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1790年)在斯密之前有许多人写过经济问题的著作,但他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斯密最早阐述了“双赢法则”这一原理,让人们认识到了市场经济是生态经济,竞争的结果是双赢,是协作,而不是倒退。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1723年生于苏格兰克科第镇。小时候,斯密非常聪明,拥有超常的抽象推理能力。他在14岁时考进格拉斯哥大学。3年后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去牛津度过了6年求学生活。他后来在学术上的成就,就是在这时候博览群书打下的基础。他的巨著《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本方向。《国富论》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2.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斯密以其《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巨著奠定了他在伦理学和经济学上的历史地位,也正是源于这两部著作中对人性的论述所呈现出的不一致,才构成了“斯密问题”。通过“斯密问题”的诠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人”与“道德人”二者的统一,阐明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合道德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道德的支撑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关耳 《教育艺术》2006,(4):60-61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大师,他的《国富论》尽人皆知,但作为一个伦理学家,他的《道德情操论》,却很少受到关注。关于“谨慎”的论述,就是其中脍炙人口、充满智慧的一个精彩论断。亚当·斯密认为:“个人的身体状况、财富、地位和名  相似文献   

4.
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逝世。斯密不会想到,在其后200多年时间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歇。《国富论》广为颂扬,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典籍。但在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眼里,斯密却不过是一个苏格兰的小海关工作人员,对重商主义略有浅见而已。而作为道德哲学家的斯密及其伟大的作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伟大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著作《国富论》集中体现了他的经济学思想。文章从其论述的高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试图找寻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依据,并依照我国具体国情,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1723-1790)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成功著作是1776年3月发表的《国富论》①一书.他和他的著作一起,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他曾肯定地评价说:“在亚·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②尔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斯密经济学理论的体系,又作了不少研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一致的看法.但是,随着世界与中国经济政治形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指出经济人行为的利己主义和理智行为相结合的特征,"违背理想的理性原则"的"自然的行为"是"心理上正常的行为"。新问题有,能否把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经济分析的基础。边际效用理论实际上把对欲望或满足的研究完全撇开不谈。心理学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效用、欲望、满足等概念,而且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究竟是起到演进作用,还是起到演退作用。福利经济学、福利主义、非福利主义、行为经济学以及行为实验能否帮助我们确认经济学的定位,即是先知性的还是后知性的。中国经济学是否需要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这一名著,两个多世纪以来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在纪念《国富论》发表210周年之际,本文仅就斯密的经济政策主张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邹柏松同志从事近30多年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成果,凝结为专著《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研究》(以下简称《斯密研究》)最近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23万字的专著,是我国学者写作的关于斯密和《国富论》的一部有份量的学术著作.《斯密研究》是和中国经济现代化紧密相联的严肃的学术著作.跨过久远的岁月,越过辽阔的空间,我们和斯密所研究的课题是十分相似的.斯密写作《国富论》时,英国经济正在走向现代化,自然经济已经转向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已经形成,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帷幕已经揭开,英国正从贫穷走向富裕.《国富论》提出了这样的中心思想:“发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更是一个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来阐释经济范畴与原理的范例。它是斯密关于历史进化过程的更广泛的观点应用到一个特定的社会,反映了一个关于人类和宇宙更基本的前提在历史上的表现。其中斯密的阶级分析法、历史阶段理论、殖民地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字叫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人们把他称之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学经典之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1723—1790)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成功著作是1776年3月发表的《国富论》一书。他和他的著作一起,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他曾肯定地评价说:“在亚·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尔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斯密经济学理论的体系,又作了不少研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一致的看法。但是,随着世界与中国经济政治形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亚当·斯密在二百多年前所写的《国富论》立论宏大,曾起过伟大的历史作用,时至今日,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作者经过认真研读并联系现实社会主义所经历的曲折,认为斯密的《国富论》尽管存在不少矛盾和错误观点,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阶段最有效的运行机制———生产力水平和人的本质是经济机制选择的基本依据———公民权利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制度前提。斯密的深邃思想犹如市场经济大洋深处的灯塔,将照耀我们前进的航向。  相似文献   

14.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索瓦·魁奈,1758年出版《经济表》后十八年,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富论》。两部著作代表了法、英两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国情下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斯密于1764—1766年再度到法国考察,造访了魁奈和重农学派另一重要代表杜尔阁。他们的主张给斯密写作《国富论》以深刻影响。但是,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又各具特点,《国富论》反映出对魁奈重农学说的矛盾和相悖。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斯密和李嘉图经济学方法论上的批判,主要是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中展开的。以斯密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方法论具有二重性质,是"生理学方法"和"外在观察法"的混合物,这源于当时资产阶级双重的历史任务。李嘉图承继了斯密颇具科学价值的"生理学方法",但由于该方法的先天缺陷,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是经济思想史中一部光辉巨著。《国富论》与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的科学成分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载入史册。本文试就《国富论》中的几个主要原理,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7.
兰洋 《教学与研究》2021,(10):47-55
马克思与斯密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钥匙.在一定意义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打破"近斯密性",进而透视古典经济学之内在矛盾的过程.在《形态》中,马克思以一种接近斯密的方式明确论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进程,形成了他思考资本主义起源和本质的第一个理论范式.而在《哲学的贫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逐步揭示了资本的形式结构化特征,最终摆脱了斯密的"商业化"理论的窠臼.必须看到,这一过程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从一般意义上的分工逻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拓展,而是在马克思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特殊性质之后所生成的真实的历史视域.只有在完成这一转换后,马克思才真正洞察到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假象化"本质和古典经济学的目的 论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全盛时期.斯密总结了近代初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并在吸收了重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整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认为,自利与利他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自利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在《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是由于经济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不表明斯密对人性的看法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国富论》(1776年)的作者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 -179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 ,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 ;曾任大学教授、校长和苏格兰海关税务司长。《国富论》是亚当·斯密受雇于英国公爵时 ,作为其儿子的家庭教师一同出游法国 ,因不满贵族老板的伪善矫饰写成的。“阁下有面包、葡萄酒和肉吃 ,靠的并非面包师、酿酒工、肉食店主的好心 ,而是他们对自利的追求。”斯密认为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是追求个人的利益 ,每个人既不打算 ,也不知道如何促进公益利益。但是 ,人们在追求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