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通过一轮的应用文教学实践,在应用文课堂训练的设计和应用上进行了尝试,并就应用文练习题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寻求完善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设计以及应用文写作课堂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一体性教学思路,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写作课程已成为民族院校必修课,怎样将"互动式"与"双语"教学贯穿于应用文写作课成为课堂教学一项重要的课题。鉴于此,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民族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对蒙古族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堂上的情景式和互动式教学进行探究,以期让更多的双语教师在"教什么和如何教"上产生一定的共鸣,并重视应用文写作的情景互动式教学;另一方面提出了应用文写作课运用蒙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民族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钟燕平 《文教资料》2013,(34):50-51
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各专业普遍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办理事务的能力。然而不少中职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仍然没有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与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讲授轻写作实践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应将理论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提高应用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主阵地。应用文课堂教学应加强宏观和微观设计,一方面,在课堂内通过有效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另一方面,可适当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促进有兴趣与条件的学生形成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增强学生自我后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容 《亚太教育》2019,(8):158-158
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必备的一项知识技能,但在目前的职业院校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其教学有效性并不高。“重重困难”让职业院校语文应用文写作呈现“低效”状态。教师要想走出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困境,必须正确审视目前语文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现状,只有“对症下药”,探究对策,职业院校语文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教学有效性才能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写作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可以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技能得到培养与训练,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当前,由于个别学校对公共课程的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学习缺乏兴趣,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对当前中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影响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69):155-156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进了课堂,改变了以往写作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地位及课堂时间分配,为学生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真正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一次《调查报告的写作》为例,探讨该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应用文写作在高等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比重,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且应用文写作的实用范围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文体,其目的就是教会大学生熟练的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所以说应用文写作课程是目前高等学校必开的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是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格式的,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要正确面对的是缘于课程性质的特殊,很多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并非兴趣使然,而是机械的学习。这些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要更为看重,也就导致了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倦怠和学习积极性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给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热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等学校应用文写作的现状,并且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主动的寻求有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为高等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进行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阵地。应用写作课程应加强课堂教学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以使课堂教学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创设情境强化训练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利平 《现代语文》2006,(11):107-108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职业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多年来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100分钟可能只学习了一种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又讲理论,又分析例文,结果动笔写时,问题仍不少。教师无不感叹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甚至是师生同做无用功。笔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创设具体情境和强化写作训练两个重要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因为,…  相似文献   

11.
刘锦柱 《成人教育》2012,32(12):120-121
应用文是中职学生走上社会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我们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使用"讲授与模仿"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缺少情趣与活力,学生听起来乏味。如何走出当前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这一误区,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重要不可缺少的工具学科,它具有应用性,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知识对学好专业课及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职教育教授的《应用文写作》知识难以致用,教学情况不尽人意,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凸显《应用文写作》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应用文的格式与写作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应用性"。此文从教师的配备、按学员层次、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应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郭艳秋 《文教资料》2012,(7):84-85,87
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特点的局限性,高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单一性等等原因,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亦如纸上谈兵,未能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作者结合多轮应用文教学实践反思,从对教材的处理、课程计划安排、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课堂作业评改等方面对应用文写作课堂进行探索,将应用文写作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高职应用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因应用文写作课内容枯燥,程式性太强,教学效果普遍欠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把学生的特长联系,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才可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写作在日常办公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一些行政公文和常用文书方面,有着很强的技巧性。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应用文写作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关键的写作技巧,还能培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有些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较低,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这就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脉络。本文从根据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工具课和能力课,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本文从当前应用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为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出一些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编写顺序一般是先介绍文种的写作理论知识,然后附上一两篇例文作说明。如果教师按这“教科书模式”施行教学,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文章提出了应用文的课堂教学的程序:讨论案例→分析例文→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写作训练,并就这一教学程序的各个阶段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如何响应教育部提出的"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号召是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以讲话稿的写作教学为例,谈谈对任务驱动教学一体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应用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自身所具有的模式化、目的性等特点导致"应用文写作"课程较为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明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中通过任务驱动完成课堂教学过程.同时,课程改革也要注意通过任务分化、优化课堂组织等方式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长大的,因此互联网思维也要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现在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在最高位置上,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应用文写作的课程设计中,打造一个"让学生尖叫的课堂",为学生学好应用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