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单元教学目的是:1.领会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2.了解古代诗歌不同的流派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3.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初步掌握从风格差异、意境美、用典等方面欣赏诗词的方法,难点:浪漫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的区別,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的差异;诗词的用典。考点: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运用诗词欣赏的一般方法欣赏诗词。 4.单元主要以鉴赏诗词为目的,采用以讲授鉴赏方法与分析课文相结合的方式,强调朗读、背诵。  相似文献   

2.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除了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表达上的抒情美、精炼美、音乐美等美学特点的共性外,还有其思维空间三维合一、人格蕴含壮丽崇高、生命根须继承庄苏、历史源流推陈出新等独到的特征.他从天地人三维空间的角度辩证地表现世界;其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继承豪放派庄子、苏轼的风格;他继承创新,在诗词创作上开一代先河,成为"现代诗词派"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中和”是对豪放和婉约而言:“中和”偏刚则豪放,“中和”偏柔则婉约。他还在(诗说》中主张;诗贵含蓄、自然、高妙,简约古朴,情景交融,味外有味,……“具有一家之风味”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诗词教学重点侧重于对作品情致、诗词结构、词句特点的梳理与探求,鉴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已经很难了解并理解诗歌的音律之美,更无从以对婉约词的感悟理解促发对散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婉约词的精致丰韵的内涵与散文创作时学生了无章法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婉约派诗词特点:内容侧重于儿女风情与状物绘景,结构深细严谨,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典雅,清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题材广泛,体制完备,风格多样,气势恢宏,境界壮阔,雅俗共赏,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中国当代诗词殿堂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从思想内容上看,既有作者早年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革命斗争的浪漫讴歌与对中国人民光明前途的乐观探索,也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豪迈乐章.从艺术上看,其诗词整体上体现了"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雅俗共赏,风趣幽默"的特点,集崇高美、婉约美和幽默雅俗美于一身,表现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7,(5):86-89
苏轼和陆游两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人,以往有大量论文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有诗有词有文。陆游的爱国诗、婉约词;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散文……很少有人把这两位文人的诗词作品做比较研究。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他们为数不多的婉约词入手,从内容、表现手法、用词特点几个方面论述了两位词人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两位词人虽然生活在一个朝代,却相差近90年,有相同的情愫与表达,可谓跨世知音。  相似文献   

8.
姜夔,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后寓居湖州,靠近苕溪的白石洞天,故号白石道人。姜白石是继苏东坡后又一位艺术全才,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尤其在词作方面,姜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在婉约与豪放两大派之外,另开清刚一路。冯金伯说“词莫善于姜夔”,甚至有人推尊白石“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由此足见其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之荣 《学语文》2007,(4):3-33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一生填写了不少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其中《淡黄柳·空城晓角》(见卷首)是词人在合肥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以下,我们便从词人的创作心态、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此词在词史上的模式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改变历来在这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题材广泛,体制完备,风格多样,气势恢宏,境界壮阔,雅俗共赏,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中国当代诗词殿堂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从思想内容上看,既有作者早年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革命斗争的浪漫讴歌与对中国人民光明前途的乐观探索,也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豪迈乐章。从艺术上看,其诗词整体上体现了“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雅俗共赏,风趣幽默”的特点,集崇高美、婉约美和幽默雅俗关于一身,表现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相似文献   

12.
《扬州慢》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自度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上乘之作,具有超高艺术价值.音乐的曲调优雅,古韵新声.《扬州慢》不但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一种内涵和情怀,还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与革新.本文主要介绍了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写作背景、其音乐分析及其旋律特点和《扬州慢》音乐与诗词的和谐之美,最后对其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影视艺术与诗词非常接近,蒙太奇是中国诗词表现手法的再现放大,古已有之。将影视语言与中国古典诗词比较,能给人以更多、更美、更实在的、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雨巷》的发表表明戴望舒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性意象,使情与景巧妙结合起来,并将现代表现手法与古典诗词艺术融为一体,追求节奏感,让读通过自己的联想而产生共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相似文献   

17.
叠词是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使用过叠词的就有200篇,如:关关雎鸠、杨柳依依、灼灼其华、言笑晏晏、蒹葭苍苍等。巧用叠词,能更好的表达思想,刻画人物,绘景状物,增强韵律美;巧考叠词,能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魏尔伦作为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先驱,其诗歌美学观对中国诗人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从戴望舒早期诗歌创作特点开始,通过分析《雨巷》,从魏尔伦与戴望舒诗歌美学观相似性的四个方面(语言的音乐美、意象的平淡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忧郁美)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并从时代背景等三方面分析魏尔伦是如何影戴望舒的。  相似文献   

19.
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绎在西方音乐中早有界定,其特点一是钢琴的运用,二是诗词的结合,中国古诗词的艺术歌曲正是把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钢琴的表现手法加上声乐的人声魅力有机结合,最终演绎出中国文化中的意境和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20.
正诗词具有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表现手法独特等特点,它是中华文化中一块亮丽的瑰宝。诗词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人格素养的重要手段。古诗文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感,明白诗的道理,认识诗的美丽,来感受诗词所带来的美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