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钦鸿 《出版史料》2011,(2):120-126
十年前现代文学编辑名家范泉先生刚刚逝世时,我曾写了一篇长文《范泉先生不朽的文学业绩》来纪念他。文中除了详述他在文学编辑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外,还提到他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上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钦鸿 《出版史料》2009,(1):69-74
一、《范泉晚年书简》编后记 范泉先生是以一个卓越的文学编辑家闻名于世的。尽管他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都无法与他从事文学编辑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他一生主编过文学期刊、报纸副刊、文学丛书和套书十馀种,尤其是上世纪40年代的《文艺春秋》和80~90年代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与我同龄的范泉兄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很想将记忆中的范泉和我与他的交往,用文字记下来,但因为年老体衰,记忆力日益衰退,一直拖到今天才动笔。他是我不能忘却也不应该忘却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范泉先生不幸于2000年1月在上海逝世。我和范泉相见恨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平反回沪后才见面。这时,他已年逾花甲,我也退居二线了。其实,我早就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10,(2):51-51
范泉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文学编辑之一,在文化、学术界有许多朋友,包括作家、翻译家、戏剧家、音乐家、书画家、新闻出版家、表演艺术家,以及学者专家等。因此,晚年的范泉有条件亲自约稿,主编《文化老人话人生》一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当代编辑出版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编辑家、出版家,范泉是其中之一。 早在1933年,当范泉还在上海光华附中读书时,他就参与编辑校刊《光华附中》半月刊。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春天起不断生病住医院,与外地朋友几乎完全中断了联系,因此好几个月都没有给老友范泉通信了,但我躺在病床上总是时时思念着他,担心他的病情,默默地遥祝他早日康复。今年9月末突然收到钦鸿先生寄来《范泉先生纪念文集》的约稿信,简  相似文献   

8.
钦鸿  吴建 《出版史料》2012,(1):111-117
著名文史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季镇淮1997年因病逝世以后,范泉非常悲痛,特地撰写了一篇纪念他的长文《季镇淮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先是分节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和《书窗》、山西《太原日报》副刊、香港《香港文学》等一些报刊,后来收入了北京大学出版的《季镇淮先生纪念集》。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2日,早晨八时许,我与著名作家、编辑家、出版家范泉(徐炜)教授的夫人吴峤同志通电话,询问范泉老师这几天病情如何?吴峤同志以十分沉痛的语气告诉我:“范泉今天凌晨一时五十一分逝世了。”放下话筒,我不禁陷入了无尽的哀思中,往事一幕幕如在眼前。 六、七十年代,我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认识了范泉先生的侄子徐宗琏同志。范泉先生粉碎“四人帮”后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苦难的炼狱生活,安排到  相似文献   

10.
范泉先生的一生,是与文学编辑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他从17岁起就踏上编辑岗位,直到患病去世的60余年间,除了被剥夺正常工作权利的22年外,他从没有离开过自己酷爱的编辑事业。他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有目共睹的业绩,为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校《光华附中半月刊》是范泉漫长的编辑生涯的起点。这本每期约10万字篇幅的刊物,为还是高中学生的他学习编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主编邢鹏举的放手之下,他从刊物的组稿设计、编辑处理、排版画样,到跑印刷厂校对或改版等各道程序,都进行了大胆的实践,逐步掌握了编辑的要…  相似文献   

11.
钦鸿 《出版史料》2003,(2):87-91
范泉先生病逝已经一年了,我一直很怀念他。这些日子以来,朋友们也都商议着要为他做一些事情,可是似乎并不顺利。这使我想到,他的一生本来就是十分坎坷曲折  相似文献   

12.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钦鸿 《出版史料》2012,(3):59-67
1958年,是现代文学编辑家范泉先生生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秋天,他在反右整风补课中被错划为右派,先后被撤销上海出版印刷学校分校副校长职务和预备党员资格,随即贬谪到遥远而又荒凉的青海工作。从此,他离开了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上海,离开了他所酷爱并为之创造了许多辉煌成就的文学编辑事业,开始他新的艰难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14.
鼓舞     
重新发现范泉先生(1916~2000年),是这世纪之交海峡两岸文学界十分重大的收获,也是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早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的晚期,年轻的范泉就在孤岛上海苦心收集了有关台湾文艺的日文资料,一面在敌伪的虎视下对侵略者进  相似文献   

15.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 雷蒙德·威廉斯在<文化的革命>一书中,追溯了从工业革命直至当代"文化"一词的内涵发生的变化,他同意利维斯的意见,即认为文化传统的最精致的部分体现在语言和文学中,但他不同意利维斯所说的全部文化遗产都由语言和文学承载.威廉斯认为利维斯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威廉斯在书中写道:.对于文化这个概念,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必须不断扩展它的意义,直至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成为同义的."①  相似文献   

17.
高威 《新闻传播》2010,(3):124-124,126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鸿篇巨制《史记》就是他精心编辑构建的文化大厦。作为一个大编辑家,在他身上体现出许多优秀的编辑素质和能力,比如远大的志向、广博的学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兼容并蓄的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都值得今天的编辑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王蒙关注时代与文学的关系,坚持文学的社会性,他的文学观念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王蒙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系统的文学思想理论体系,但他注重现实生活体验和文化存在,善于从体验中提取思想。他的文论不仅丰富了当代文论的话语空间,也记录了新时期文学不断走向繁荣与健康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运动前数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先后涌现出大批的文学社团;与其中若干社团密切相关,又产生了不少文学流派。许多社团提出各自不同的组建宗旨和文学主张,各个流派表现的相同或相似的创作倾向和艺术追求,汇映到文学画廊里,异彩纷呈,各具色泽。在当年政治经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社团的竞争和融合,流派的形成与演进,组成了我国以左翼进步力量为主流的现代文学巨幅历史图景。过去那三十余年时光里,究竟出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文学社团,有哪些后来经过人们研究、分析、认定的文学流派,许多年来,却一直未曾有人做过比较全面的汇集和梳理。1993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老作家范泉同志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对人们了解和研究现代文学全貌,作出了一份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血案发生在深夜1999年2月10日夜,河池市东江中学老师覃志向与女友到市内看完电影后开着摩托车返回东江镇。凌晨时分的山路上早已绝了人迹,摩托车颠簸着刚刚驶到一边是高山一侧是断崖的东棉坳,两条黑影从路旁的草丛中蹿了出来。覃志向未及反应,一记闷棍夹带着风声迎面横扫过来,覃志向当场倒地,他挣扎着跑出十余米,便被冲上来的黑影扑倒。罪犯凶狠砍杀覃志向,血人般的覃志向奋起与歹徒搏斗,竟将歹徒手中匕首柄从刀身拉开夺了过来,但终因力尽,瘫倒在地,两歹徒从覃身上搜得一百余元现金和BP机一只后,将其抛下断崖逃离现场。覃志向遭劫时,其女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