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商品价值决定的问题上,以“流通价值论”或“供求价值论”来反对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但是,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完全否认流通或供求在价值决定中的应有作用,似乎也是错误的。这可以从马克思的论证中得到启示。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固然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但这个劳动量本身是社会地决定的。”又说:“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就是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那么,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  相似文献   

3.
一、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同样的劳动并不一定带来同样的价值的情形。比如,同样的劳动施加在不同的土壤上,在肥力高的土壤上的收益要多于贫瘠的土壤。又如开采石油,在劳动量基本不变,但工具或机器设备不同时,产值却有很大悬殊,等等。这与劳动价值论假定同样的劳动耗费产生同样的价值是否存在着逻辑矛盾? 上述“逻辑矛盾”并不存在。按照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所决定的。农产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农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决定的,只不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在贫瘠土地上从事生产的耕种者的劳动耗费得到补偿,作为单位农产品市场价格基础的社会价值往往不是由优等和中等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4.
从价值悖论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汪时珍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决定时,揭示出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生产与再生产同种商品的价值、生产价格与价值以及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与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的背离,产生了商品交换中最终形成的价值量与实际投入劳动量相背离...  相似文献   

5.
一般使用价值作为认识对象,存在于各种具体使用价值之中,作业思维形式,它是人脑对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抽象概括,使用价值是社会规定和历史形成的,任何使用价值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实质是以要素个别占有和供求相互依存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观点并非必然“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立”。  相似文献   

6.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我们应从理解马克思给它下的定义入手。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对此,应从以下两点理解: 一、“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什么?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各自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是由绝大部分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它是指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劳动工具。比如说织布,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手工织的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那么使用织布机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可见,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最高成就,予以辩证地扬弃,创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一)对商品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前提。马克思认为,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现实的最简单的关系,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占有商品从而占有财富,才使其成为资产阶级的。所以商品是表现资产阶级财富的第一个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这种有用性不是悬空的,它是与每一具体商品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劳动量为零时产量为零,产量随劳动量的增加而先递增上升然后递减上升,且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上升,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随劳动量的增加先减少然后增加,并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减少。近年来出现的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理论的主要错误是混淆了决定价值量的、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与决定使用价值量的、具体的有效劳动,以及混淆了劳动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理论界有部分学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并试图另起炉灶,重建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或代之以“整体劳动价值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等。章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的基础上,对种种“过时说”进行批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决定了这些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取报酬。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前者解决的是价值创造问题 ,后者解决的是价值分配问题 ;认为物质生产要素或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评 ,是因为它模糊了价值的源泉 ,掩盖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对“三位一体”所描述的分配方式 ,既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予以肯定 ,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探讨陈振羽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是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①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有关论著往往作了不妥当的解释,错误地认识供求与市场价值的关系,混淆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这是错误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关于私人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而不是专门用来说明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相等,并且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揭示“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的生产形式所独具的这种特点”,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任务和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它的基本依据是人类历史的事实和经验,而不是逻辑的“假设”和“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非难,说明了它们对于这一理论的实质和方法的无知。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的社会财富观看劳动价值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财富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可将其归纳为社会财富要素多元论或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具体到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是商品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本文认为,从劳动价值论的学科对象来看,商品价值劳动一元论和商品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完整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从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来看,二者互为补充,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秘密;从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而言,二者是不可或缺的。文章提出,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他所持的世界观和社会哲学观区别开来,要把商品价值劳动一元论和商品使用价值要素多元论统一起来,要以尊重为前提来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揭示商品经济中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的启示。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有计划的商品生产中供给与需求的理论规定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应确立反映不同经济活动关系的三对供求范畴,即计划预期的供给和需求、有效供给和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指出了供求关系的实质是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即实现问题。第二部分考察了供求与价值、价格的内在联系。根据劳动价值论的深入分析,价值规律要求的价值决定应该修改表述为:符合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而是否根据社会必要的劳动量合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决定供求平衡关系的深层原因。因此,供求的变化实际上通过社会必要的劳动量的变动影响着价值变动,进而才影响着价格变动。那种认为供求与价值无关只影响价格变动的观点应该改变。第三部分从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引出了对继续推进价格改革思路。文章认为,重新认识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在推进价格改革时应确立生产观点和经济效益原则、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原则、动态发展的辩证法原则。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要求和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价格改革的综合性与复杂性,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应采取“治、调、放、靠、引”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单纯选择或调或放、或冻的思路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中的价值与市场价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弄清二者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与价值决定的关系的论述。一、市场价值及其量的规定市场价值是通过部门内的竞争,由同种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平均化的一个社会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中,首先对市场价值作了一般的规定,指出:“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前面所说的“平均价值”显然是指一个部门内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的加权平均,它等于部门商品个别价值总量除以部门商品总量,而后面所说的“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谈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论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是如何坚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贯彻辩证的认识论的。 一、劳动价值论与唯物主义 我们说马克思论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是因为马克思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商品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经济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既是劳动价值论的具体运用,又是价值理论的最后完成,是马克思创立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马克思在阐述地租论时提出的虚假的社会价值的理解,是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论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是在论述级差地租时提出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在指出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始终超  相似文献   

19.
政治因素——主权国家特别是传统大国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所做出的政治抉择一是推动全球化运动的决定力量的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论思想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决定论,而是众多因素的辩证互动论;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误解为单一经济决定论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转向”:由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哲学理路转变为新的实践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作为一种整体性的作用系统之 "劳动" 还原为脱离生产资料的单纯的劳动力的使用, 他实质上不是把 "劳动" 而是把单纯的劳动力的使用作为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因此他所谓的劳动价值论其实不过是 "劳力价值论". 真正的 "劳动价值论" 就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创造商品价值的共同源泉的生产要素价值论. 这无论在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社会都是真理. 马克思所谓的 "抽象劳动", 其实就是对所有种类的具体劳动之共性的概括, 因而也就是指作为共名的 "具体劳动". 这种意义上的抽象劳动, 其所创造的就是作为共名的 "使用价值", 亦即作为共名的商品之使用价值, 而根本就不是什么价值. 剥削根源于垄断, 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社会, 只要存在利大于弊的垄断并且垄断者凭借其垄断地位取得了远远高于非垄断者的不正常利益, 剥削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