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摘要]大堡子乡的酸汤话是当地的苗族人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当地人把讲酸汤话的人称为“酸汤苗”。酸汤话韵母今读情况:入声字的古塞音韵尾[-P、一t、-k]完全消失,也无喉塞尾[-?],阳声韵尾[-D]、[-n]则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韵母无鼻化现象,在一些韵摄中,合口呼字读为开口呼字的韵摄较多。  相似文献   

2.
云梯畲话古入声字今读三种韵尾。在分析云梯畲话各入声韵尾的中古来源和各韵摄辖字数目的基础上,排除南部吴语对云梯畲话深、山两摄入声字读音的影响后,可以看出云梯畲话入声韵尾的今面貌大致上保持了咸深摄、山臻摄和宕江曾梗通摄的分别,而且各入声塞尾合为单纯喉塞尾韵尾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立话是广西钦州的一种方言。它与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差异在于:新立话有声母[vφηηkvkvhj],没有翘舌音[ts tsh s]和舌面音[tG tGh G];新韵母有鼻韵尾[m]和塞音尾[Ptk],开尾韵中有[],鼻尾韵中有[ ],且有声化韵母[η],但没有撮口呼韵母[y]和舌尖单韵母[];声调有8类,平、上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有入声,分阴阳,阴入分上下,与普通话有很多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八步区厦良、灵凤和担石三种都话相同的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基本不送气;鼻音韵尾大量脱落和韵母的高度耗散;声调7类,入声调1到2类,而且入声没有[ptk]韵尾,收尾是无塞促音.这些语音特征足于说明这三种都话属于桂北平话这一独立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5.
通过归纳分析汉语方言入声音节的基本语音表征类型,发现在入声音节中,前元音后的[-p]韵尾、高元音后的[-t]韵尾及后元音和低元音后的[-k]尾、喉塞尾■更容易保存。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知文献中汉语方言入声音节的其他语音表征类型分析,本文认为在入声音节中,如果主元音与塞音尾在发音部位上更接近,更容易进行协同发音,那么塞音尾就会相对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八步区厦良、灵凤和担石三种都话相同的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基本不送气;鼻音韵尾大量脱落和韵母的高度耗散;声调7类,入声调1到2类,而且入声没有[ptk]韵尾,收尾是无塞促音。这些语音特征足于说明这三种都话属于桂北平话这一独立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7.
古入声韵尾在湘语中发展渲变的大致轮廓为:最初,湘语有塞音韵尾;接着,塞音韵尾发生合并,由-π,-τ,-κ尾并为-κ尾;然后,韵尾塞音进一步弱化,只剩下音节后的紧喉动作;最后,入声韵的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同于舒声韵,入声调类这一阵营慢慢地丧失。  相似文献   

8.
入声字的演变和消失可以反映出一种方言的发展情况。但是,入声字的消失是缓慢的。汉语七大方言区里除北方方言区以外,其余六种方言都保留着入声,而北方方言的西北方言也还有部分地区有带有喉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古入声字在各种方言里的演变速度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从各种方言入声字的读音变化看出它们的演变规律。古入声字的辅音韵尾有[-p]、[-t],[-k]三个塞音(可看为第一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9.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10.
贺州九都声的声韵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贺州市的九都声又称九都话,属桂北土话的一种。九都声与客家话、本地话、粤语、西南官话共存互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不送气,非组少数字读[p p^h],知章精组少数字读[t t^h],端组有的字读[1],普通话的[η]在九都声中读成[η i iδ δi ia ai]等,流开三、通合三合并于遇合三读[y],蟹开洪、效开二、梗开二入声合并于假开二读[a],古塞音韵尾消失,仅少数浊入有喉塞韵尾,入声自成调类,分阴阳两个小类。  相似文献   

11.
属西南官话的贵州都匀方言保存了中古入声调类,但塞音韵尾已消失,调值已舒化。都匀方言入声的分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西南官话"入声归阳"的规律不同。有一些入声字已经完全归入阴平、上声、去声三调,还有部分入声字有入声和非入声两读。另外有少数舒声字有入声化现象,与上古汉语长入字在都匀方言中的遗留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粤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考察他们学习英语单音节词尾清塞音的发音情况。结果表明,粤方言入声字塞音韵尾唯闭音的发音特征对于粤方言区学生英语清塞音尾-p、-t、-k的学习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在相似CVC音节结构中,粤方言区学生选择音节匹配模式,而音素差异被完全丢弃。  相似文献   

13.
粤语母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英语清塞音词尾偏误。此偏误的源头是粤方言入声字塞音韵尾唯闭音的发音特征,对英语清塞音尾-p、-t、-k的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和语音教学的连贯性。在充足语料输入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英汉对比教学并利用口腔舌位图和语音软件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益阳话中入声仅仅是一个独立的调类,不具备中古入声“促”和“塞音尾”的特点,但它把中古入声完整地保留下来。中古去声字在益阳话中清声母读阳平,浊声母读去声,但有许多去声字向入声转移,如清去字“课”与入声“壳”、“阔”同音,浊去字“助”与入声“族”、“促”同音。这种古去声字向入声转变、迁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去声变入”。本文首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益阳话中有75.5%的古去声字倾向入声。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原理分析,认为这是益阳话受长沙话、普通话长期影响渗透的结果。最后指出这一现象对益阳话声调系统的影响:它不仅使益阳话的入声发生性质变化,而且会促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15.
河北平山方言声母系统的变化与北方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精组字保持独立,疑、影两母的今开口洪音字前有辅音[η];韵母系统中入声韵塞音韵尾已经消失,与阴声韵合流,没有形成摄口呼韵头[y];声调系统中平有声不分阴阳,入声基本自成一类,部分入声字按照出现的语音环境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六甲话的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一般不送气;有[m p t k]韵尾;声调10类,古四声各依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类,入声的阴阳两类又各分上下.这些特点跟勾漏片粤语的玉林话十分吻合.本同音字汇收了3200多个.  相似文献   

17.
中古入声字,南阳方言今概读为平声,清阴浊阳泾渭分明。这应是入声字的塞音韵尾刚刚脱落时的读法,比"入派三声"还要早一些。宛西方言尤其如此,即以宛西方言为例谈谈南阳方言中古入声今读平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浦北福旺背山话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粤语次方言称为背山话。其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大部分读送气清音,果摄不论开合主要读[u],假开三主要读[i],没有撮口呼,遇摄不论洪细都读[eu],成深摄少数字、曾开三及梗摄大部分字读前鼻音韵尾。词语举例收词155个,语法例句收57个,同音字汇收字4000个。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音注》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入声韵主要发生了同摄入声合并、异摄江宕入声合并、梗曾入声合并的音变现象,同时也有少量异尾混注、阴入混注的现象存在。中古入声韵的塞音韵尾-p、-t、-k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依旧保持三分的格局,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  相似文献   

20.
田心里村隶属于桂林朝阳乡,田心里村平话声母18个,韵母35个,声调6个,语音的主要特点为: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清化后基本今读不送气清音,部分微母读如明母,泥来母相混,知、庄、章组与精组洪音今读相混,部分日疑母保留鼻音声母;没有鼻音韵尾[-m-n]和塞音韵尾[-p-t-k],阳声韵均有丢失鼻音韵尾变为元音韵现象;入声不分阴阳,清入和次浊入读为入声,全浊入基本归入阳平。通过邻近平话之间的比较,认为桂北平话语音差异类型可分为两种:音值差异、音值和音类差异。桂北平话之间语音差异的大小与地理空间距离的远近成正比,邻近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值上,相距较远的方言点差异体现在音类和音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