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说书人》叙事平淡,却感人至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采用了多重情感错位艺术:“我”情感与理性的错位、“我”与小城人的情感错位以及人物与读者的情感错位.通过这三层情感错位,小说表达了对底层人民悲苦生活的同情,对传统文化艺术消逝的感慨与惆怅,对小城人的落后冷漠的批判,以及对黑暗社会和罪恶势力的控诉等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最近听了一堂公开课《说书人》。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复述故事,梳理小说情节,把小说分成开端(叙述"我"第一次见到说书人的情景)、发展(叙述其不幸的命运)、高潮和结尾(说书人的死亡和"我"的心理活动),对小说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然后归纳出社会黑暗、人性冷漠的结论和人性的陨落与升华的主题,最后拓展到现实中的人物如何在苦难中的坚守。课堂中老师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情节"两个字。  相似文献   

3.
错位理论作为孙绍振教授文本解读的核心理念,对于小说文本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阐述其中的子范畴,即情感错位理论,揭示小说教学在情感错位理论指导下,突破传统的规律解读,由此产生新奇的解读点,加深并拓宽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小说作者应该如同高明的说书人,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之中,常常出人意料,让一个偶然的情状凭空发生,激起读者思维和感情上的轩然大波,但细心揣摩,潜心领会,又觉得这意外情况的发生,符合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突然而不突兀,偶然而又必然,读者的思维和情感渐渐被引向深层,进入一种若真若幻的艺术妙境。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夜会从女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借来  相似文献   

5.
欧·亨利的小说叙事呈现情感与理性、真实与假定、喜剧与悲剧的三重错位,这种错位使小说与现实拉开距离形成艺术张力,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错位,而在审美维度上小说达到了智、情、意的统一。这正是"欧·亨利手法"的艺术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43-45,60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情感分析是一种用于挖掘各类文本情感态度或观点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通过运用情感分析技术,分析了西方读者对莫言小说十一部英译本发表的网络评论,量化其情感态度并分类整理代表性的评论,探索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研究表明,莫言小说在西方读者群体中整体接受情况较好,西方读者评论中呈现的各类接受态度及占比为:积极态度76.5%,消极态度18.84%,中性态度4.66%。积极评论中,莫言的幻觉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以中国近代历史背景的小说内容被广泛提及。消极评论中,读者主要批评小说中难记的人名、繁复的人物和场景描述、残酷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8.
小说阅读重在情感线索的把握,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与小说人物同喜同悲,表明学生已经走进文本,实现与小说作者以及小说人物的深层对话。小说情感的梳理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切入,把握情节发展,品读人物描写,分析环境描写作用,体会细腻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具有浓郁的情感氛围。作者基于其总体的艺术构思,将其对对象的总体感受与情感态度,在作品中自觉、突出、统一的投射,与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景物、场面、细节等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形象密度较小,小说情节淡化,意义饱含深层韵味。本文从鲁迅小说情感、形象与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小说情感氛围构成。  相似文献   

10.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时代风云与西方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国人被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刺激了写情小说的流行;写情小说又反作用于读者,使时人的哀伤、压抑之情在阅读与写作中得以宣泄,并由此获得社会对爱情的同情与认可。在这一历程中隐含了个体意识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写情小说具有潜在的情感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情感表现的美学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尚未注意到张爱玲小说情感表现的美学特质。本文认为,在情感──小说艺术的中心要素──的表现方式上,张爱玲突破了一般女作家最擅长的直叙法的创作模式,而采用了隐叙法,即通过独特的叙述角度、情节、意象等技巧,隐现作者和作品人物的情感,小说中呈现出悲观虚无与达观执着相结的人生观和苍凉哀婉的复调情绪,从而突破了女性创作的屏障,构成文学史上的“传奇”,并给读者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两瓶酒》中的巫叔、父亲和"我"等人都存在不同方面的人物设置错位,但在种种错位中又隐藏了巫叔一辈和"我"一辈情感的本位,错位与本位形成了冲撞。小说在实现错位和本位的动态平衡下,呈现出日常而荒诞,悲而不伤的审美效果,传达出作家对疼痛的抒写和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家族叙事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但对于家族小说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尤其是对叙事情感的探讨目前尚不多见。本文认为,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叙事情感呈现出"崇拜与亵渎"、"冷漠与超然"、"反讽与嘲讽"的复杂态势,这既是当代作家对传统道德的文化反思与价值立场,又暴露出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中作家道德情感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反讽”,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点。反讽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一种语言错位,即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与人物、观点、情调、文体等不相契合一致,存在较大反差。成功的语言错位,给读者提供一条缝隙,让读者看到隐藏在叙述语言与叙述对象后的真相。它的艺术效果往往比一般对位叙述要强烈得多。《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失业后做了封建军阀杜师长的顾问,在写给“我”的信中说,“快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小说因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的典型环境描写,颇受学生的喜爱,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的因素在小说教学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审美观等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6.
玄幻小说是类型文学的重要形态。玄幻小说赢得读者的关注,根源于它表达着人的特定心理元素,寄托着人们的心理情感,让读者获得了一种心理补偿和情感寄托。玄幻小说塑造的想象世界,表现出文化心理、社会心理、个体心理等各种心理经验,是集体经验的一种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能让人修身养性。语文是一门具有文化特色的课程,语文课程里包含的阅读课程更是对人有生活上的帮助。在社会中,语文阅读教学会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当人们在平时读电子版小说时,就是在和语文打交道,小说的情节会牵扯着读者的内心,读者的情感体验也在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8.
"文革"时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人的阶级性、革命性、斗争性被扩大化、普及化,而家庭、伦理和个体的情感教育则处于缺失和异化状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严重扭曲,从而导致社会伦理和情感方式的畸形与变态。"文革"时期以阶级感情代替人伦亲情,以阶级教育代替情感教育,造成了严重的道德混乱和感情危机,使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一灾难性后果在"文革"结束以后的第一个文学浪潮——伤痕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显现。  相似文献   

19.
<正>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类,教学必然要遵循文学作品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小说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小说的文本内容不等于小说的教学内容。小说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小说文本,让学生有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追求小说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这个层面讲,让学生"裸读"是了解文本内容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沈石溪动物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含义,其中有敬畏生命的思想,有人类对生命的关照,更有对动物生命本身的关怀,而最为突出的就是动物小说中关于母爱等情感的诠释。沈石溪小说中动物的母爱都是伟大的。本文通过将动物中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演化的描述,将动物中的亲情作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映照,来探寻沈石溪隐藏在小说的细枝末节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