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年12月29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一爱国歌曲大家唱”栏目之《我们的节日·春节篇》专题歌会在厦门海沧市民广场进行。本次歌会以“热爱伟大祖国,促进民族团结.麸庆万家团圆。欢度新春佳节”为主题.以“大家唱”的形式,着力营造国泰民安、和谐安康、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爱门海沧延奎小学300名学生作为少先队方阵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词是艺术文化精髓之一,古诗词歌曲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乐曲有机结合的产物。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古诗词,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无论是词、曲还是演唱,都有着特殊性,不仅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教育内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艺术传承的载体。由此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有效应用中国古诗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教育》2009,(9):58-58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喜迎国庆的豪迈心情,激发爱国爱乡激情,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04-106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古典诗词,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而对其传承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以歌曲的形式进行传唱,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之一,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歌曲。古典声乐理论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有很大的启发,诗词本身的韵律是符合传统声乐理论的,在古典声乐理论视域下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教育部和中央文明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全国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于2009年9月中旬在重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学校的一次“法律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为主题,以时间线索为主线,从“接受重任”,到“揣摩方法”,再到“团结协作”,最后“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等10部委组织开展的“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以“祖国万岁”为载体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教习红歌、展演红歌、传唱红歌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红色歌曲被誉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氧吧”,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体现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厚性等特征,它既传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唱腔风格与技巧,又合理吸纳了人类对人声美感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格和内在气质的人声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藏,由此编写的声乐作品成为声乐艺术的瑰宝,当下,声乐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用现代通用声乐意识演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保存、保护、传承古典诗词艺术文化,同时,也拓宽了演唱实践的新途径,成为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公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正是一种文化建设。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所积淀的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民歌改编是大众流行音乐中突出的文化现象,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音乐影像传媒业的发达,许多通俗歌手将改编后的传统民歌作为自己翻唱得对象,使传统民歌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歌经典借助于流行音乐从而使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而不至于在工业文化的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精神之流。但是,改编后的传统民歌由于背离了当初孕育其产生的语境,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以改编民歌《走西口》为例,由于其节奏、曲式的改变,导致歌曲的情感内涵的漂移,使传统民歌中那种苦难离别的情感叙事,变身为语境暧昧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叙事。音乐的风格也从自然质朴带着某种人生沧桑感的凄美,转变为细腻、缠绵甚至带有几分某种娇柔做作的妩媚。这种民歌经典重述的两难,也是文化工业时代,传统民间音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情歌是歌谣中的精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咏唱方式。锡伯族情歌以自然而优美的语言表达男女之间的倾慕之情,以质朴而细腻的描写方式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缠绵优美的歌声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器乐文化、饮食文化、因艺文化、习俗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咸水歌是昼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是昼家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生活畅想曲,更是昼家人选择发泄自己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成水歌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承主体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所以北海成水歌的歌者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以作者的亲身感受讲述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如何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包括舒伯特创作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曲作者本人的介绍,也包括实际学习中的具体步骤。此篇文章,探讨了在学习演唱舒伯特《小夜曲》时,普遍存在的艺术表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针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的教学导向,阐述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几点在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呀呀油”:信阳民歌中的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田歌和山歌中运用方言"呀呀油"衬词而形成的民歌体裁。"呀呀油"体裁的民歌可以一人独唱,也可以众人合唱,其在歌曲中的位置靠后。音乐材料的运用或对比或重复,节奏型比较单一,歌曲情感表达颇具特点,由此显示出信阳民歌独特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