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几与《史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知几的生平及著作刘知几,字子玄,唐朝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享年六十一岁,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出身于世代官僚并以文词知名的家庭,自幼即对历史发生了兴趣,十七岁时已把《左传》、《史记》、《汉书》等基本的史籍读完。但他这时因准备科举考试,还不能专心研究历史。他在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被任为获嘉(今河南获嘉)县主簿。从这时起,他才对历史进行广博的阅读与深入的研究。据他自述:“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  相似文献   

2.
王维进士及第之年及生年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 ,普遍认为王维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同年又由大乐丞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按唐选举制 ,这不可能。进士及第必先守选三年才能参加冬集 ,铨选授官。由《集异记》知 ,王维先天元年为京兆府解元 ,时年十九 ;第二年即开元元年进士及第。由此推算 ,其生年当为武后延载元年 ;上元二年卒 ,享年六十八岁  相似文献   

3.
刘知几的学术生涯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入。他出生在一个丈化气氛很矿的家庭里。父亲刘藏器学养深厚,教子严厉,致使刘知几兄弟六人均为进士及第。刘知几幼年时代对诗赋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很快就转移到史学方面。11岁时.他随父亲学习《古文尚书》,为其倩屈聋牙、晦涩难解所苦,尽管屡遭痛打,而终无所成。这时.父亲正今为他的哥哥们讲授《左传》,他也凑进去分听,课后还能为诸兄复述大意,辨析疑点。他感叹道:“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①父亲惊异于他的这个想法,答应教他《左传》.一年后…  相似文献   

4.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载,陆秀夫“景定元年(1260年)登进士第。”我以为不确:一、按宋制,三年一次开科取士。查《宋史·理宗纪》,有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开庆元年(1259)五月辛末“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景定三年(1262)五月丁丑,“赐礼部进士方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博学宏词登第有贞元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三说,究竟哪一种说法符合实际?本文认为柳宗元博学宏词登第在贞元十二年。其应宏词不中则是在贞元十一年,《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也是此年作。本文又认为柳宗元游邻宁是进士及第之前的事,在贞元八年。  相似文献   

6.
<正> 钟辐,正史无传,生卒年已难以考证。查清代徐松所撰《登科纪考·附考·进士科》,只知他是唐代进士,及第时间不得而知。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钟辐,虔州南康人也。始建山斋为习业之所,因手种一松于庭际。俄梦朱衣吏白云:‘松围三尺,子当及第。’辐恶之。尔来三十余年,辐方策名。使人验之,松围果三尺矣。”这段故事虽然未免有点荒唐,但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钟辐生平的三点可资参考的旁证材料:一、钟辐是虔州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地区南康县)人,家庭很富裕;二、及第时年龄较大,大约在五十岁左右,甚至更大些;三、及第时间最晚不迟于唐末。因为《唐摭言》是一部专记唐代  相似文献   

7.
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进士及第后曾在洛阳任职三年,其间创作各类文章30多篇,显现出多元的审美取向和丰富的文化内蕴,突出体现为:山川与人文相融的山水文化,讲究映衬与自然的园林文化,心灵放纵与雅致脱俗的闲情文化,淳厚、融和的民俗文化,胸怀天下、忠直、忧患的士大夫精神文化。欧阳修用生花妙笔,抒写描画着洛阳文化的绚丽与多姿,传扬着洛阳人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并借以代代相传,成为塑造洛阳城市品格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很重视史书语言的运用。这方面,他在《史通》里费了不少笔墨。他对史书语言的要求,总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则:一、要用当时的口语,不要摹拟古文;二、要简洁而周详,不要重复冗赘;三、要能反映实情,不要浮华矫饰。现在把刘知几这三个原则论述如下。一、要用当时的口语,不要摹拟古文(一)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刘知几认为历史是发展的,语言也随着历史发展变化。他说:“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因习》)古今语言有变革,各地方言也不同:“古往今来,名目备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荆楚训多为夥,庐江目桥为圯。南呼北  相似文献   

9.
何炳松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史学家,他对史学理论很有研究,早在1925年《民铎杂志》上发表的《史通评论》一文,即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见解,他推重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认为《史通》不及《文史通义》,刘知几一方面批评孔子,实际上尊孔,刘氏不信命运,而颇信灾祥,其自相矛盾如此。何先生又指出刘知几尊崇纪传体,实即“尊孔申左”,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刘知几的史学。一、天命论与英雄史观杂揉的历史观;二、以封建正统观念为指导的历史编撰学;三、以维护封建史学严肃性为目的的史学批评。作者认为,刘知几的史学,在本质与主流方面仍属于封建正统史学,澄清了刘知几研究中的一些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