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之”字的助词用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一部溶哲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先秦儒家经典著作.它的语言明快生动,在古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研究《孟子》一书中的语言现象,对古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董西厢》中被动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著。故事原本《唐人小说》中元稹的《会真记》,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部杂剧,基本用当时近乎口语的语言写成,因而是我们研究当时语言状况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拟就其被动式进行考察,总结其被动句式,并较之以古代、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试图揭示出金代北方地区语言中被动句式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4.
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相似文献   

5.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中以“好辩”著称的大家,其语录体著作《孟子》中所记述篇章语言精妙犀利、辩论技巧炉火纯青、逻辑推理缜密有力,其用以论证中心思想的语言思辨针对性、逻辑性对综合研究孟子思想、战国时期政治与文化概况,对现代辩论技巧、风格都有很大影响。当代华语辩论论证思路与《孟子》既有沿袭之处,又多有发展与变更。  相似文献   

6.
《论语》语言风格浅识郭广敬《论语》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成为宋以后科举取士的主要依据。《论语》影响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其语言风格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其雅俗共赏、言简意赅的风格略作探讨。《论...  相似文献   

7.
《孟子》成书于春秋中期,是宝贵的先秦典籍,被列为"四书"之一。《孟子》总字数超过其他"三书"之和,语料十分丰富,因此在反映先秦语言面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专门考察了《孟子》中出现的量词,从意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并通过与其他时代作比较,揭示了《孟子》中的量词在整个量词系统的发展中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的语言节奏明快、便读易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历来对其语言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本文试从声音、句式、辞格、篇章等方面对《逍遥游》的语言特色做一分析,从而揭示其影响后世、流传千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书语言通俗晓畅、富有哲理反映了先秦古代汉语的基本面貌,专书的专题语法研究有助于整个语法研究的深入,反问句在《孟子》中大量运用,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本文力求联系《孟子》研究反问句,并联系反问句研究《孟子》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0.
段琰 《现代语文》2013,(1):78-79
《老子》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细细品读、体味.在语言上,全书八十一章的语言,精妙简练;句式修辞,丰富恰当,呈现出老子独特的思想体系,加之句式的灵活变换和组合,更增加了言语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魅力.本文主要针对《老子》中的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和短句的使用情况和产生效果进行分析,以阐释其对上古的句式修辞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词谓语句在《孟子》单句中所占比重最大,集中反映出先秦古籍句式的特点。本文在对《孟子》正文的动词谓语句进行数量统计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其谓语的结构分为动词句、动宾句、动补句、连动句和兼语句五个句型,试图探究每种句型各自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管窥战国中期动词谓语句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孟子》语言风格多样,读起来有时感情激昂,有时明快酣畅,有时平易自然。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多样性使《孟子》散文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感。从语言本身来说,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孟子》语言词汇,也为文章表情达意、舒缓语气、增加语言自然流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长短参差、整散交错的语句以及重语叠句等运用,都使《孟子》语言显示出很强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3.
《孟子》成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重要的成语源,书中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满足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是《孟子》成语的大前提,满足历代人们的运思需求是《孟子》成语的必要条件,历代人们的语言实践是《孟子》成语的具体成因。  相似文献   

14.
张载是北宋“尊孟派”的领军人物,是孟子升格运动的功臣。作为理学奠基人,张载大力表彰孟子其人其书及其学,认为孟子是孔子之后独承先圣道统的正宗嫡传,《孟子》其书深得儒家真传,将《孟子》之书提升至经的地位。借助对《孟子》的注解,张载对孟子的道统观、心性论、治道论等思想进行了阐发,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重要的理学范畴、命题和理论,促进了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和经典形式的重建。《孟子》学是张载思想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下的定义,从《孟子》一书中整理出262条成语,分为并列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支配关系、述补关系、连动式、兼语式及其他8类。《孟子》一书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书中的成语广为流传。《孟子》一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应该引起古汉语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东汉,学者赵歧在《孟子章句》中就称道“《孟子》长于譬喻,”此言确非虚誉。《孟子》一书的比喻,不仅数量繁,种类多,而且形式新奇;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明理与文学效果。在先秦诸子中,可说鲜有其匹。至于后世的文学与语言,受其这方面的沾溉,亦非浅狭.因此,对《孟子》的比喻作番认真探讨,就显得极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学说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思想、文化、学术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唐代前后的《经籍志》发现,由唐至宋,《孟子》一书的地位由子部升为经部,就是周予同先生所说的“孟子升格运动”,而唐代是其转变之前的积蓄期。笔者即以此为基点,从文献学的角度,对于唐代的《孟子》学作一简略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判断句,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解释为: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郭锡良认为: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孟子》中的判断句数量较多,而且判断句的句式也多样。本文以《孟子》中的《梁惠王上》和《梁惠王下》两章作为探讨对象,以此来说明判断句在《孟子》中的运用情况,并由此推测判断句在先秦时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讨论孟子的师承,因为史料的缺乏,而始终没有定论。不过相对而言,子游、曾子、子思显然是孟子师承一事上之关系重大者。《孟子》一书,作为孟子研究中最重要、最可信的文献,对这三人俱有引述。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孟子》书中对曾子的引述最多,涉及的内容多与儒家的重要思想观念相关联;而引述子思,孟子多是借其君师的地位来谈重士尊贤的问题;至于子游,至少在《孟子》这本书中,孟子对他缺乏认可。  相似文献   

20.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经历两汉、魏晋至隋唐,到宋元,《孟子》学在各代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从各代书目著录及其社会状况可以窥见一斑。随着《孟子》学的发展,各代对《孟子》思想也在不断改造。一部《孟子》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其发展与儒学的兴衰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