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题材"寒山拾得"在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大放异彩。以森欧外为首的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运用此题材创作了作品《寒山拾得》,用寒山、拾得两个形象表达对中国禅宗、道教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寒山子《寒山寒》诗有云 :“寒山寒 ,冰锁石。藏山青 ,现雪白。日出照 ,一时释。从兹暖 ,养老客。”今按“寒山寒”后一“寒”字 ,既承寒山子隐居之处名而言 (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云其“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岩”) ,又有引伸而别具意象 ,且与后之“暖”字相应 ,盖言己 (诗中“老客”乃寒山子自称 ,说见项楚先生《寒山子诗注》 ,中华书局 2 0 0 0年版 )得道则心不寒也———心不寒 ,庶几身亦不寒耶 ?又 ,寒山子《人问寒山道》诗云 :“人问寒山道 ,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 ,日出雾朦胧。”与前录“日出照”而冰雪“一时释”有异…  相似文献   

3.
鞠俊 《文教资料》2012,(32):29-31
唐代诗人寒山生平经历坎坷、久试不第,后隐居浙江天台县寒石山,常与国清寺僧拾得、丰干为伴,时人号为"贫子风狂之士"。关于寒山的传说为数甚多,最常见的即是"文殊化身"与"和合二仙"的传说,在民间及海外均影响深远。本文将结合《寒山子诗序》、释氏文献以及寒山诗歌等,具体考证这位著名诗人的生活年代与生卒年份。  相似文献   

4.
杳寒山道     
么· 考几‘ 杳杳②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③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浙浙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r,. 气竺奋 卜奸 【注释】 ①寒山,僧人。 戈互J琴山,1是 清寺僧拾得交友 一称寒山子。传为贞观时人。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唱渴(jl),与国 。其语言通俗,近王梵志。有诗三百余首.后人集《寒山子诗集)o ②杳杳,形容山路深暗幽远的样子。 ③啾啾,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专一︸卜一 【简析】 寒山的诗风空幽清冷,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 每句诗都用迭字开头,看似重复,实 却写出了山中各种景貌的变化。作者描…  相似文献   

5.
"寒山"是寒山诗里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象,其幽邃深远的气质与日本幽玄的审美品格有着多重契合。日本文人倾向于将"寒山"意象作为寒山子精神世界的象征,并强调其心性的深远;"入寒山"的解读中有着对"入幽玄之境"的觉悟;寒山幽奇境界的体悟来自于日本民族的山林崇拜,突出了万物有灵的神性。这种崇敬感正是来源于日本人对神秘又不可思议的幽玄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钱仲联先生标校的《钱牧斋全集》搜罗钱谦益诗文颇全,然而尚有遗珠之憾。笔者翻检清人别集,发见其序文、尺牍各一篇,乃其佚文。《金文通公集叙》,总结了明代文章的"文体三变",可与钱谦益对于明代诸大家的诗文评议交互发明,并且直接启发了黄宗羲《明文案序》。《复陈乔生》乃《陈乔生诗集序》一文的补充说明,二文写于康熙元年(1662),可以纠正学界将《陈乔生诗集序》系年于顺治十八年(1661)的错误,而且为剖析钱谦益晚年心态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喂——出来》是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星新一创作的一篇科幻微小说,被收录在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下)中,就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深度解读文本,说明作者正是通过对这样的人物群像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活着的悲剧性根源和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义安诗集》是越南名作家、诗人裴辉璧(字黯章。1744—1818),在义安镇为官三年所写诗的一个结集。黎朝名史臣黎贵停(字允厚、号桂堂。1726-1784)为这个诗集写序。在这篇序中,他不仅对这个诗集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和创作经过分别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9.
与作者的前期作品相比,戈尔丁晚年创作的《过界仪式》探索了阶级这一新主题。该小说通过对英国社会的缩影,即航船上的群体的描绘,围绕主人公牧师科利的悲剧,展示了一个充满阶级话语、阶级迫害的英国,对英国的阶级话语进行了批判。这一新主题的探索丰富了戈尔丁小说创作的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0.
《沉沦》,《田园的忧郁》都是创作于日本私小说正盛行的时代。但《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等日本私小说又有不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开掘主人公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是作者在平静的描写中更敢于暴露自己的感情。这是《沉沦》对日本私小说的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文学上开创了健康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人格上捍卫了作者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诗僧寒山,人称寒山子。唐大历(766-779年)中人,一说贞观(627-649年)时人,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唱偈,后人辑有《寒山子诗集》,计诗三百余首,多表现山林逸之  相似文献   

12.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台湾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对唐代隐逸诗人寒山的研究热潮,相关成果汇编为《寒山子传记资料》。其中收集的六十余篇文章中,寒山其人的还原、寒山诗歌的研究、日美“寒山热”现象的分析等等,构成了这一时期寒山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次研究热潮体现出了关注度高、成果丰富、研究者的身份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学理性偏弱和某些形式上的不足等。  相似文献   

14.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的《复仇》共两篇,写于1924年12月20日,又一同发表在1924年12月29日《语丝》周刊第7期上。这两篇作品,属于同一母题的两个故事。复仇,是鲁迅作品的一个鲜明的主题,也是鲁迅生平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在《野草》里作者明确地以《复仇》为题。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所谓的"旁观者"的看客心态,在先生的小说,杂文,乃至书信、谈话等中都屡屡提及,但从对象关系上来看,似与别处又有所不同,这其中表现着鲁迅先生崭新的思考。下面我们来解读第一篇《复仇》。全文共有九个  相似文献   

16.
【观点梳理】 《滕王阁序》原是一篇游宴诗集的序,但若就实质而言,它又是一篇抒情散文……为什么游宴诗集的序要写成抒情散文呢?这里有个缘故,因为游宴诗集来源于我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特殊风尚,就是每逢游宴,与会者都要做诗,事后再将所有的诗汇编成集。这样的诗集既有众多的作者,写的又是同一题材,  相似文献   

17.
张振 《学苑教育》2012,(24):83-83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也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初哀。抓住了小说的主题就等于读懂了这篇小说。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主题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班超在中国西域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伟大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得以恢复并得到加固。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传颂至今。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妇孺皆知。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在日本文坛并不罕见。从二战前的中岛敦、武田泰淳到战后出现的井上靖、陈舜臣、宫城谷昌光、冢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创作中国历史小说著称。班超作为西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给日本作家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本论以井上靖《异域人》和陈舜臣《不入虎穴》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从两篇不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班超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西域历史小说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书序两篇     
以下刊出的两篇书序,是已故陆宗达教授1986年所写。第一篇朱星《中国语言学史》序写于当年2月,《黄季刚日记》序写于当年11月,由于所序之书至今都未出版,这两篇序便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中国语言学史》序,对如何总结中国的语言学史,提出了很多精辟的意见,《黄季刚日记》序除了表现作者对老师的敬仰与怀念外,还对研究“章黄之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刻的阐发。我们认为两篇书序对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及近代语言学遗产方面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陆宗达教授的学术思想,亦具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根据原手写稿在此发表。  相似文献   

2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选自斯·茨威格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斯·茨威格(1881-1942)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早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20岁的茨威格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21岁又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30岁时,他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尝试着诗歌、小说、戏剧、传记等文学体裁的创作。但标志着其在小说界形成自己创作风格并使之声名鹊起的是他1911年发表的小说集《初次经历》。1927年,他又发表小说集《热带癫狂症》和《情感的迷惘》。这三部“链条小说”的创作主题——“探索和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