我们到了有条件可以尽情享受清闲的时候,哪知自己却没有了这个福分,越是清闲自在,反倒越是觉得自己活得没劲。俗话说:"人闲百病生。"我们知道,人过度紧张工作有可能过劳死,但是人若太闲也会生病。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的孩子会健康吗?这是每一位即将做父母的人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有一项技术,通过电脑上模拟你和你爱人DNA的"重组",就能让你们对未来孩子的健康有个大致的了解,譬如孩子易患哪些疾病等等。你或许会问,电脑的模拟能反映真实情况吗?当然可以!因为从生物学上来说,孩子的DNA无非是父母DNA的重组,重组过程已  相似文献   

19.
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组织教学,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学校任校长的时候,发现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他没有简单批评制止,而是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羞怯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她说话,我告诉她校园里开了诸多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天真的回答,淳朴的小脸,让苏霍姆林斯基心里很感动,他拉着小女孩的手又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