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言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陕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越来越引起方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陕北方言中有关婚姻的词汇便蕴含着浓厚的结婚文化、相亲文化、订婚文化和特有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记述了陕北方言的分布,形成的过程以及陕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陕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方言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词语都与丧葬有关,这些词语反映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陕北丧葬文化.庄严的丧葬礼仪程序表现出了陕北人浓厚的孝亲思想,也体现了陕北人死者永生与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欣欣 《海外英语》2015,(9):135-137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而言 ,文化特征、语言应用特征等是方言的外部特征 ,都是体现方言特点的重要方面。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不仅在说方言时有所体现 ,而且在说普通话或用共同语写作时也会体现出来。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等一起 ,共同营造作品言语的浓郁的地方特色 ,体现作家作品的地方风格 ,都是作品语言风格不可忽视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9.
屯溪方言,属于徽州方言的休黟片,是安徽省内最复杂难懂的土语之一。由于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处,屯溪方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与周边方言相互借鉴,其方言词汇保存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与普通话词汇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词汇的语音、语素、语义、语源四个方面入手,试对屯溪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间的差异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屯溪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  相似文献   

10.
陕北方言词语相当丰富且饶有趣味 ,而《陕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指要》一书词汇部分在把普通话与陕北话对应罗列时疏漏过多。本文有针对性地做了摘要性补充 ,对相关的理论阐述进行商榷并谈及陕北方言词语的特点 ,以期为陕北人学习、测试普通话提供更广泛的参照 ,为完善作为普通话测试权威的该教材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语料。  相似文献   

11.
袁微 《现代语文》2010,(4):90-92
方言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对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而词汇的意义又承载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本文通过陕西汉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对汉中方言词汇意义做了系统、详尽的描述与整理,对该方言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做了一定深度的剖析。另外,还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等方面对汉中方言的形成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道情又称“渔鼓”,又名“黄冠体”(道人的装束),源于《九真》、《承天》等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传出世思想,后经演变发展为我国民间曲艺的一种。陕北道情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吸收了陕北民歌及陕北说书的部分曲调,极吴陕北地方特色,成为陕北地区民间曲艺的重要形式,其曲调丰富,音乐优美,主要体现在衬词、节奏、唱腔、调式、过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将四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四川方言词汇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形象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亲切自然的口语色彩.四川方言词汇的色彩义赋予了四川方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14.
时洪艳 《文教资料》2011,(34):40-43
广义上的鲁西南主要包括临沂、枣庄、菏泽、兖州、济宁五市及下属地区。鲁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具体来说属于山东方言区中的西鲁片.同时也属于中原官话的东南片。鲁西南地域广泛.因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战争,人口迁移等原因,鲁西南地区各方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鲁西南各地区各方言的相同之处也颇多。鲁西南方言的特点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本文仅从鲁西南方言的语音、词汇量方面入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语音方面:鲁西南方言语音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词汇方面:鲁西南方言中有很多古语词的遗留现象和一些特殊的民俗词语,且鲁西南方言中词、短语与普通话中的词、短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鲁西南方言有时要表达与普通话对应的词义需要用短语,文内提到的词和词汇都包括短语在内。鲁西南方言语音、词汇方面的这些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古今语言的演变.以及地区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江津方言属西南官话,该文对江津方言中动物名称词的语音、构词理据、源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对该方言的语言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普遍存在于各种方言体系中,是语言社会变体的常见形式。方言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本文着重对赣榆方言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分析赣榆方言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情况,以掌握赣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以及社会因素影响下演变的过程,并试图从心理、职业和传统文化层面分析赣榆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结果的体现,所以造词理据一般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素。海口闽方言造词理据探析是在当地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基础上,说明事物自身特点、认知主体独特思维方式、特定地域风俗习惯、民族之间交往等都会成为方言词汇的产生理据。  相似文献   

19.
李萍 《现代语文》2008,(3):67-69
汶上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片的西鲁小片.通过调查发现,汶上方言亲属称谓既有语音方面的特点,又有内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异,还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本文从语音、词汇、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汶上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汶上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临漳县处在晋语和中原官话的交融地带。临漳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该文通过对临漳方言的常用词汇进行描写分析,在对常用词汇的全面考查下突出对临漳方言里的动作词进行调查归纳,旨在为揭示临漳方言词汇演变的规律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