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11种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弹簧秤、压强计、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及测电表.它们是进行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做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11种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弹簧秤、压强计、天平、温度计、电流表、变阻器、电能表及测电表.它们是进行测量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文就中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归纳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学好有机化学. 一、使用温度计的实验中学有机化学实验中有三处使用温度计:(1)实验室制乙烯;(2)制硝基苯;(3)石油的分馏.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水沸腾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3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中的一个重要的分组实验.笔者认为,如果按照教材的实验装置(见图1)进行实验存在以下缺点:①不方便观察温度计的读数;②温度计容易碰到杯底和杯壁;③实验过程中学生手持温度计,难以长时间坚持;④烧杯口过大,散热快,耗时长,酒精消耗多;⑤难以观察到水沸腾时剧烈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能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对具体实例中感应电流的有无进行判断。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具体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并产生积极情感;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渗透物理学  相似文献   

6.
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 2.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制成. 3.分类:(1)按用途分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2)按所用液体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甲苯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4.温标:(1)摄氏温度(t):常用的温度计是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将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2)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中有些实验为了易于控制温度 ,均匀加热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有些实验需要使用温度计控制温度 ,有些实验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或得到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可用冷凝装置 ,现总结如下 :一、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1)盐的溶解度的测定 ;(2 )苯的硝化反应 ;(3)苯的磺化反应 ;(4 )酚醛树脂的制备 ;(5 )银镜反应 ;(6 )乙酸乙酯的水解 ;(7)蔗糖的水解 .常出现的错误有 :认为实验室制乙烯、石油分馏、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醛与新制Cu(OH) 2 悬浊液反应、溴苯的制备需水浴加热 .二、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实验(1)盐的溶解度的测定 (测水溶液的温度 ,温度…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11种基本仪器:刻度尺、量筒、弹簧秤、压强计、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及测电表.它们是进行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到:(1)知道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热对流"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该套装置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对现有实验进行了改进,对该难点进行了突破,使学生能更顺利地建构起关于热对流的科学概念。一、实验器材液体的热对流器材:烧杯(250mL)、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木屑、铝箔纸。空气的热对流器材:两只集气瓶、毛玻璃片、线香、火柴、水槽、冰水、热水。二、实验过程1.液体的热对流。(1)在烧杯中装入约250mL的水,并用温度计  相似文献   

10.
程红 《物理教师》2007,28(8):23-24
2005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海门卷)的一道题目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原题部分摘录如下:图1第三学习小组在探究冰熔化的特点时将挑选好的两支规格相同、满足测试要求的温度计分别插入不同的深度,图1显示了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小明负责把两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下来,读数  相似文献   

11.
热学实验探究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象描述规律等. 一、固体熔化实验 例1(2014年东营市中考题)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材 (华东师大版 )第六章的第三节“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个学生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值隆冬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自然条件 ,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给学生提供了两台恒温箱、足量的面粉和酵母粉、温度计及烧杯 ,有问题可以向老师咨询 ,并规定了完成实验和相互交流的时间 ,具体工作由学生独立完成。下面是学生设计的一部分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结论的记录情况。方案一 探究酵母菌发酵速度与温度的关系1.取 2 5 0mL的烧杯A、B、C三个。2 .将和好揉匀的面团 (含适量的酵母菌 )称取…  相似文献   

13.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在读取示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通常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测量前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二、确定温度计“0”刻度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26页,安排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的探究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装置设计与探究过程中,笔者设计了2套实验装置,并分别对2套装置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一、实验内容1.实验设计方案1。  相似文献   

15.
设计改进了一个新的无机化学实验"氯化铵和硫酸铵生成焓与晶格能的测定"。用数字贝克曼温度计代替水银温度计以减小测量的误差;用作图法对温度-时间曲线进行校正,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准确度;在测定NH4C1溶解焓的实验中使NH4C1的用量减少为原来的40%,硫酸铵的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得硫酸铵溶液可用作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原料;通过溶解热求晶格能,引导学生探究离子晶体结构与物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初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中 ,有部分学生画出水沸腾的图象如图 1所示 ,并得图 1图 2出水沸腾一段时间后 ,水温降低的结论 .这跟多数同学得到水沸腾时水温不变的结论不一致 .为使学生自己弄懂原因所在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重新做水沸腾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一、实验要求1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水烧干后 ,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 ?二、学生实验记录的归纳及分析1 .两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当时气温 1 7℃ ) .2 .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 :( 1 )刚开始时 ,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这是空气中受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而成 .( 2 )烧杯底和内壁有气泡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烧杯和水的温度升高 ,烧杯外壁的水珠消失 ,附在杯底和杯壁上的空气以及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在杯底和内壁产生气泡 .( 3)水面上方有“白气”,温度计露出水面的部分附有水珠 .加热过程中 ,水温升高 ,水蒸发加快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有的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有的附在温度计上 .( 4)水沸腾前温度计 2的示数高于温度计1的示数 ...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课标")倡导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1],探究性教学活动就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如何进行初中几何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本文利用两个案例的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2几何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化学实验考试能力的新要求、新说法.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对物质性质的预测,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探究性实验问题能更好地考查出考生的科学素养.中学中涉及的实验探究问题主要有以下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胡柳蔚 《物理教师》2003,24(6):30-31,33
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 ,出现了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试题 .这类试题的出现 ,无疑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有利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探究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试题的设计主要从探究的过程、方法和实际探究三方面来进行 ,试题的形式主要有探究过程题、探究方法题、探究材料题 .1 探究过程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几个重要要素的运用能力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的要素有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相似文献   

20.
1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从日常生活中的摆钟 ,荡秋千等现象直接切入课题———“单摆” ,进而提出问题 :摆的振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单摆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作出猜想 ;讨论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探究 ,理解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处理观察、测量等进行收集证据 ,与猜想进行比较 ,作出解释 .最后提出新的课题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2 .1 贴近生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