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公鸡》是一篇儿童十分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美丽,转变为每天天不亮就打鸣报晓为人们做事的故事,告诉人们,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为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本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看图学文”的课型特点,从观察图画入手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公鸡》(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第12课)写的是一只整天夸耀自己美丽的公鸡在老马的帮助下,转变了态度,认真地为人们做事,最后成了一只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的公鸡。当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我出了一些题在学生中进行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题:你喜欢这只公鸡吗?选择其一画上“√”。①喜欢();②不喜欢();③喜欢又不喜欢()。有不少学生在③的后面划了“√”。当我问到学生“你为什么选择这条呢?”学生说:“这只公鸡原来很骄傲,总是和人家比美不做事,所以我不喜欢它;可是后来它听了老马的话,改正了,我就喜欢它,所以我喜欢又不喜欢。”学生有了这样的答法,我认为,学习完这课书并没有完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这说明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能正确流利地讲述图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知道“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实际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这只公鸡是不是一只美丽的公鸡,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6张,录音带1盘,彩色图片5张,卡片数张,录像带1盘。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看投影片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难点第17课(美丽的公鸡)老马说的那句话: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二、难点分析老马说的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告诉我们美不美既要看外表,更主要的是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单有外表的美,但如果不能帮助人们做事,是华而不实的美,是不受人们欢迎的;能帮助人们做事的,才是正正的美O小学二年级学生对美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全面,因此把正确理解老马说的这句话作为教学的难点。三、难点突破一是抓住句子中的词语进行理解。“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这句话的含义,前半句美不美不光看外…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公鸡》教案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熊静一、教材简析:这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美丽转变为天天打鸣报晓为人们做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  相似文献   

6.
加「还」字对吗辽宁胡英年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17课《美丽的公鸡》倒数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人们做事。”有人在教学时,把“得”字前面让学生加上“还”,说这是编者或印刷的失误。问其故,曰:旧教材...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公鸡》(五年制第三册)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全文六幅图六个自然段,讲了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美丽,转变为天天打鸣报晓,为人们做事的故事。根据大纲关于“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要求,建议采用“讲、议、练”的方法教学本文。一、从图入手,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六幅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公鸡》是六年制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中心句“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道出了美的内涵.学生在理解这句时容易出现偏差,认为“外表美不算美,只有帮助人们做事才算美”.这是由于儿童看事物往往容易绝对化,认为好的则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公鸡错在吃饱了饭不做事”;“美丽的公鸡错在外表美”;“美丽的公鸡错在比外表美”……针对教师提出的“美丽的公鸡究竟错在哪里”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把公鸡外表美本身也说成是错误的,说明他们并没有理解老马说的话.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板书两个词语让学生比较.具体作法是,用“光看外表美”对比“不光看外表美”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公鸡》(第三册15课),是篇生动有趣的童话,由六幅图和六段文字组成。讲的是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一心要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受到冷遇,后来在老马的教育下改正了缺点,从此热心为人们做事的故事。这篇看图学文如何教?我们考虑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感知──理解──运用”这样的顺序。感知图文目的是让学生从看图入手,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会生字词,看懂图和文,有个初步的印象。教学开始,就展示六幅挂图,让学生观察,要他们说说“在图上你看到些什么?”学生对着挂图兴趣浓厚,看得认真,发  相似文献   

11.
以读代讲强化训练──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7课《美丽的公鸡》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余维文【教例】教学训练重点:1.细读课文,结合实际理解老马说的话,使学生懂得“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2.精读课文,议论、品味和领会...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美丽的公鸡》中,当公鸡伤心地问老马为什么大家不跟它比美时,老马告诉它:“因为他们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对美的理解易浮于表面,因而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由点(老马的话)突破,巧设阶梯,分层推进,以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公鸡》教学节录曲兰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刚刚接触了一篇写公鸡的课文,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播放一部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录像片,请大家边看录像边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看录像,回答问题:讲的是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美丽转变为天...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讲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 ,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公鸡》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是怎样描写这只公鸡的外貌呢?(生齐说 ,师画公鸡的简笔画。)这只公鸡的外表的确很美 ,它的心灵是不是也像外表一样美呢?学习完这篇课文 ,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二、讲读第二自然段1 公鸡和啄木鸟比美的内容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大家打开课文 ,齐读这一段。2 公鸡吃得饱饱的 ,挺着胸脯 ,挺着胸脯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做人挺胸脯的…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公鸡》是六年制小语第三册中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根据教材特点,可用比较法教学。一、比较外貌。文中对公鸡、啄木鸟、小蜜蜂、青蛙的外貌描写比较鲜明。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边观察课本上的彩图,一边阅读课文,然后提问:公鸡长得怎么样?它和啄木鸟、小蜜蜂、青蛙比较,准的外貌漂亮?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的大公鸡要比“长嘴巴的啄木鸟”、“鼓眼睛的小蜜蜂”、“大肚皮的青蛙”好看得多。教师小结:单从外貌看,公鸡是美丽的!但光  相似文献   

16.
激发学习兴趣“任何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新学期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学生对第一堂课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是有力的推动。例如《思想品德》课,老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是首先讲好“引言”,让学生知道《思想品德》课是什么样的课程。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为课堂生活注入活力。一、活的教学目标要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首先要确立富有活力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应只局限于学生认识方面的发展,而应体现全面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美丽的公鸡》时,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出乎意料地问了几个教师备课时没想到的问题:生:公鸡长得美丽是不是不好呢?我们穿美丽的衣服好不好?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生:公鸡长得美丽当然好,但他不该骄傲…  相似文献   

18.
美不美不光看外表 ,要看能不能帮助别人做事”是《美丽的公鸡》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一环。一、判断选择 ,使美的内涵清晰化师 :啄木鸟、蜜蜂、青蛙都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 ,要看能不能帮助别人做事”。在美与不美、能不能帮助别人做事中 ,你能说出哪几种人?请把下列句子用两种方法补充完整(出示句子 :有的人外表美 ,;有的人外表不美 ,。)生 :有的人外表美 ,又能帮助别人做事。生 :有的人外表美 ,但不能帮助别人做事。生 :有的人外表不美 ,也不能帮助别人做事。生 :…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看一看、想一想、动动手、动动脑”这十二字具体体现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为了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根据教材要求,提出了适应初中生物课教学的“十二字教学”模式,组成生物课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1.智慧的源泉始于兴趣,设计好序言课的“看”———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起始点精心设计序言课的“看”,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利用序言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手段。所以,教师设计好序言课的“看”,就是…  相似文献   

20.
甘肃酒泉工业学校在中学数学课和化学课教学中进行了“三段六环教学法”实验。此种教学法的“宏观组织形式”如下: 第一段:“课前段”: 第一段:教师给出预习提纲;第二环:学生自行预习,进行小组讨论,并选出讲课人。第二段:“课堂段”: 第三段: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抽取学习小组代表讲解;第四环:教师针对学生讲解情况纠正、补充、拓宽、引深、辅导,小结,指出本课重难点,并教得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