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一思:小学语文--姓"语"名"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对小学语文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界定,向我们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小学语文应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应积极落实"三维目标",让我们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调出"美味、童趣味与和谐味"。一、美味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5.
陈登山 《新疆教育》2012,(18):209-20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提出并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惯性"作用,加之农村小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十分注重入选课文的可读性与人文性,很多篇入选课文都包含着丰厚的人文意蕴和浓厚的审美色彩。学生既能从中学到语文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致用"与"思辨"的圆融。要使"致用"与"思辨"圆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以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学以致用。一、思辨:顺应儿童立场组合文本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一、指导感情朗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课堂应有的特征。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是体会课文意、情、神的基本方法。教师用饱满的教学激情,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巧拨妙引,可辐射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遍一遍地诵读课文,每读一次,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感知活动;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为长期受"教什么"问题困扰的广大语文教师指点了迷津。现今,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大多能清楚地认识到"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道理,能围绕文本的"文"与"道"设定目标、组织教学。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掌握;不注重语文实践应用等问题,忽视了语文实践,割裂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关系。我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材,调整课时安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都充分说明语文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现象着眼,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建设的措施,以此期望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也都强调了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将语文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教育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想力"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词汇.童话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重建小学童话课堂,坚持儿童本位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儿童的天性和想象力,促进学生活泼、主动、积极地阅读童话,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体会童话短文中传达的"真、善、美"思想.  相似文献   

16.
时下的阅读课的确书声琅琅,热闹非凡,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的最主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体会读之三味——"真"、"活"、"广",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教师永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表述,突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教授在《语用学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一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从语形教学、语义教学进入到语用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正逐渐把"语用"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然而,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充斥着许多繁琐的内容分析,无味的情感体悟,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也教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我国小学语文界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进行过反复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思想性关系的争论,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争论。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语文教育的一些大事,以便大家了解各个时期政治态势的变化,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改,以及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一、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强调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的是“普通语体文”…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既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揭示的语文课程特性之一,也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但是,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讲课文"依然大行其道。面对"讲课文"效率低的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综合当前比较典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样式,尝试以言语实践作为小学语文学习基本途径的教学思想,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儿童语感,培养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