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马卫花  崔丹 《职教通讯》2016,(25):39-42
新生代农民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不断通过学习来加强自身建设。但在其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动力:个人方面,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不断提高自信心,对自我进行深入分析,进行自我疏导,努力克服不良情绪;家庭方面,家人要多支持和理解;社会方面,要营造终身学习氛围,完善教育机构,在新常态背景下为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动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但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镇,又退不回农村,城市融入生态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融入"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而道德融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从心理行为逻辑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好象生活在"污名化"且不受防护的孤岛上,在道德心理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底层心理。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相当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其道德融入。重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会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4.
就业力即保持或转换相似或不同工作的能力。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力开发的因素包括内在的发展因素和外在的实现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社会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力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就业环境、自身就业期望值、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力的开发显得更为迫切。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自主意识;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就业保障;增加培训投入,加大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体制、法律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因素的原因,他们的各项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对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辽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日益滋生和蔓延,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有可能激发社会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消解和转化他们的社会剥夺感,在宏观上应给予制度层面的支持和重视思想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观上则注重从城市、社会、政府、企业和居民着手,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准入和人文关怀。在微观上则应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为其创造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维权意识强,在城市融入上面临经济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困难,需要培育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组织,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安全阀机制,促进其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其从农民工到市民转化等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正确方向的基础。从其价值追求的逻辑起点看,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尊严,促进其市民化转换的进程。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价值追求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来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内容,提升其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是其价值追求的落脚点,从而需要破除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各种制度障碍,充分实现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继续教育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最强有力的工具.继续教育应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具体需求进行"精准供给",推行"学历+技能"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岗位胜任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水平;搭建社会交往平台,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和融合;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使新生代农民工从经济、社会、心理层面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的"主人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工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建筑市场的职业技术要求,在施工方面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行为,对建筑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建筑质量意义重大,对质量的追求应该具有"工匠精神",从而打造品质建筑。在培训建筑新生代农民工时应该首先从建筑行业的职业精神出发,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对于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和建筑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有利于增进就业、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和尊严实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中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转化为现实困难重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模式创新,需要超越政府或市场的单一思维,按照需求取向、效率、财政平衡、再分配公平、责任和适应性等原则,重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将"政府发现公共偏好和获取资金的优势"与"市场和社会组织生产和递送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高水平、高质量供给。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素养整体层面向好,但也存在着道德观念保守、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缺乏独立性的问题。知识技能水平有限、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因素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消极的主因。因而,必须从进取型道德观念的塑造、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敬业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新移民"的主力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较弱,不能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工作的特点,应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力争通过"多维度、双驱动"的职业教育架构,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进而全面促进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邹显林 《职教通讯》2012,(10):42-44
从个人的发展愿景、自身的适应能力、现实的情感氛围及外部的环境因素等四大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顺利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推动力,价值追求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实践起着目标定向和宏观调节的作用。"以人为本"要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的实现、加速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逻辑起点;"人的发展"要求拓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层次,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关键环节;"教育公平"要求破除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效进行的障碍、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权利,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从基本的生存型转向了发展型,对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期望。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既是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尊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既彰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完整性,又能助力他们实现从生存型到发展型的完美转变。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构成因素分析入手,探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5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制度支持、组织支持、社会支持、自我支持等4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的社会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面临诸多的问题,重精神生活受到社会歧视,其生存处境面临非传统挑战.这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原因,也有制度等问题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政府、社区、市民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改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就业、生活,渴望被城市接纳并最终扎根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市民化的道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调查发现:二元户籍制度、收入低且不稳定、住房问题、参保率低、长期留城信心不足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因素。现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城市的生活阅历、个人的发展愿景、现实的情感氛围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等四大方面,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顺利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