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天下,峨嵋共比高”,这是人们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赞扬。的确,作为散文大家,他们确实是“嵋峨共比高”,苏洵以“纵横善辩,雄健犀利”见长,苏轼以“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出众,苏辙则以“汪洋淡泊,诗醇温粹”拔俗。下面仅就苏洵与苏辙的同题之作《六国论》作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一门三杰”知多少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小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3分)。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相似文献   

3.
王辰霞 《辅导员》2013,(21):24-24
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谈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聪慧的小雪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发现苏洵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是车字旁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马上有人联想起苏辙的“辙”就是“南辕北辙”的“辙”,这“辙”字不是“车轮压的痕迹”吗?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车轱辘印儿”。难道饱学多才的苏洵就给儿子起名叫“苏轱辘印儿”吗?  相似文献   

4.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5.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题是一道诗谜题。 诗谜的谜面是:“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BCD四项中的哪一项: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此题是对考生文史地知识的综合考查。 首句“一门三父子”是让考生判断ABCD四项中,所列之人是否父子关系。从史地知识分析,得知:A项三曹  相似文献   

6.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广为世人称颂。不仅如此,苏洵教子成才的趣事也是至今流传。据载,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在多次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下,没有什么成效。对此,苏洵没有采取“棍棒”的方法,对孩子实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背  相似文献   

7.
今年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不是单纯的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迁移.如今年第9小题的文学常识便考得较“活”.它考的是苏洵、苏试、苏辙三父子.常规的考法可能会是问“唐宋八大家中的三父子是谁?”学生只要能记住其中的“三苏”即可轻易答出.而今年这道题却是把他们放在一首五言诗中;“一门三父了,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考生要通过其中“一门”、“三父子”、“大文豪”、“诗赋”、“峨眉”等词所暗示的线索从整体上去理解去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果  相似文献   

8.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询、亦轼、苏辙、工安石、曾巩八位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是何时排定的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北宋文学名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庆历中,举进士不第,归后愤而尽焚前作,闭门攻书,始得精六经,通百家,尤深于《孟子》《战国策》,“下笔顷刻千言”。嘉祐初,以文章谒欧阳修,受到赏识,由此,文名大震。传闻时人争传,竞效其文,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论文(?)张兴会与灵感,提倡自然。所作以策  相似文献   

10.
朋友章闻,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饱含10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其对联是: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或是文学、或是历史、或是古代汉语,共10个知识点。虽然不深奥难懂,但必须知道这10点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蕴。下面试简略述之。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所建树。苏洵、苏辙长于书策散文。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之…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文坛上,苏氏一门父子三人,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尤其是苏轼,最为光彩夺目。在“三苏”中,苏洵,号老泉,二十二岁才发愤苦读,以政论、史论见长,可谓大器晚成。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均少年得志。在苏轼21岁,苏辙18岁时,父子三人同科及第,一时成为美谈。  相似文献   

12.
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二人以“轼”“辙”为名有何寓义呢?请看苏洵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  相似文献   

13.
苏氏家族原为四川眉州著姓,号称“眉山三富”之一。后因“三苏”祖辈不治田产、行义好施,苏氏家族的经济状况逐渐衰落。至苏洵时代,苏洵竟因家境困窘,难以潜心读书迎考,致使其妻程夫人只得变卖奁田维持生计。嘉初,苏轼、苏辙双双进士及第并逐渐累居高官后,继续追求经济生活的富足。苏轼通判杭州时买下了数百亩大小的宜兴田庄,并泽及子孙。此后三居贬所,仍不时以求田问舍为事,不过,到头来多成画饼。苏辙在朝9年,官阶虽高,但置田产却不多。解甲返颍后租赁并扩建卞姓府第,规模粗具,外加置田二顷,可解除六七十人大家庭的衣食之忧。这对于一个以耕读传家的家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士大夫家族对小康生活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三苏祠     
三苏祠,座落在眉山县城西南,占地523000平方米。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人们也称为“三苏公园”。 三苏祠的大门在公园南面,两侧有一幅隶  相似文献   

15.
3月29日“钓”趣曾经听张敬义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苏洵有二子苏轼和苏辙,少时贪玩,不喜读书。为此,苏洵软硬兼施,脑筋大伤,而终不得要领。苦思中,得一妙招,每每有好书,不再强逼二子“吞咽”,自己则故意在二子前,躲躲闪闪,觅一角落,极尽“贪婪”之相,大饱“口福”。此招一立,果然见效,二子见其父状,顿时“垂涎”,乃趁其父不备,盗得“美味”,胃口大开中,好一番“狼吞虎咽”。如此,若干回合后,二子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苏洵书房中两条好学的“书虫”。当时听了,自己不禁失笑,苏洵何其之高,乃以自身“暗示”为“饵”,“钓”出了顽劣二子的向书…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第二册在苏洵的《六国论》后附录了苏辙的《六国论》。两篇文章,可比之处很多。首先是立意选材。两文均是史论,分析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但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灭亡,而在讽谏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所以他们不像历史学家那样对历史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论述,而是剖开一个历史层面,选择一个问题,分析论述,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古鉴今。苏洵之文着眼于当时宋朝统治者屈服妥协的对外政策,围绕“赂”选材,批评统治者屈辱苟安的国策;苏辙之文着眼于战略形势,围绕“势”选材,批评统治者缺乏战略眼光,见利忘义,不识形势而相互攻杀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谈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聪慧的小雪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发现苏洵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都是车字旁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马上有人联想起苏辙的"辙"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出生,不仅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因为身分不同,地位和权利也不一样。李开周在《北京青年报》2020年11月4日发表的《如果王弗还在,苏东坡会再娶吗?》一文中,提出苏辙是苏洵两个小妾中的一个所生,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和阐明理由,甚至连线索也没有提供。此观点经媒体传播后,产生了负面影响,引起苏学研究者和苏氏后人的强烈不满。苏辙为程夫人所生有不少史料证实,可谓早有定论,即使有疑问,也可以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严肃的探讨。苏辙为苏洵小妾所生的看法缺乏证据。妾与妻的身分是清楚的,法律地位不同,权利和保障也不同。对于李开周的谬论,侵害历史文化名人名誉权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以维护三苏历史文化名人的名誉。  相似文献   

19.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中,“一门父子”是指苏洵、苏轼和苏辙,“四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提及苏轼,黄州的“赤壁二赋”,杭州的“苏堤垂柳”,定州的“东坡书院”,惠州的“引水济民”,儋州的“第一进士”,凡其足迹所至,遗惠千载。  相似文献   

20.
翻开文学史,有三篇同题论六国的文章,即苏洵的(《六国论》(下称“洵论”)、苏辙的《六国论》(下称“辙论”),李桢的《六国论》(下称“桢论”),一般说来,都可称为名篇佳作。但度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