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的典范之作。它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品读,而且文章结构安排也层次分明、眉目清楚,行文有条不紊,极具条理性。该文的条理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安排合乎人们认识规律。大自然中,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该文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的典范之作。它不仅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品读,而且文章结构安排也层次分明、眉目清楚,行文有条不紊,极具条理性。该文的条理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是许多中学生写说明文的最大毛病。其实说明文的结构安排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条理性,把握这一规律并依此来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近乎科学小品的说明文,文笔活泼、语言形象、逻辑严密、说理通晓。它通过对大自然界物候现象浅显而又具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比喻和说明,深有吸引力地向人们介绍了农业战线上的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物候学,说明重视和加速发展这门科学,对于我们预期夺取农业更大丰收的重大关系,以及对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价值。何谓“物候”?简言之,大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应节候而产生变异的现象,均谓之“物候”,诸如昆虫夏生秋死、冬藏春出;树木花草的春发秋枯;候鸟随气候变化的南来北往……。大凡研究这样一些现象对人类生活关系的学问,就叫做“物候学”。  相似文献   

5.
物候学是多么有趣的一门科学啊!大自然以它生动优美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向人们倾吐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些秘密给人们带来了农业的大丰产。大自然倾吐的秘密,好  相似文献   

6.
教学说明文时,首先应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要考虑教材编者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作了一次教学尝试,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物候学的相关知识,认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以该文为范例,培养学生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客观事物尽管千变万化,纷纭复杂,但都有它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都有它的条理性。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的顺序,做到脉胳分明,条分缕析,才能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构造及发展过程,有明晰的了解。说明文的条理,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安排说明条理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有以按事物的方位次序进行说明的空间顺序;有以时间的先后为序说明事物的时间顺序;有按事物自身的逻辑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依次说明的逻辑顺序。本文结合九年制义务教材  相似文献   

8.
韩彬 《初中生》2007,(32):34-36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以其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明性,成为中考阅读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学小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1.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2.用词严密精当,且富于变化;3.运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来说明事物,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物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古代人们没有严格的物理学科,这是在一定时期知识的细化,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无论如何分类,物理不会脱离生活,生活经验中处处有物理,各学科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物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创意】《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老课文 ,仍然选编入新教材 ,当然有它的生命力。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如何教出新意来 ?我的设想是 :“创设情境 ,实践研究。”即由教师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课文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 ,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为学生提供服务 ,创设有利的情境。【教学重点】1.积累和学习一些物候学知识 ,了解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2 .根据说明对象 ,…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阐释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说明文。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学,按照:定向、设线、小结的三个环节安排自读程序。 一、自读定向: 1.速读:捕捉要点,概括内容,整体认识。 2.认识说明顺序和说明的严密性。 3.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 二、训练设线: (一)导入新课(略) (二)速读 提出要求 (学生边读边划边批,教师巡视指导) 1.标出自然段序号;  相似文献   

13.
<正>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又被称为"自然哲学",旨在通过研究大自然中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从而提升人们认识、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实验是对一些特殊现象的模拟,是一定条件下重现研究对象的一些特点及运作规律,因此是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多地反省教学的最终目标。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创新性、互动性,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同时,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化学正在不断地向生命、信息、材料等领域渗透或交叉。  相似文献   

15.
(一)辨析异同,梳理说明顺序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在普及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独特功用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科普说明文,它们或介绍一门新兴学科,或阐述某种规律,或介绍某一自然现象,门类不一,各具特色。要说明这些“内部组织”复杂的对象,光凭“抓住特征”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言而无序”,自然是一团乱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梳理和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即具备“读”说明文就能梳清说明顺序、“写”说明文能较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的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认清每篇课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的类型及如此安排说明顺序的优势(如何既考虑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又顾及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它是根据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1963年发表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编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随文学习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我们在教学中虽不必花太多时间在科普知识细节上纠缠,但如果其中的科学知识和其他书籍的表述不一致,势必成教和学的困惑。课文中说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纬度、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写作有以下四个要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以求说明的科学性;安排一个合理的说明顺序以求说明的条理性;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求说明的清晰性;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求说明的准确性.学生之所以认为说明文难写,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这样两个:其一,对说明对象熟悉或了解不透彻,更无从把握其特征;其二,任何一篇说明文的写作都离不开上述四个要素中的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自然教学结构初探河北省石家庄教委教研室李进起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学科,学生认识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课本,而是整个自然界。学生在自然课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必须符合人们认识的基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根据认识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怎样激发兴趣呢 ?在初二册第三单元科普作品的教学中,主要抓住"趣"、"奇"两个字进行。   趣,利用科普作品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喜欢科学的兴趣。《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内容十分有趣。语言本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而本课却要说说大自然的语言,这个标题本身就很有趣,令人寻味。课文中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比喻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而且有根有据,趣味无穷。有趣的大自然的语言中又兴起了一门新兴科学--物候学,这就更加有趣。   奇,借助科普作品中的新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20.
阅读科学小品,只有把握住所要说明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一般说来,说明文要说明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阅读时必须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以便把握往文章的精髓部分。科学小品十分讲究条理性,所以非常注重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阅读时要懂得安排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理顺序。只要掌握了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就不难把握一篇科学小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