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每五年都进行区域与城市发展新规划,都要提出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这一轮中国各省市进行的"十二五规划"会不会又出现城市发展定位雷同化的现象?以北京为案例,对中国城市发展与定位的雷同化现象进行批判性研究并提出新的问题.城市定位的理论与创新之一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和再塑造.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地方性城市...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城市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应对风险带来的冲击仍然能维持城市系统稳定性尤为重要。城市韧性反映城市应对外界干扰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然而当前侧重单一城市的韧性研究,忽视了区域韧性的重要性。从区域韧性视角出发,对城市韧性、城市网络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评述。首先,梳理国内外城市韧性、城市网络的内涵及演进阶段特征,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城市韧性与城市网络进行知识图谱主题分析;其次,比较城市网络韧性与城市韧性网络研究视角、内容、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其研究热点与前沿;最后,对城市韧性及城市网络关联性研究方向加以展望。有利于丰富城市韧性研究体系,为城市韧性网络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肖国庆 《职业圈》2010,(23):187-188
城市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已成为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伴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城市管理体制,确定了相应的城市管理方针政策。城市管理体制是建立在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与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相适应。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管理体制。根据1949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体制和工作特点可以把中国城市管理方针的演变分为为计划经济服务、城建监察兴起、综合执法导向、数字化驱动和城市治理现代化导向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城市管理方针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问题导向性。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为工业基地和城市生产服务,城建监察时期主要是整治城市交通、市容和卫生秩序,综合执法时期主要是解决多头交叉执法问题,数字城管时期主要是加强指挥、监督和网格化管理,城市治理现代化导向时期主要是重心下移和建立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要着力在精细化和智能化支撑下向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表征和时序上的动态演化,是以系统思维看待研究城市而形成的对客观存在的抽象,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文章从城市建筑设计出发,寻求缓解建筑与城市之间矛盾的办法,探索促使二者有机契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而水环境则是城市发展所依托的生态基础之一.文章论述了城市水环境规划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对城市水环境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体系重构过程中,提出应从“多规合一”的视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系统思考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促进其在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在中心城区,提出包含综合评估、系统布局、分类规划与分区管控、游憩体系构建等内容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框架。在规划编制组织、指标体系构建、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指南制定等四个方面给予规划保障建议。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系统化布局与管控,提升城市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宜居。基于时间顺序,阐述了绿色城市概念的演化。国外十大绿色城市的“绿色”特征,可为中国建设发展绿色城市提供借鉴。结合绿色城市设计导则,介绍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空间置于城市开发和更新的中心地位是绿色城市哲学的国际准则。绿色城市建设与城市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彰显城市个性。基于防疫抗疫的绿色城市设计让城市更加健康和安全,成为人类的理想家园,其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在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时加强建筑采光通风设计,构建健康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深圳、厦门、贵阳为例,分析绿色城市建设的中国优秀案例,总结各个城市在强势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的经验。最后,对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绿色城市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欧洲和中国城市家具的历史溯源,还原城市家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轨迹,澄清城市家具在塑造空间与场所性格方面不可取代的空间与文化价值,并以苏州观前街城市家具的现状调研为案例,从城市家具的视角对我国当下城市空间设计在场所营造方面所存在的功能单一、场所特征缺失以及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唤醒城市家具在场所特色营造中的角色认知,从而揭示城市家具在城市空间场所营造中的战略性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当前的城市规模使得城市的居住压力以及新的产业所需的空间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城市延伸的趋势更加的明显。城区新区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老城区人口的居住压力,但在新区的开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破坏了本地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确定正确的开发方向和建设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合理的规划,使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复兴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治理在中国是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是政府管理和规划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尚不成熟,也缺乏实践经验,但是政府已经重视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地位,并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居民的参与及归属意识也逐渐增强,城市社区将充分发挥自治管理功能,成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密切沟通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汪建林 《职业圈》2014,(36):74-74
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文明常识普及和公共文明习惯养成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长期目标。文章以淳安县为例,对抓好城市环境长效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柴学礼 《职业圈》2012,(27):98-98
一、金昌市城市建设管理成效 近年来。金昌市城市建设以突出“以人为本,生态立市”的理念。以建设殷实敦厚、生产生活俱佳的现代化工业戈壁园林城市为目标,牢牢抓住国家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按照“生活区北移。工业区东扩”的发展思路。适度扩大城市规模。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升级、城市老区拆迁改造、城市和国有棚户区改造,将群众意识、生态意识、品牌意识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形象上狠下功夫,做精做细做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城市特色初步凸显。城市品位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城市群规划建设,长江流域城市是国内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近几年来,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经济、法律、公共管理、技术、生态等方面探索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鲜有将“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从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等7方面入手,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城市文化现代化及其治理的相关问题。今后可以扩展研究对象,在长江流域城市文化及其治理关联性、城市群文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转型的问题,国家矿山公园是其转型的重要途径,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1个位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对比归纳分析,从经济、生态和文化3个维度建构国家矿山公园促进城市转型的动力,揭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发现,国家矿山公园以助推城市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先进文化这3种形式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助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是由人类通过长期的聚集性活动创造出来的,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的形态总和,深刻影响城市人群生产生活状态和城市物质空间生产方式.城市文化空间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支撑,许多城市片面地将城市文化理解为非物质层面的成果,忽略了城市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物质载体的深刻作用.绿地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据统计,2004年,我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导致近35.8万人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2011年末,北京市连续数日的灰霾天气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形成城市自身独特的品牌和传播力是城市化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全球竞争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优势,并通过艺术传播的加持,形成可感知和可认知的城市品牌价值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吸引力,已成为城市国际传播、构建城市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城市品牌及其传播力建设,既要有艺术的想象,也要有科学的路径和方法,特别是艺术思维、艺术思想和艺术方法,在城市品牌塑造和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色”作为现代城市主题,将“城市种进大自然”成为由城市建设不当导致生态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依据设计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可提出:(1)海绵城市的核心治理理念和目前建筑能耗相关概念结合,以“削峰填谷”解决环境、城市内涝问题。(2)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从生态的丰富内涵出发,尊重城市地格,同时注意整个城市的公园联络性,形成城市空间内的自然轴线.。(3)垂直绿化不仅是单一的绿色外观建筑设计形式,还需要和建筑功能空间、理念结合,让自然这个元素由外向内渗透到建筑内部、人居环境、人们健康饮食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是思想观念,从建筑外观或者城市形象来增添城市与自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