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者认识到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便掀起了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各高校开始梳理、建设大学通识课程,实施通识教育.但近几年来,通识教育的进展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找到影响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教学调控能力、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教师教学表达能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等是影响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以塔里木大学的实际案例为参考,通过对塔里木大学心理健康通识课的教学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对于促进塔里木大学心理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创业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一些高校开始研究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创业课程,以期全校性的创业教育项目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文章总结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三大历程,探讨了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的基础,对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推行素质教育而在我国各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成为当前教育界与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将双语教学引入到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将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新趋势。文章指出了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使用双语教学的实施背景与重要性,阐释了利用双语教学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实施条件与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使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2011年引入国际通识教育项目,当前在国内开展该项目的高校还较少。在国际通识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然而其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多方的支持。本文主要就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国际通识教育中的开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国际通识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成功的通识教育改革是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助推器,2007年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承载着哈佛新的教育理念。文章概述了哈佛此次教育改革情况,并结合西藏高校实际从培养目标、师资与教学、通识与专业融合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西藏高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聂欣晗 《科学大众》2013,(9):123+9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占据通识教育核心的经典鉴赏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建构经典鉴赏类课程群的可行性、必要性与具体实施方案,以期能给通识课的质量提升与方式指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在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之一,本文通过对比两校在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总结经验,为我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综合分析、案例研究及文献调查等方法,提出要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来设置通识课程,突出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要以通识核心课程为主并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难度,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与界限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建立合理而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以便能更好地克服通识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罗云 《科教文汇》2014,(4):83-84
高等院校通识课的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是通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动漫与服饰文化"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为例,通过对教学现状、考核方法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探索一种能够提高通识课教学效果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罗云 《科教文汇》2014,(12):83-84
高等院校通识课的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是通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动漫与服饰文化“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为例,通过对教学现状、考核方法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探索一种能够提高通识课教学效果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构建了高校教育教学新格局,即通过高校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实开展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探索已然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和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4.
解学莎 《科教文汇》2009,(15):22-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通识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当前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探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职业学校历来把学生个人素质、道德素养与学习成绩视为同等重要的内容,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计划。为了避免高校教育工作者做表面工作、未将对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行的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学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旨在培养品行品德高尚、具有良好修养素养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落实于当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规划、有效率地进行通识课程的教育。本文就高职通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性作用的实践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高校的重视。我国也普遍开展了通识教育,但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以书院制为载体开展通识教育受到许多高校的青睐。本文以南京审计大学为调研对象,调查、分析书院制高校的通识教育实施效果,为书院制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更好地推动通识教育在书院制高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秉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治学治事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渗透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本文就以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与策略为研究课题,系统的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通识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当前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探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崔春爱  李莉  延光海  宋艺兰 《科技风》2022,(1):18-20,25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民族复兴、时代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是我国地方综合性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大的举措.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本文通过探讨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程《人体的奥秘》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对提升高校通识教育教学效率及对我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民族院校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实行"三学期制"改革,邀请一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优质师资来校讲课,提升教学水平,达到资源共享。并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招生就业面向情况,将科学教育专科专业课程按照"三大模块七小模块"设置,即:通识课程模块(通识Ⅰ 通识Ⅱ 通识Ⅲ) 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 专业发展课 专业方向课) 职业课程模块(含实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