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晓青 《成才之路》2011,(14):I0015-I0015
给孩子一个选择。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如果你让孩子学芭蕾舞或练健美操,两者中自由选其一的话,她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投入。接受现在的他。如果你总爱把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的话,就容易让他产生错觉,如果他不如谁;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2.
《水浒》中的投降派头子宋江反复表白过,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忠义”二字,即对皇帝尽“忠”,对朋友讲“义”。特别是他把“义”鼓吹为超阶级的美德,欺骗了不少人。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穿这个骗局。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二个“义”字,在不同阶级那里,具有不同的内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的领袖柳下跖把在反对奴隶主阶级时,退却在后、  相似文献   

3.
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常用到“自己”和“我”这两个词。你是否以为“自己”和“我”是一回事呢?如果你有这种认识,就不对了。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1.他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代指他)2.邓小平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代指邓小平)3.你把自己的课本都忘在学校了。(代指你)4.西湖啊,你真会打扮自己啊!(代指西湖)5.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代指我们)6.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代指所有的人)上面6个句子中的“自己”都不是指“我”,而是分别指“他、邓小平、你、西湖、我们、所有人”。仔细琢(zuó)…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文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学语文的方法,就很受启发。有一回他看到《旁观者报》上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就下决心模仿它。他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找来,做一个大意摘要。几天以后,他不再看原文,用自己想到的词语,根据摘要中的大意重新写成文章。之后,再把原文拿来与自己写的对照比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数学老师“退伍”以后, “老恐”坐上这把交椅。听说他很厉害,又姓“龚”,所以被我们称为——“老恐”。我们原以为他会先和我们套套近乎,谁知他新官上任就点火,并且火势还挺凶猛,第一节课就把我们烧得晕头转向。“老恐”开门见山说自己很推崇考试。果然以后几乎是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题目难之又难,我们全考成大笨蛋。于是他就用超高的分贝、严  相似文献   

6.
“我儿子一着到东西就要敲,餐桌,客厅里的工艺品和电视机都是他‘砰,砰’的对象,如果不给他碰,他就—直吵着不肯离开。我真担心他会把家里的东西全打碎,弄不好还会伤了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姚飞鸿 《成才之路》2014,(17):36-37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次讲学中发表了"鸡米之说"。他说:"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我认为,教育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它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先生的这段精彩演讲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教  相似文献   

8.
有个叫山姆的农村孩子,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吃到过肉。所以每当邻居的院子里飘来肉香时,他就会使劲地吸气,尽可能把香气吸到自己的身体里。有一天,他实在经不住肉香的诱惑,情不自禁地站在邻居家门口,看他们一家  相似文献   

9.
《水浒》中的宋江,作者竭力把他描绘为“忠义双全”的“英雄”,还给他寇上“孝义黑三郎”“呼保义”的“雅称”。现在就让我们看这个“黑三郎”的“义”是一种什么货色? 恩格斯指出:“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早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对于“义”这一类道德观念,从来就充满着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发明一种药,这种药有特效,吃了能让人变小或变大。我想把这种药给我们的张老师吃。因为张老师非常厉害。我们班的同学如果因有事迟到了,他会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而且中午还会把同学留下来;如果张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谁做错了或没完成,他就会狠狠地打谁的手板,而且还会罚他重做10遍……我们的张老师太厉害了,我只想能有机会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把这种药悄悄放进他的杯中。他喝了这种药,一下就变小了。他对旁边的一位同学说:“杨亮……”“你敢叫我的名字!”“杨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王老师…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眼中,珍珠总是熠熠发光的,而泥土不倥默默无闻,而且显得低下。但是有个诗人说,“如果把自己当作珍珠,就常常会有被埋没的痛苦“,他希望把自己都“当作泥土吧,让人们从上面踩出一条路。”简单的诗句中击口蕴涯着深刘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男孩12岁了。由于家里住房条件的限制,从小他就和爸爸、妈妈睡一个房间一张床。半年前,家里分了新房,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久就发现,这个孩子把妈妈的衣服如:上衣、裙子、袜子等铺在床单的下面。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是为了把衣服压平整一些。而且他有时还会在爸爸妈妈睡着了以后,溜进他们的房间看他妈妈。妈妈发现这样的情况后很担心,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因此,我们请专家予以解答。为什么12岁的男孩把妈妈的衣服铺在自己的床上?是出于什么心理,他有时会偷偷到母亲的…  相似文献   

13.
“著我”是清朝诗人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中的一个题目。两个字概括了诗歌创作的一条极重要的原则。所谓“著我”,说通俗些,就是诗中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诗人独特的思想抱负、性情遭际、喜怒哀乐,一句话,就是要表现诗人自己。有人问:诗人不是应该做阶级的代言人吗?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表现自己呢?是的,诗人要做阶级的代言人,但问题是如何去做?一种是把“我”深深地隐蔽起来,俨然以阶级的“全权代表”自居,就象清代诗人尤侗在《西堂杂俎》中说的:“有人于此,面  相似文献   

14.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一方面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巴尔扎克“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恩格斯由此得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一天,四岁的文雯在地上玩,妈妈见他两只小手都弄脏了,就生气地走过去,厉声呵斥:“文雯,你的手脏成这个样子,快去洗干净!”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把玩兴正浓的文雯“哇”地一声吓哭了。等他明白了怎么回事,就去揪妈妈的衣服,掐妈妈的手指。正闹得没完没了,爸爸走过来了,爸爸问清了情况,使眼色叫妈妈走开,然后笑着对文雯说:“只有爱干净,才是好孩子。文雯是个好孩子,爸爸把水舀到脸盆里,你自己就会高兴地去把脏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有个叫山姆的农村孩子,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吃到过肉。所以每当邻居的院子里飘来肉香时,他就会使劲地吸气.以尽可能多地把香气吸到自己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18.
爸爸爱读书,把书看成了他的命根子,拿着书真可谓“日吃夜啃”,废寝忘食,也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如痴如醉如傻如呆。每逢读书,爸爸就会暴露出他的呆相来:读到高兴处,他会哑然失笑,狂呼乱舞;读到伤心处,他会潸然泪下,捶胸顿足;读到精彩处,他会拍案叫绝,忘乎所以。爸爸那变化无常的呆相让妈妈感到莫名其妙,直喊爸爸“书呆子”。开始喊时,爸爸朝妈妈瞪眼睛。后来被喊惯了,一喊书呆子爸爸就答应。他嘴里还一套一套的:“读书之人偷书尚不算偷,那因书而呆自然就不算呆了。读书之人,打开书本是呆子,合上书本就是智多星。”有一次…  相似文献   

19.
王卫 《幼儿教育》2003,(1):50-50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美国法  相似文献   

20.
误区1:政党和阶级、国家同时产生[解析]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个历史范畴,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存在阶级、国家,但不存在政党,因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具备产生政党的主客观条件,各阶级都没有自己的政党,在当今也还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党。政党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有其产生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最早产生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政党也会消亡。所以政党和阶级、国家不是同时产生的,政党的产生晚于阶级、国家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