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使写出的人物长久的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震撼人的心灵 ,究其原因 ,除了人的事迹感人之外 ,作者必须掌握一套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所以要写好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必须掌握以下几种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一、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和姿态的描写。由于人物的性格、经济地位、职业和遭遇不同 ,人物的外貌也各有区别。成功的利用外貌描写能使所写的人物栩栩如生 ,在读者心中有如见其人的感觉 ,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孔乙己》中鲁迅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就很精彩 ,先前的孔乙己的外貌是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就是指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多个范例,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融会贯通,然后让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如何有效应用这种方法呢?请看下面的外貌描写教学案例。一.案例描述师: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  相似文献   

3.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足见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那么,成功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一、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小组成单位。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的确,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刻画孔乙己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对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笔者从三个角度对《孔乙己》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一、孔乙己形象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对孔乙己的"可笑"之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孔乙己的"可笑"表现在他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单从小说对孔乙己独特的肖像描写来看,也约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颓唐不堪、没有前途的书呆子。旧社会的生活对这个人物显得是那样残忍无情,几乎把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 本次习作的主要任务:理解细腻、生动的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掌握人物的肖像描写方法;学会仔细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并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教学中,首先以"抓小偷"为切入点,通过对已学课文中精彩范例的深入品读,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外貌的描写.其次,让学生欣赏精彩的外貌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在朗读、比较中感受成功的人物外貌描写.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要领,并总结方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自觉地、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邓德贵 《湖南教育》2001,(16):50-50
直问即直接提问。这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用得较多。如教《孔乙己》一文,分析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文字,就可直问:本节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了肖像描写?  相似文献   

7.
<正>让人物"活"起来是指将文章中的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活灵活现,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综合描写,让人物立体呈现描写人物时,可以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景物或其他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进行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例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就成功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南充县高坪七小六年级语文教师兰荣秀同志在县教研室指导下,为部分同志上了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材是《少年闰土》。这节课按照教材所有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人物的特点”的要求,安排了四个环节:第一,指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特点,并让他们懂得写人物外貌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第二,指导学生运用抓住特点写外貌的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小说《品质》,很多教师都会介绍课文作者高尔斯华绥获得诺贝尔文学的颁奖词——"描述的卓越艺术",但大多数学生读了课文似乎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不少教师试图从人物外貌描写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学生又觉得课文中的外貌描写实在太"概念化",不生动。其实,如果我们跳出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小说的习惯性思维,对课文稍加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品质》全文主要由八组人物对话构成,前七组是  相似文献   

10.
半“生”不遂可悲可叹——浅谈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但是,在仔细研究这些内容的同时,笔者又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正可谓是半“生”不遂,让人可悲可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他的姓名来源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核心为:通过艺术形象含蓄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意图。单元教学核心点在三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是: 一、《孔乙己》通过展现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1.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小说用平静的语气表现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主要得力于对人物多方面的描写。 首先,服饰、外貌的描写表明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初步揭示了其性格中丑陋的一面。“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且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不曾洗和补,揭示出他追求功名、懒惰成性、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特点。而这,从表面上看,可以说是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因此,这里的服饰描写对孔乙己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预示作用。而且,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12.
陈逸同学问:如何理解《孔乙己》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茅盾先生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活动。”《孔乙己》中社会环境描写作用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在剖析外貌描写中感知美语文课本中写人文章大都以颂扬人物为目的,因而,其外貌描写均是为表现他们的美服务的。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抓住外貌描写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入理解人物外貌的特征,感知人物的美。如阅读《我的心事》时,可通过对“小弟弟”外貌剖析,认识其外貌的“朴实美”;阅读《杏儿熟了》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奶奶”外貌的描述,体会她的“慈祥美”。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在探究行为描写中理解美人物的行为美是其内在美的表现,因此写人的文章,大都通过具体事例中人物的动作反映人物。在…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小学习作来说,描写人物是个重要方面。但是笔者在批改习作中却经常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往往没有特征,往往看谁都像;没有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乃至心理描写,等等。怎样让学生习作中的人物"活"起来?笔者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浅析其策略,以供参考。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让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或找出感受深的句子。什么样的内容是重点词句,怎样去寻觅这些隐藏在文章当中的"金子"呢?写人记事文如果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就成了重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一处外貌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联系前文,我们反复阅读这句话,就会发现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在废墟中挖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7.
<正>写人记事,总少不了人物外貌描写,成功的外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明,有立体感。但是,批阅学生作文,发现大多数学生写人物外貌时,要么"千人一面,"没有个性;要么头一句,脚一句,让人读得迷迷糊糊;要么大段的人物外貌描写和中心内容关系不大……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外貌鲜明、有立体感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拙见。一、抓特征,显神韵,避免千人一面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外貌。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努力写出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写人的作文,许多老师就自然会想到学生只会运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对于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重视不够。其实,恰当的外表刻画对展示人物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怎样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外貌描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要弄清“外貌”的内在含义。 据《辞海》“貌”字条目的解释,“貌”共有四种意思:(1)相貌,容色;(2)姿态;  相似文献   

19.
(接第11期41页)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法   要表现一个人的外貌、精神、品性和思想,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他人的目光、言语来侧面烘托.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先正面描写孔乙己的外貌以及吃茴香豆的情景,表现他的迂腐和善良,接着用一句"听人家背地里谈论"来引出下文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从而全方位地展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小说的"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所吸引。《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对孔乙己的手进行了数次直接、间接的细节描写。读者在这些细节中能窥探出孔乙己的命运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