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狱中联欢》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第一篇课文《开国大典》已调整为阅读课文,因此,《狱中联欢》就成了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惟一讲读课文。《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借助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对学生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指导与训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现就在本课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谈几点建议。一、明确学习目标,教给“速读”方法单元导读是学生预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单元导读使学生明确“学习革命前辈坚强不屈的革命精…  相似文献   

2.
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语文素质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昆明市盘龙区教研室李岚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有三篇课文,即讲读课文《开国大典》、《狱中联欢》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还有一篇读写例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及《基础训练2》。本组教材侧重于读的...  相似文献   

3.
《狱中联欢》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设想凤城市凤凰城区文化小学宫国傲《狱中联欢》一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课文具体描述了重庆解放前夕我们的革命前辈在敌人的监狱中,在与敌人进行巧妙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篇立意新颖...  相似文献   

4.
《狱中联欢》选自长篇小说《红岩》,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而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根据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那些对联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组织教学:一、把握主线,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重庆解放前夕,我们的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狱中联欢分别写了哪些内容?3.完…  相似文献   

5.
一、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最常用,它是以课文的结构提纲或内容提要为主的板书,能较完整地反映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脉络和写作特点。如《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清晰地概括了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特点,从而赞扬了周总理是个中外难得的好总理。二、图示式板书这类板书以直观的图画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在图画的启发下理解课文内容,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六年制第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此板书,将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  相似文献   

6.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给课文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编拟段落提纲,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讲读课文《列宁和卫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段落,并在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将于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册教材,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为指导思想,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第十一册教材共有课文20篇,保留了原教材中的13篇,新选的7篇课文是:《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胡萝卜》《奴隶英雄》《镜泊湖奇观》《长征》。全册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2篇,阅读课文6篇。20篇课文分为7组,每组课文之后,安排有“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在第十册学习了《…  相似文献   

8.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九义"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是围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专题展开的。编排思路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精读《开国大典》、《荔枝》,略读《狱中联欢》、《梅花魂》,让学生从感性上  相似文献   

9.
《手》作为重点课文编排在单元之首,其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领会本单元关于写的重点训练项目——“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学习写作文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段落。让学生“自编课文提纲”不失为达到训练目标的好方法。其优点是:①学生读文,知道如何编阅读提纲。②学生作文,知道如何编写作提纲。③保证了作文的中心明确,段落分明。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1.除进行常规性词句训练外,了解重庆解放前夕,在渣滓洞中的革命者巧妙地与反动派斗争的真实情况,体会革命者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精神和斗争到底的决心。2.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2过渡:革命者在狱中怎样联欢?二、初读课文,了解联欢的过程。1.要求: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2.根据学生了解的联欢过程,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理由.口头归纳出段落大意,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课文,了解狱中生活的“苦…  相似文献   

11.
讲读课文从何入手是个大问题。当前,有些教师从解题入手,先揭示全课的主要内容,再逐句逐段地提问、讲解,最后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有些教师从提问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入手,接着就要求学生说明课文分几段及各段大意,形成段落提纲,然后再逐句逐段地提问、讲解,最后依据板书词语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两种教法略有不同,但都从整体入手,都从提问入  相似文献   

12.
《一定要争气》是国家教委在《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列举的一篇讲读课文。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呢?我们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如下:一、板书课题,介绍课文时代背景教师板书课题后,给学生简介课文内容:本课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千变万化,但最主要的类型有以下六种:(一)结构式板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板书。它反映文章的结构、线索或情节的发展变化,能帮助学生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它适用于情节性较强的小说、线索清晰的散文和典型的政论文。如《反对自由主义》:(二)提纲式板书这种板书是用文字概括出各段落、层次的大意,它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概括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拟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如《哥白尼》:1.概述哥白尼的生平、学历;2.记叙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3.阐述地动学说的意义;4.记叙围绕地动学说展开的斗争。(三)图表式板书…  相似文献   

14.
对小学高年级来说,培养阅读能力的重点应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做到的。如何抓住这个重点,进行高年级阅读教学?我的做法是:内外结合,培养能力。一、讲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结合首先,要抓住典型的讲读课文,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以五年制第九册语文为例,第一组教材,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其代表课文是《桂林山水》和《给颜黎民的信》。因此,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注意精心设计板书,讲清分段思路,启发学生概括课文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语文备课,主要是备板书。好的板书,不仅能正确地揭示课文内容,体现上课的程序,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板书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做到提纲挈领,重点突出,言简意丰。要书之有效,必须书之有法。一、提纲法。就是把课文的主要材料或段落大意,按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序地排列起来,并归纳出其中心思想。提纲式板书提纲挈领,脉络清晰,易于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最广。凡结构是并列式,递进式,总分  相似文献   

16.
《手》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赞美了白云冈公社大磨岭大队教练组组长陈秉正在长期艰苦的劳动中练就的一双坚硬、有力、灵巧的手。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人用汗水换来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不能丢的道理。《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段落分明与中心明确的关系,明白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重点是根据本组重点训练项目“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确定的。《手》这课有两个特点:一是层次清楚、段落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板书似乎是教师的专利,至于教师的板书是否引起了学生注意,学生是否明白了教师板书的意图,那就很难说了,因此,这样的板书基本上成了形式。能不能把板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呢?《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用精练、简洁、朴实、亲切的语言介绍了杨梅树和杨梅果,介绍杨梅果时又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形、色、味,非常适合提纲式板书。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用了“激将法”:“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写板书,今天,我想让同学们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板书,大家有信心吗?”我还以为没多少人响应,谁知全班几乎是齐声回答:“有!”随即,…  相似文献   

18.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是透视课文结构的示意表,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一个好的板书,可从下面几方面去考虑: 一,板书的提纲性。强调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这是板书的首位特点。板书的字、词、句要高度的概括、典型。要根据课文的中心段落、层次的顺序编排,充分体现课文的重点、难点和详略。如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19课《在仙台》,可以如下板书:  相似文献   

19.
一、提纲式板书是把某一课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把教学的题目、纲目和内容要点板书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太阳》一课的板书 :这一板书清晰地揭示了太阳的远、大、热的本身特点 ,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纲式”板书是一种最常用的板书方法 ,能完整地反映出所学内容 ,通俗易懂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二、对比式板书是把课文中的同类事物归纳起来 ,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鉴别异同的板书方法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时 ,可把廉颇、蔺相如的语言、行动板书出来 ,使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