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289名初中生,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学校恐惧、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家庭关怀指数、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初中生学校恐惧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初三学生学校恐惧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2)自我效能感、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成长度、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降低学校恐惧具有积极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对降低学校恐惧具有消极作用;(3)自我效能感、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成长度、适应度、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对初中生学校恐惧心理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儿童版心理素质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1438名8~12岁儿童进行调查,考察心理素质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比分析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儿童心理素质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生在认知、个性、适应性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2)控制性别因素后,心理素质各成分、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3)相对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素质三成分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羌族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负整体特征、相貌、胖三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汉族或彝族中学生,而瘦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汉族中学生;学习成绩为优、良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整体特征、相貌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上评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为中、差的中学生;父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矮、瘦、胖维度和消极应对上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同样母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瘦、胖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上得分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2)中学生的瘦和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负面身体自我的其他各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整体特征为负向预测,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相貌对生活满意度是负性预测,对正性情感则是正性预测.对于负性情感,整体特征、相貌、胖和消极应对为负向预测,积极应为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掌握恰当而有效的交往技能,并达到一定交往成效的自我评价,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体内在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初中三个年级的4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人际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性别与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年级的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学生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633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初一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又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一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学生;(2)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重点学校学生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3)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幼师生宽恕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取样法,并运用Hearland宽恕量表、攻击性行为问卷开展调查,结果显示:(1)非独生幼师生在宽恕他人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幼师生,幼师生在言语攻击和敌对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平均值;(2)相关分析显示,除宽恕自己与身体攻击两者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外,幼师生宽恕及各维度与攻击性及各维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3)回归分析显示整体而言,幼师生宽恕对攻击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而言:宽恕他人对身体攻击、愤怒、敌对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宽恕自己对言语攻击、愤怒、敌对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幼师生的宽恕水平越高,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越少,幼师生的宽恕水平越低,越易表现出攻击性,为教育者开展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儿女、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自我接纳状况进行差异性研究,并对自我接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几所高职院校的551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高职学生总体自我接纳得分为41.58±5.38(M±SD)分,自我接纳因子得分为22.14±3.62(M±SD)分,自我评价因子得分19.44±3.33(M±SD)分;自我接纳总分与父亲拒绝、否认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1)。结论:高职学生总体自我接纳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偏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高职生的自我接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赤峰地区某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研究疫情常态化管控下高校学生的焦虑情况和应对方式,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开展调查,其结果显示受试学生1361人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特质焦虑得分,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男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和状态焦虑上没有显出差异,但是在积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分量表中,男女生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和状态焦虑上,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特质焦虑状态、状态焦虑状态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受试者居住地环境条件、封控程度会影响学生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但对于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线上学习适应的同学,其更会出现积极的应对方式。未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测,作为高校辅导员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以15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消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投入问卷为测量工具,考察初中生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1)初中生总体具有消极完美主义倾向,在害怕失败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初中女生在专注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学生的活力明显高于初一和初三的学生。(3)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消极完美主义倾向越高,学习投入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4年后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探讨其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对绵阳市市委党校的300名基层干部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汶川地震灾区基层干部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极其显著的低于常模;而自我灵活性则极其显著的高于常模;自我和谐在性别、年龄、工龄上无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各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当前灾区基层干部自我和谐的水平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和谐,而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反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936名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初中生565名)为被试对象,调查了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1)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应对方式也以积极应对为主,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消极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且主观幸福感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森林警院32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的健康水平;(2)主观支持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显著相关;(3)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中生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在多元特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与其学业成绩都达到了显著正相关;(2)取样初中生在多元特质自尊量表及其部分维度的得分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取样初中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学业成绩上的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3)不同学业等级初中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呈现出显著差异;(4)个体的能力与独立性是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羞怯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22名初中生进行测量,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与羞怯的关系,并探讨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羞怯、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的羞怯水平,即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初中生羞怯水平;(3)生活事件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父母(消极和积极)教养方式与羞怯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元担忧量表,对西部地区三所中学29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的关系。结果表明: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女生的元担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市普通中学和县级普通中学对父母状况的担忧水平显著高于市示范性中学;初中生的元担忧与考试焦虑显著正相关,有关考试过程、前途命运、社会评价的担忧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范超  胡金生 《教育科学》2013,29(2):51-55
对643名中学生的测查结果表明,中文版中学生宽恕倾向量表包括宽恕他人、积极自我宽恕和消极自我宽恕三个较为清晰的维度,其克伦巴赫α系数依次为0.81、0.63和0.67,各分量表得分和攻击性得分间存在显著的关联,中学生宽恕倾向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宽恕倾向和学校适应感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关联,它对学校适应感的解释率为3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贵州务川仡佬族初中生进行民族认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仡佬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二者得分都较高,且中华民族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仡佬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仡佬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明显低于初二、初三学生,但在性别因素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自主性发展自陈问卷》,对257名初中生的自主性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主性发展具有独特的年级特点。在自主性发展水平上,初一与初二、初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初一水平好于初二、初三;初二与初三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是自主性发展水平下降最为明显的阶段。到了初三,除自我控制维度继续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维度及总体发展水平不再下降。(2)初中生在自主性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两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自我控制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女生水平好于男生。初一学生在自我控制维度上、初二学生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且均表现为女生水平好于男生。初三学生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对其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影响,随机抽取无锡大学新生志愿者129例和非志愿者123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志愿者的E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在IRI-C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女性志愿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志愿者的想象和同情关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不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拥有外向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