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寻找拓宽解读的角度,让学生有更多新的发现。升级学生旧知结构、促进学生阅读互动、更换阅读设计主体、拓宽学生生活视野,都能给学生的文本解读带来新的体验。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指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高度。我们教师在课前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从而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预案。有效的教学预设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准确把握教材,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学生的心思,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可以从解读文本的整体,解读文本的重点句,解读文本的关键词等三方面到有效预设,使我们的解读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成就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教学文本的解读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将解读的过程和结果有选择性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和角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教学文本可以从语言、人性、社会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助于拓展文本解读的思路,提高文本解读的效度,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文本解读的主体,必须走向文本解读的前台。我们可以从学生主体发展的迫切需要来理解其必要性,从学生心智发育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其可能性。从深化课程改革的角度来思考其必然性,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层面来思考其可操作性,从而把文本解读的视角重心从教师方面转移到学生身上,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解读文本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从教学现实来看,课堂上存在着不少与之相悖的现象,当教师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进行文本解读时,其有可能只是一个忠实的“搬运工”——将教学参考书以及考试导向下的正确答案搬运给学生而已。诚然,教学参考书在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就应当只采取拿来主义。笔者以为在文本解读的时候,教师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主体,应当有着明确的提升自身解读文本能力的意识。在有了这一意识之后,  相似文献   

6.
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所以教师解读文本时要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不仅要大胆创新思考,抓住细节,更要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教师教学时应以学生的多元体验为基础,以文本为核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文本解读的策略有:抓住文本标题,实现整体感知,抓住文本重难点。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教学解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这一核心要素,强调其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教学解读”的主体性特征还体现在各要素之间形成紧密的联动和整体,通过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挖文本丰富意蕴,建立解读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解读的实施质量,并进一步建立教学解读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联系和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以往,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写作训练,但由于在低年级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中年级的作文教学难以进行.课改提倡开篇阅读,从一年级的识字阶段开始,学生便进入了篇的阅读,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篇章教学的整体意识,从篇的角度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教材文本特点出发,通过解读文本并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落实学生主体、遴选合理的教学策略等途径,引导学生沉入文本展开体验、思考,获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探讨小说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一元解读的禁区,除了从社会历史视角进行解读外,还可从文化视角、形式视角、心理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等角度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为了避免对小说主题的任意解读,教师要把握好多元解读的"度",注重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朱烨斐 《语文天地》2014,(10):30-31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牵涉到这样的问题,文本解读不透,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过是一些概念性的认知,所记下的也就是黑板上教师的部分板书罢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读深、读透,关键是要从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这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为学生提供需要的信息,在互动中共同升华对文本的认知,提升其解读文本的思考力、创新力和应变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简单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教学应如何提升“三力”。  相似文献   

14.
周静 《英语教师》2022,(13):182-184+188
分析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存在的问题。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文本解读的要求。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深入文本解读对教学目标的制订及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提出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从文本单元话题、文本情境、文本内涵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深入解读文本,从而让教学设计体现主题意义,深入话题语境,发展学生思维,并树立文化意识,让英语课堂回归文本,找到灵魂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潘琴 《小学生》2013,(8):33-33
弗莱雷曾经从"灌输式教学弊病"入手指出,灌输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一弊病,高喊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然而新教学理念下的许多"站着"的教学行为却经不起"蹲下来"的检验和推敲。语文是学生的,是为学生的。我想,就文本教学而言,教师应有"我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解读文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预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本",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开始。一、解读:看什么,是什么文本的核心价值是"学生价值"。然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主问题",指的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教师应该从文题解读、线索梳理、词句赏析和矛盾思辨等角度设置主问题,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有效的互动过程中曲径通幽,获得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张建双 《成才之路》2011,(21):82-8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那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18.
鹿守权 《语文天地》2013,(11):60-6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观照客体也就是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出现了或教师自身、或文本理解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文本解读暴露出的主观化、简单化、局部化、复杂化等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文本解读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内容与语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观点和方法。文本解读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评价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展开的.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变换视角,整体感知 从读者视角解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了解文本原文,对文本的解读缺乏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讲解时难免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变换身份,从读者的视角阅读文本.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文本,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是希望教师在阅读的初始可以有一个平静、自由的心态,让心灵自然地融入文本,和作者对话,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