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黄维民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作为一种宗教,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有1300年左右的时间。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阶段,学术界意见比较统一,认为由唐初至清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相似文献   

2.
马强 《寻根》2004,(3):48-60
如果要书写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广州蕃坊是必须追溯的源头.千百年来,社会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伊斯兰文化血脉依然鲜活在这座华南大都市的各个角落.中世纪阿拉伯人的商船带来和运走货物的同时,也给这一片土地留下伊斯兰信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鲁能 《华夏文化》2013,(2):56-57
《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是著名伊斯兰教及中东史研究学者伯纳德·路易斯的经典之作。2000年版本的题目为《中东:激荡在辉煌的历史中》。在这部著作中,伯纳德·路易斯在占有大量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层面入手以其雄厚的史学功力与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61-61
9月14日,主题为“转型中的中东伊斯兰国家与世界”的第3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转型中的中东伊斯兰国家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分部、美国海军学院中东与伊斯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研讨会为期3天。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自从公元7世纪兴起以来,便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外来宗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回族,和独具特色的经堂教育,以及大大小小的苏非门宦。而后者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6.
正黎巴嫩当代著名女诗人纳迪雅·图威妮是1983年6月20日病故的,那时她才48岁。她的早逝令钟爱她的读者痛惜不已。有人说她最爱春天,她说过"春天属于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爱都眷念春天",所以她执意在夏季来到之前,与春同去。也有人说她厌恶战争,因为自1975年开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教派冲突,由于国际、地区外来势力插手,  相似文献   

7.
感受马累     
<正>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192个珊瑚岛组成。马尔代夫群岛风光旖旎,被誉为"上帝撒落在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成为旅游度假的天堂。从飞机上俯瞰,确实如此。然而,一旦置身于当地的居民岛,尤其是面积只有1.87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5万的首都马累,这种感觉便消失殆尽……马尔代夫是个伊斯兰教国家,人们的服装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虽然地处热带,走在街上,却看不到有男性打  相似文献   

8.
威武的中国功夫 土耳其国际民族民间舞蹈节是由黑海之滨城市萨姆松市举办的,今年已是第13届了。这个城市距伊斯坦布尔还有上千公里路,由我率团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团(由广西柳州市歌舞团组成)16人从中国广州出境后换乘三趟飞机到达伊斯坦布尔,又马不停蹄地坐了13小时长途汽车,半夜才到达萨姆松市。一路风尘,十分劳累,但我们从遥远的东方给这片伊斯兰教的国土上带来了一阵阵清清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9.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记述的是778年查理大帝对西班牙的第一次远征。该史诗以优美浑厚的笔触,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斗争的一个小插曲描绘得荡气回肠。然而这毕竟只是一个小事件,两大宗教之间的斗争既非以此为开端,也未就此结束。  相似文献   

10.
正阿拉伯的天园之美阿拉伯人早先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而居的生活,自然很注意爱惜水源。这种对水的珍视反映在阿拉伯人的古老传说和他们信奉的伊斯兰教中。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有一座天房(克尔白),里面供奉着一块黑石头,这是全世界穆斯林都要朝觐的圣迹。紧靠天房有一口渗渗泉,据说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易卜拉欣与母亲来麦加时,因为口渴没有水喝,就用脚蹬地,在地上踢出一条裂缝渗水形成了这口清泉。渗渗泉被朝觐者视为"圣水",除自己饮用外还要用瓶子装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分享。  相似文献   

11.
人人知道一个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今天他被数百万人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先知。然而,并非有很多人知道他在多年默默无闻、备受迫害之后,争取到荣誉与权力的非凡故事。这里将介绍这个神奇而富戏剧性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40年代,由于英国殖民者在统一的印度实施印巴分治,导致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家庭大批迁移。人们原先存在的友谊纽带被撕裂了,然而某种人性的光辉依然存在。下面的小故事就是一个例证。时光要回溯到1947年7月的夏季,随着"独立日"一天天临近,无数的印度人面对着令人痛苦的"分治"的现实。而作为历史上的一次人类大迁移,众多的印度教教徒家庭和伊斯兰教教徒家庭分别向着各自的领土进发——只是方  相似文献   

13.
正塔耶卜·萨利赫(1929—2009)是苏丹当代现实主义作家,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20世纪最著名的阿拉伯小说家。他怀着真挚诚恳的态度描写苏丹现实生活和文化,曾获得阿拉伯小说界最具权威性的开罗创意奖。萨利赫出生在苏丹北部麦尔沃区的凯尔麦考林——一个属于卢凯宾部落的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族中出过商人和伊斯兰教学者。他的第一个学校是一所伊斯兰宗教学校,在这里他学习了宗教的基本教义和读写的基本原则。而后,他在自己的村子里上了由当时统治苏丹的英国当局建立的小学,接着到  相似文献   

14.
<正>素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山东济南举行,我们乘火车前往,车上大多是中年汉子的乘务员,对每位乘客都称呼:"老师!"让我们领略了孔孟之乡的一视同仁和见贤思齐。2015年8月23日下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会堂正式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发表重要讲话。主题演讲开始之前,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提议全场起立,为被极端武装"伊斯兰国"杀害的叙利亚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  相似文献   

15.
<正>塞浦路斯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东北部,为地中海第三大岛,总面积9251平方公里,其中塞北部土耳其族区面积3355平方公里。全境人口约125万,其中希腊族占58.66%,土耳其族及外籍人占40%,此外还有几个少数民族,如马龙派阿拉伯族、西亚美尼亚族和罗姆族。塞浦路斯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6.
根据阿拉伯“文化之都”计划,2004年12月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文化部长第四次伊斯兰大会通过了挑选伊斯兰城市举办文化节的想法,每年遴选两个城市,一个是阿拉伯城市,另一个是伊斯兰世界的城市作为伊斯兰文化之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创办以来,毕业生共三千万,毕业生中的著名人物,能写成一册国际《名人录》。1976年《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马卡姆驾车采访黎巴嫩内战消息时,途中来到一个临时设置的防栅前,被几个托着机枪的伊斯兰教徒拦住去路。马卡姆用法语和英语说明自己新闻记者的身分,但是持枪的汉子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地域。历史上多种宗教在此传播、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多宗教并存的格局,既是古代西域文化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当代新疆文化的重要特点。尽管当代新疆各民族信奉有伊斯兰教、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但其中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  相似文献   

19.
摩洛哥的菲斯是北非历史上首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千年来的政治、文化与艺术中心. 走在菲斯古城曲曲折折的街巷,即便拿着地图都可能迷路,因为有逛不完的商铺.陶瓷、铜器、地毯和皮革制品随处可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皮革制品,街头的皮革制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而且价格低廉.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传统皮革制造厂,也是全球唯一坚持用手...  相似文献   

20.
1983年3月18日,埃及举行了筹备已久的艾资哈尔大学一千周年纪念会。艾资哈尔大学是埃及开罗的一所目前拥有六万五千余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它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学府和最大研究机构、学术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艾资哈尔大学的千年历史,可以说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中世纪史的缩影。它对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语的研究、发展、推广和捍卫,对埃及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