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燕萍 《新闻世界》2009,(11):149-149
网络的出现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元素。本文尝试从传播模式、参与者的多元化及话语空间的多元化这几方面来探讨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评论与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的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青年记者》2007,(3):81-82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而构建“和谐的公共话语空间”则是这一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以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聚集在一起、作为平等的参与面对面地交谈的相互对话的个体观念为基础的,其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新闻发展拓展了全新的空间,同时也为人们进行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加宽松的自主空间,这在推动网络新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网络新闻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在网络新闻中实现网络新闻管制和网络新闻自由之间的平衡,已经成为打造和谐网络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文中主要分析了网络新闻管制和网络新闻自由的现状、网络新闻管制力度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网络新闻管制和网络新闻自由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宋卫义 《新闻世界》2012,(9):116-1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一个公众言论的平台——网络公共领域随之萌芽、发展和逐渐成熟。网络媒体参与公共领域建构的方式有很多,而网络新闻评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曾经为其带来诸多优势的互联网,不利于网络新闻评论深化之处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以凤凰网"自由谈"为案例,探讨现有的网络专题新闻评论通过整合手段形成的"整合的评论"的传播效果,以此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献策。  相似文献   

6.
王杨 《东南传播》2011,(6):27-29
微博以其即时、便捷、开放的传播特点和低准入门槛,为弱势群体和草根民众提供了话语表达平台,形成了"互动环境下的舆论场".微博中的民间"舆论场"给公众意见的自由表达提供独立空间,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核心概念不谋而合,通过有效搭建公共话语平台、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彰显了独立精神和理性批判气质,为公共领域重建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过程一直伴随着对其本身的消解,大众传媒时代的泛娱乐化倾向既是后现代公共话语空间构建的过程,也同时在消解着公共话语的理性和意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新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但其本身也包含着自我消解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总结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主体、讨论特点和讨论效应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参照,简析了国内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总结出后者缺乏批判性讨论、没有形成制度交往的建设性输出等,意在为网络新闻评论指引可资借鉴的前进目标,而非停留于对网络新闻评论是否建构了公共领域的评判.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话语体系下的图书馆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最主流的公共话语体系,作为社会主导性的公共话语体系.和谐社会理论必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到冲击、规范和建构性作用。通过对“和谐社会”的话语特征分析。作者认为和谐社会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公平与正义。而居于社会公共领域的图书馆必须在新的公共话语体系中汲取新的理论资源。修正、完善或重建自己的专业话语体系。并重新反思和确立自己存在的依据和发展原则。文章指出。公平与正义的精神贯注于图书馆领域,意味着图书馆必须遵循知识平等与自由的原则。知识平等与自由的原则。不应仅仅归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更应以社会正义原则为终极价值和最高指归。接受正义原则的适当制约。并体现社会合作的理念。在这样的话语空间下。为最终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知识平等与自由应成为当代图书馆学家的公共关怀。  相似文献   

10.
曾彦 《新闻前哨》2010,(11):104-105
互联网的普及构建了新的公共空间。这与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有所不同。本文从查尔斯·泰勒的“社会想象”空间出发.分析现阶段民众表达意见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网络新闻评论中所体现出的“元主题性”公共舆论.同时也充分考量这一新媒体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网络所提供的公共空间使受众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和膨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类似于“公共空间”的领域,或者说形成了一个比较开放的、自由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2.
张宏树 《新闻天地》2005,(9):i0003-i0005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媒体重建公众的真实话语。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的公共空间即公共领域,以便取得公共真实的共识。公民新闻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讨论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为构建社会和谐需要的新闻话语。  相似文献   

13.
无线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移动通讯设备的便携化使网络新闻评论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势和特点,作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新闻评论传统的及时、交互、多元的优势更为彰显。更因新媒体的发展,在这一平台上表现出更为亲民和短小的特点。同时,网络新闻评论自由的传播空间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表现出了娱乐化、情绪化和缺乏有效引导的问题,需要探寻解决途径,保证网络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婧悦 《新闻世界》2013,(8):154-155
现代社会逐渐由乡土社会迈入陌生人社会,而虚拟网络已成为完全的陌生人社会。现实社会中的契约、法律、责任与信任结束在网络完全陌生人社会中的作用也被削弱了。而最原始的利益诉求更适于整合网络陌生人社会的秩序,担负利益诉求这一功能角色的即为网络新闻评论。评论以利益牵引整合出网络陌生人社会复杂但清晰的脉络,而这恰是公共领域的构建雏形。  相似文献   

15.
刘子潇 《传媒》2018,(2):94-96
微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筑带来了活力.然而,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时表现出的"伪公共领域"现象为公共领域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从公共领域建构所要求的"理性批判""公众参与""独立于权力之外""关注公共利益"出发,阐释微博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6.
程芸  陶许娟 《新闻世界》2012,(6):170-171
本文试以《申报·自由谈》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将“公共领域”理论引入,探讨《申报·自由谈》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的实践。文章以1932年黎烈丈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上的独立和文字的独立,所形成的开放、自由和平等的言论讨论氛围;并且还能时刻保持着对权力机关的批评与批判。可以说,《申报·自由谈》成功构建起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公共领域。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自由谈》被迫停刊,但这也体现出了副刊在构建公共领域上的局限性,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事业也是有所启示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优势被逐步消解。第三空间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发挥图书馆作为一种场所、空间的价值,构筑一个平等、自由,寓文化教育与公共休闲的第三空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论文从打破身份限制,更新服务理念,发挥读者的自主选择性,构建交流平台,重视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时代的到来,公共领域似乎又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关于网络与公共领域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网络所拥有的自由、匿名、平等、开放等特点,似乎天然具备了公共领域的所有要求,而学术界对其公共领域的潜力也以乐观为主,如郭玉锦、王欢(2005)认为“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①李蕉更是认为“传统媒体‘得而复失’的公共领域,能在博客受众‘失而复得’”。^②网络真的能肩负起世人赋予的重任吗?网络公共领域的现状与水平到底如何?这将是本文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战略层面,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全员媒体"的交互属性让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话语空间,并为公民的话语表达赋权。将"全员媒体"与公民话语表达关联起来,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建构的"合法性"作为分析两者关系的切入点,指出"全员媒体"表征了带有合法化特性的公共领域,这为公民的理性网络话语表达奠定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0.
网络作为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允许个体进行自由的意见表达,如果说过去的网络社会是一个集体发声的时代,那么今天的网络媒介更突出表现为个体发声的表达平台。在这样一个自由话语权的时代,网络受众拥有积极而个性化的话语消费权,而自由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隐患。今天,我们在网络社会上该如何正确表达意见,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