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型玻璃》(六年制小语第八册22课)是一篇介绍几种新型玻璃特点和用途的知识性说明文.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课文有六个自然段,每段介绍一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前五段与第六段又构成分一总的关系,文章脉络十分清楚.根据大纲和单元训练要求,现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2.
案例 《新型玻璃》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内容浅显易懂,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更强。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呢?在我校“素质教育达标课”活动中,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颇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已明确地把“语文实践活动”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其意义就在于加强语文的实践性 ,“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新型玻璃》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 ,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内容浅显易懂。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 ,教师应依据课文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用语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展合作竞赛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新型玻璃》这篇科普说明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的特点、用途及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根据本课特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读懂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理解文中的说明方法,还要向他们渗透学科学、  相似文献   

5.
[情景说明]《新型玻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本案例是根据课文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销一种新型玻璃而精心设计的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6.
[情景说明]《新型玻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本案例是根据课文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销一种新型玻璃而精心设计的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7.
学知识爱科学──《新型玻璃》教学建议江苏王兰柱《新型玻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中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浪、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的特点、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新思路教《新型玻璃》平罗县城关二小龚丽萍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就要以教材为“本”,将学生引入学习之门,教给学习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新型玻璃》是人教版...  相似文献   

9.
《新型玻璃》是六年制小语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它分别讲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是一篇介绍先进科技成果的文章,这类文章不像《狼和小羊》、《王二小》、《猎人海力布》之类的能吸引学生。那么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段落结构大体一致。在教这一类课文时,我常常采取的方法是:先重点“扶”一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将方法教给学生,以此作为示范,并指出其它段与重点段大体相同,再“放”手让学生学懂其它段。例如:《新型玻璃》一文,作者用了五段分别介绍了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我重点讲读写防盗玻璃一段,指名读和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3.激发学生探索恐龙世界的兴趣。教学设想《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最神奇的一类动物。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图片、查阅资料、观看电影电视等),对恐龙有了较多认识,形成了良好的知识储备。这样的积累,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预测的基本方法。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全程教读,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行目标管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初步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作业分析]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重点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课后安排的三个作业题,扣住了课文的文体特点:第1题,以一些技术性词语为主体,扫除阅读障碍;第2题,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3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学到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试着简单地说明一个事物。练习  相似文献   

15.
《大纲》规定从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课文”,三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四年级要求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到五年级则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对《大纲》中的这些要求贯彻得怎样呢?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看,总的说完成的不好:学生默读能力不高,默读习惯没有养成。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上,对学生默读的训练和培养抓得不经常。其表现是:没按《大纲》中各年级对默读的要求进行训练;不教给默读方法,不提出默读要求,有的不进行严格训练;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新型玻璃》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课文由六个自然段组成,分别介绍了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以及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龚新春 《云南教育》2001,(19):33-33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悟课文中所介绍的这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当代迅速发展的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提炼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读题,让学生理解“新型”的含义,从而认识课文中介绍的玻璃与普通玻璃不同,它是一种新类型、新品种的玻璃。然后让学生质疑,紧紧抓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这个任务主要是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来完成的。尤其是要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教给学生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练习巩固。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温故求新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同本册前面学过的《登鹳雀楼》、《赵州桥》、《瀑布》等课文一样 ,都介绍了我国的锦秀山河…  相似文献   

19.
培养新型人才,需要有新型教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己研索,自求解决。”这就是说教师要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学生自己参与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创造。下面,我们谈谈阅读教学方面的几种新型教学法。1、引趣法。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史讲义》第388页)引趣法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所采用的引起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设计趣味性疑问。安排智测性习题或以新奇的小故事导入课文,或以生动多趣的幻灯系列片引起联想,或以变化多端的小实验开拓思路等。如教《小英雄雨来》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讲述雨来的小故事。容易引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并训练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叙说课文内容的能力。教《神  相似文献   

20.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