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自设立起始终将"科技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作为自身发展目标,但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及产业集聚效应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等。松山湖科技园区应通过加快园区聚集整合与产业化建设、强化园区内企业的关联性、提升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园区开发模式等具体措施来推动松山湖科技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景县特色的城镇化就是以"工业立县",建立工业园区,形成"三大集聚",即园区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县域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为动力,走出一条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园区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县域城镇化新路子。景县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加快县城城镇化进程,科学把握和妥善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职教园区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在自组织机理作用下,职教园区内的不同成员形成一定的职业教育成果创新知识链,从而使园区整体具有社会网络效应。对此,应通过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职教园区在自组织机理作用下的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4.
严武 《职教论坛》2023,(4):37-42
为促进传统技艺传承,亟待建立传统技艺工匠园区。在功能定位上,工匠园区是产业园区、创新园区和人才育训园区三位一体的范围概念,通过促进传统技艺市场化获得规模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创新建立传统技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促进人力资本集聚以育训优秀传统技艺人才。工匠园区的运行机制包括延展传统技艺产业生态链、建构配套人才链两方面,其中职业院校要参与搭建人才育训平台和政校研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工匠园区的关键要素在于选定社会收益最大化的建设模式和制定全产业链人才育训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4,(2):67-69
从产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上来发现园区规划及其功能配置不尽合理,且经济总量偏小,针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园区产业链和项目引资结构,园区管理体制和软环境建设等问题,必须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在产业集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等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了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县域产业园区早期规划和产业集聚的系统发展提出政府与市场结合、拓展县域经济空间、加速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池州市五大主要产业园区进行调研,分析比较探讨其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目前池州产业集群的类型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且正处于园区化向集群化的转变过程中,产业集群仅处于雏形阶段。因此,必须借鉴国内成熟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依据现代产业集聚理论,发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强化制度供给,加强产业园区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过渡。  相似文献   

8.
2014年至2016年,宁波市将投入111.1亿元推进15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未来3年,宁波市将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成南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北高教集聚区新材料科技城和杭州湾新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园区等三大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园;新、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200所,省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将超过92%;连续3年每年安排6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经费,至2015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将达到12个,实现市、县两级办学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区域产业关联性、区位熵理论脉络,剖析了产业集聚中发展现实与背景、矛盾与难点,围绕产业定位、园区建设、重点项目、配套服务、营商环境等,提出高起点建设、发展产业集群,以打造产业聚集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记者近日从宁波市教育局获悉,2014年至2016年,该市将投入111.1亿元推进15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未来3年,宁波市将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成南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北高教集聚区新材料科技城和杭州湾新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园区等三大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园;新、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200所,省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将超过92%;连续3年每年安排600万元特殊教育专项经费,至2015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将达到12个,实现市、县两级办学全覆盖。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推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混合作用模式: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类型主要有:指向型集聚、经济型集聚、规划型集聚;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受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推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混合作用模式;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类型主要有:指向型集聚、经济型集聚、规划型集聚;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受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推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混合作用模式;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类型主要有:指向型集聚、经济型集聚、规划型集聚;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受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三十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的引领教育。青年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领舞者,高校也由创业教育输入地,成为创业的输出地。地方政府为集聚创业效应,引领地方更好服务创新创业,纷纷建设了城市创业园区。城市创业园区的持续发展需要高校创业资源的输入,对高校服务城市创业园区绩效的评价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创业园区,尚处在成长期,学术界关于高校服务城市创新创业园区绩效评价的研究,几乎没有。在此意义上,探索高校服务城市创业园区绩效研究具有理论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引擎.由于外资、产业、土地税收、能源环境等压力,产业园区普遍存在承载力不强,产业单一、服务业发展薄弱,制造业服务业、新产业集聚不足,园区与主城发展脱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向园区2.0时代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安徽产业园区的分析,提出了对安徽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优化建议.指出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成为资源节约集约、环境美好、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园区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推动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年多来,大连各产业园区的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产业承接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大连市各产业园区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定位有交叉、园区尚未形成规模,区域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通过对大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分别从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全力发展软环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讨如何加快大连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大连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效益。现代印刷业是新兴都市产业,产业集聚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问题是制约印刷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必须破解企业经营用地的瓶颈问题。结合城市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印刷企业发展现状,从行业趋势、地区差距和企业集中度等三个维度,分析总结郑州市在推动印刷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经验,提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集群优势,规划专业产业园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七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园区作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区,自2009年建立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新疆乃至全国产生了影响。但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报告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艺术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坚持管理模式市场化、服务化、模式化的方向,树立市场主导和服务政府观念,完善相关法律与组织体系,重视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对于实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管理模式创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