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三册,共有六篇说明文,分为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篇知识短文. 根据大纲对初二年级读写说明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可以确定初语三册说明文教学的要求为: 1.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初步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懂得描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4.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将近、现代史教育,渗透于有关课文的教学之中。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的第一个说明文单元,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3.了解阅读、分析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学习写说明文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这是阅读、写作说明文时应把握的最基本要求。本单元有五篇课文,被介绍事物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因而介绍时必须对材料有所取舍,这便取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但在介绍时由于作者抓住了事物特征,因而又客观地反映了它的基本面貌或本质属性,对此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三篇说明文,这三篇说明文各具特色……其中《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说明方法耐人寻味。一、比喻说明,具体形象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句,其作用不尽相同。第一个比喻句主要是扣住了“美丽壮观”这一特点;第二、三个比喻句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文的阅读知识,如文艺性说明文如何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解说词、科普作品的特点等.另一类是课文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师进修教材《文选与习作》第一册,共选文四十五篇,计有精读课文三十篇,阅读课文十五篇。全册有记叙文四个单元,说明文一个单元,议论文两个单元,古文一个单元。知识短文四篇,习作训练五次。这一册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下面具体谈谈这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要求。一、记叙文部分。选文二十四篇,  相似文献   

9.
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前四册共选入说明文二十三篇,占课文篇目总数的17%。这二十三篇说明文组成四个单元,编排了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要求、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结构和几种常见的说明文等系统的读写知识,并安排了相应的读写训练。这部分教材确实很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八上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说明文为主的单元.教材中电有许多涉及关于审美的知识和原理。在上完这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我总在寻觅一种合适的途径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并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说明文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根据“单元要求”,综合单元内六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不难看出这个单元教学的核心点中应该含有“说明的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说明方法”的学习,编者不只是第一次在这里提出,在初中六册课本,七个单元的说明文单元里,曾七次将“说明方法”的“了解”、“理解”、“学习”列为单元教学要求,不同的是,这一次比较侧重于说明方法的整体运用。因此,这个单元的教学核心点应该是“说明方法的整体运用。” 《人类的语言》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讲读课文。由于它说明的对象是很抽象的“人类的语言”——一种十分深奧、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作者必须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紧紧扣住两点。 一是整体上用深入浅出的平实说明去化解。作者从人类语言众多复杂的属性中抽象出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的两个特征——语言特点及其表现手段进行简明通俗的阐述,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在抓特征的同时,为了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属复杂说明文。文章篇幅长,容量大,知识面广,但又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教学中只有突出重点,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从写法上来讲,三篇都是典范的说明文,在结构的安排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根据这些特点,在设计本单元教学过程的时候,可以考虑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应熟悉各篇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第一篇,在全面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演变的前提下,重点应放在词义的变化上。为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古今词义变化的例子加以说明。第二篇,主要了解什么是“书目”,特别是现代“书目”,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季使用的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第二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仍是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所规定的高中语文第二册的读写训练要求进行的。这些要求主要是着重培养学生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能力。因此,这一册对部分课文作了调整,把不属于训练重点的议论文删去一篇,记叙文增加两篇,说明文增加一篇;为了提高课文的质量,记叙文还换了两篇。试用本的课文二十八篇,修订本增强到三十篇。在修订本的三十篇课文中,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数量比试用本都有所增加。在教材编排和单元组成上,修订本力求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全册的白话文(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十九篇,分为五个单元。其中记叙文两个单元,说明文一个单元,诗歌一个单元,议论文一个单元。三篇逻辑知识短文和一篇读写知识短文分别安排在一、三、四、五单元的后边。单元是以文体为标准划分的。为了既突出重点,又灵活多样,五个单元又是穿插安排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应用性的说明文。《从宜宾到重庆》是一篇解说词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是一篇科学小品 ;《〈自然·生活·哲理〉序》是一篇序言 ;《标点符号用法》属于规章条例性质。这四篇应用性的说明文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因此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式 ,分析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或多种表达方式 ,并能够在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灵活使用 ,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应用性的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纪联昕 《考试周刊》2014,(18):32-32
<正>美国教育学家埃根等人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力争使"多媒体"成为"多美体"。下面是我对应用多媒体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反思,以抛砖引玉。《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趣味盎然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文是作者1979年为香港一家出版社要推出的一本叫苏州园林的摄影集  相似文献   

16.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收入了同一作者写的两篇科普说明文。这两篇文章在构思上,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阅读这两篇说明文,可以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可以集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说明的顺序上,这两篇说明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序列? 二、作者在撰写这两篇说明文时,根据说明对象的各异,采取了什么不同的构思方式?前后比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构想 本单元是说明文,包含三篇文章:《语言的演变》(吕叔湘)、《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陈宏天)、《我国古代的车马》(《古代汉语》)。为了准确把握本单元内容,仍然应当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以下三个方面贯穿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系议论与说明单元,共安排五篇文章。其中说明文一篇:《什么是生态系统》,议论文四篇:《大自然警号长鸣》、《马说》、《说虎》及《为学》。可见,编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由第三册学习说明文为主过渡到本册以学习议论文为主,并初步接触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以及对比、设喻等论证方法。为此,教授本单元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通读,初步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应选择什么作为突破口呢?我认为,应当高举“归纳总结”的旗帜。 这一单元的课文是说明事理的,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要解决这深一层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原有的知识。 “重复”是积累知识、提高成绩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认真总结初二所学过的知识加之本单元的知识延伸,这样,有利于第六册说明文系列知识的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过至关重要的一关——中考。  相似文献   

20.
初语一册第八单元是记叙文单元中的一个辅助单元,选了三篇文学作品(古白话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童话《皇帝的新装》、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这一单元在初语一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怎样它同初语二册教材又有什么联系? 这一单元以前的十五篇记叙文都是写真人真事的,而这一单元中的三篇文学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选材组材上,这三篇文学作品充分印证了《记叙的顺序》中的有关知识。教学本单元,应该起到复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