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清代的税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建社会后期,政府对民间田宅契买活动的管理集中体现在税契这一环节,如何规范契税的征管工作,成为明清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乾隆年间的契尾改革与契税整顿,古代的税契制度已相当完善。但是,长期以来的吏治问题和财税体制弊端,使得清代的税务沉痼难治。清末,地方政府为分摊朝廷的巨额赔款,同时又要自筹经费、大举新政以图自强,不得不大力开辟和疏理财源,原属杂税项下不太引人注目的税契收入,竟成为晚清政府的“岁入大宗”,从中可以看出清代财税中的巨大黑洞和乱税亡朝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性灵派”以“求俗”的文学主张独树一帜,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性灵派”世俗化的创作倾向不仅表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明清之际理学、心学的发展,市民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都是“性灵派”文学创作俗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科目考试举士制度,始于隋唐,沿至明清,凡一千三百余年,是封建士大夫入仕的主要途径,谓之“正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举制度对于清代民风士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的课题是在科举功名,光宗耀祖的刺激下,清代文士应试的种种陋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相似文献   

4.
清代儒学     
清代儒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历史阶段,它上起十七世纪早期的明清之交,下迄1911年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历时近300余年,其间大致可划分为清初、乾嘉、道咸和晚清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兰雪花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7-70,73
清代台湾米谷运销福建前后延续近一个半世纪,主要有“官运”和“民运”两大系统,“官运”可分为兵眷米谷的调运与平粜米谷的买运;“民运”有商船贩运和走私内运。据估计,清代台湾每年向福建输出的米谷大约为100万石左右,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福建的缺粮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清代台湾的开发,推动两岸商贸的发展,这一事件对今天两岸社会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尤侗、李渔都是清初剧坛的重要人物,他们交游频繁,且以“同调嘉宾”相称,但清代文人多对二者的戏曲褒贬不一。这些不同的评价不仅缘于李渔、尤侗戏曲的个体差异和评论者的独特趣味,更多的应归因于清代剧坛崇雅黜俗的审美观念。这一雅俗之辨有其独特内涵,既是清代高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明清戏曲文人化进程中的必然,给清代戏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达,市镇普遍兴起。“地以人兴”的干巷镇是金山“四巨镇之一”,位置的偏僻吸引了许多不同身份的人前来隐居或经商。移民的到来是干巷镇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另外,江南重赋、奢靡之风和人地矛盾都构成了干巷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不能忽视汉学、宋学与史学的交互作用。由于汉学、宋学时而斗争,时而合流,影响到清代史学,也就表现出时而重考据,时而又偏重义理的情况。在汉学影响下,清代史学出现了与宋明史学迥然有别的风貌。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逐渐形成;学者移汉学治经方法以治史,丰富了治史方法;《春秋》笔法,以正统论史,以“天理”、“心性”论历史盛衰遭到拒斥。汉学对清代史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清代史学也以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影响着汉学和宋学,拯弊纠偏,在“资治”的层面上引导清代学术思潮向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诗坛虽不像唐宋时期那样兴盛,但文人们结社、修禊活动依然频繁,加之经历了明清易代,文人多在诗文中寄思抒怀。这些对于清代文风及诗歌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在清代诸家中,主要的诗说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0.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清代蒙旗社会喇嘛教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鼎革,清朝统治者为争取蒙古上层的支持,赢得蒙古民众的信任,在蒙古地区推行“因俗而治”统治策略,大力扶植喇嘛教,修建喇嘛寺庙礼遇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等宗教首领,让为数众多的蒙古男子选择僧侣生活,致使清代以来的蒙古社会成为弥漫着浓厚的喇嘛教信仰的宗教社会。清代蒙古社会喇嘛教信仰即是一种社会信仰,喇嘛的等级化、官僚化以及生活与劳动的世俗化均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律范畴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力救济”是清代民间社会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初步探讨了“自力救济”与清代社会、文化、经济、秩序的关系。以期从这一小小的视角去感知和透视清代社会内部稳定与动荡、静态与动态共存的机制与原因。  相似文献   

13.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目前学界研究明清进士群体重要的参考书目.因编书条件所限,<索引>中对清代河南籍进士的编录存有一些问题,有籍贯、人名等错误,也有籍贯不详等瑕疵.  相似文献   

14.
近日,文史工作者在永春县西峰寺发现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经考古鉴定为清代康熙年间的“和尚谱”。虽然“和尚谱”在泉州市并非第一次发现,但李光地亲手写序的“和尚谱”还是首次发现。专家认为,该谱对研究李光地及清代泉州寺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利用档案编纂方略,记录了历次重要军事活动的过程,既炫耀了封建统治的所谓“武功”,又及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这对于研究清代的军事史,民族史,边疆史,提供了翔实可据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6.
“宾兴”一词最早发端于《周礼》,作为与古代科举渊源之深,交融之广的一个特殊术语,在宋代人的眼中甚至被视作为科举制的最早源头。“宾兴”的意义也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进入科举时代后“宾兴”最初作为一种科举典礼而言,与乡饮酒礼结合在一起;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宾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作为一种慈善性的助学助考形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荆州也正是基于这一形势的影响,其宾兴组织开始得以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关注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力图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探索,为认识相类似的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本文所拟述论的清代“溺女之风”,就属于上述类型的课题。“溺女之风”一清代的一个社会问题溺女系指对新生女婴施以淹杀,其以清代最为盛行。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仅仅把清代社会中所盛行的溺女现象,简单地看作为一种陋俗,并未给以必要的关注和加以  相似文献   

19.
清代“忆语体”散文中的女性集传统女性的共性和新型特质于一身,这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生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使女性高扬主体意识,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桐城进士的确切人数,历来文献记载不一。综合光绪《重修安徽通志》、道光《续修桐城县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桐城耆旧传》、桐城部分家谱等资料,清代桐城地区文进士人数共有152名,比安庆府其他五县进士总和还多,科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