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的主体意识 ,对所学课文达到熟读精思、充分理解、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还要认真落实在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充分发挥精读课作用 ,取得“精读带略读 ,课内带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扩展”的实效。精读课文教学要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 ,以整体性训练为主 ,分解性训练为辅 ;用整体带动部分 ,以部分促进整体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整体〕———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理清思路导入新课后 ,师生同解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 ,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通过文...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领悟到课文的深意,融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感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精读和略读来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但这些任务似乎都要靠阅读教学来完成,也就是说阅读教学除了要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还要完成识字、写字、听说、习作等任务。  相似文献   

4.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教学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郭根福 《江西教育》2010,(10):18-19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教学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立雪 《考试周刊》2012,(78):28-28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什么时候.阅读教学都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必须从小抓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是,既要突出识字这个重点,又要把识字教学和朗读、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很好地向中年级阅读过渡。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略读课文的功能与定位,遵循自主、激趣和实践的原则,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要求老师精讲精炼,略读课文往往被老师忽略了,但我认为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课文,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对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的教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总之,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爱阅读、并且会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一般都设置了“学习提示”,课后没有练习思考题。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既相似又有区别,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去学习略读课文,将在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实践性操练,让学生巩固学习方法,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工作者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课文内容的朗读方式,加强其对语文课文的精读和略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提高语文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语文课文的阅读速度,并提升其阅读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培养和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根据课文内容的重要与否,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通过精读、略读以及课外阅读这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力是学生吸收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 ,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 ,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发展思维 ,提高认识 ,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一、加强引导 ,培养自学能力大纲还提出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怎样读书。”阅读教学要以自学为主。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篇文章 ,逐步做到自能读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语文阅读知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阶段要做好语文知识的学习储备。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识字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出发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之后的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例子,寻找突破口,学习用语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例子,寻找突破口,学习用语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阅读教学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大纲的要求比较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教学,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感官并用,多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应侧重体现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方式。下面浅谈一下对自主阅读的粗浅认识。一、阅读教学时,不要忘记学习和积累语言阅读教学时,要精读课文,还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课文中找重点词句,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一定要围绕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自我感悟这个中心来进行,努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心灵感受和深切体验,并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读书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多读、精读,要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在学习中运用,在学习中提炼。  相似文献   

20.
麻文辉 《成才之路》2011,(26):85-8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