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短路”,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把握正确的知识概念,驾驭准确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相似文献   

2.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让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更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理应重视学生的"表达"训练。这里所提出的"表达"不仅是学生运用语言准确陈述数学概念和自我思考,更为重要的则是这里的"表达"应是区别于其他学科而带有明显数学学科性质的"独特表达形式和表达习惯"。在数学课堂中,这样带有明显数学学科性质的"表达"训练还存在一些空白。如何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数学表达训练呢?一、敢于"言说"是表达训练的必要保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乐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培养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要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语言是思维的窗口,是人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交流认识活动的特殊工具。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和结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还可以让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尤其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一、培养数学语言的概念在加快素质教育步伐和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的今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言新课程中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并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6.
王兴奎 《成才之路》2023,(33):133-136
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给学生的人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数学新课程标准引导下,教师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性数学学习素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相互交流习惯。  相似文献   

7.
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关系密切,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表达和交流工具。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以及情感的交流都是借助于数学语言来进行的。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是描述和表达数学思想的一种特殊语言,其具有准确性、严谨和简练性的特点。学生数学准确语言的培养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教师要有准确的数学语言1.教师的数学语言要规范低年级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比与父母接触的时间要长,因此,  相似文献   

9.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起点,以身示范,通过讨论交流、对比小结等让学生学会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种特殊的语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把语言训练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铺好路搭好桥.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而数学语言则是数学教学中用特定含义的词语、符号、式子、图形进行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学生学好数学,师生间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情感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准确使用数学语言,使数学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文明,和谐,流畅,而且还要求表达准确,简洁,生动,充满感情色彩。因此,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开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思维是数学语言的基础,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数学表达搭建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模仿、交流和表达,使学生不仅会"动笔写",还能"开口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要想能够很好地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学生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进行高中数学学习这一目标,首要前提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便有了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态势,这一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就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数学技能的完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力求尽可能早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更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谈一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过程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语言表达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是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是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基石,而注重数学语言互译的训练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活动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正确交流的习惯、分工合作的习惯以及动手操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理念中数学课堂最需要去做的事之一,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应该下功夫的"点"之一。而学生的数学解题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情感态度。可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可谓六年影响一生,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正面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阅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也是新课改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如小学数学应用计算题的题干阅读,如何借助语言交流、语言逻辑和语言表达等,将课堂学习和掌握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加强对数学阅读资料的分类整理,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阅读能力,并由教师积极引导,克服阅读障碍,重视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了初中教学教育中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