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怀军 《历史学习》2001,(10):18-19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是一次重大改革。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的实行也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国民政府只是为了垄断金融才实行这场改革的吗?本试从历史背景角度简要分析这场币制改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是在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可行的金融改革措施。它的实行,对此后国民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全民族持久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京法币政策改革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宜 《文教资料》2006,(10):214-215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强调币制改革造成通货膨胀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今天客观地看,它统一了币制,使法币完全与现银脱钩,推动了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汇率的稳定和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为法币发行银行,作为“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农民银行未被包括。探其原因:一是中国农民银行不符合法币发行准备金规定;二是中国农民银行无外汇准备金;三是中国农民银行没有好的社会信誉,不被社会和国际所承认。  相似文献   

5.
这次币制改革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美国“白银政策”给中国造成金融经济危机,内因是由于长期发动内战,庞大的军政开支带来巨大财政赤字,财政经济陷入危机。国民党政府就是为摆脱这种双重危机而改行法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非正常的法币流动现象,这主要是由日本的策动引起的,另外也与大后方的经济处于弱势有关。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先以向中国大后方走私倾销货物等方式来获得法币,然后再到上海法币外汇市场套购法币外汇基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是将从沦陷区收兑的大量法币,以高价诱购物资的方式驱逐到大后方,待此项法币用尽后,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大后方通货膨胀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大后方通货膨胀程度比较轻微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增发货币,未使得大后方市场流通货币量急剧增加;这一时期信贷的扩张和政府投资的增加,没有引起急剧的通货膨胀;粮食价格平稳,稳定了大后方物价的总体水平,也使得法币较受民众信任;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尚未确立以通货膨胀政策作为解决战时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政策,是在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可行的金融改革措施。它的实行,对此后国民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全民族持久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政府三次币制改革,1935年法币改革突出,伴随法币的发行,关金券作为一种票据,在货币史和金融史上都比较特殊.关金券曾经一度与黄金挂钩,在海关关税改革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严重财政危机,恶性通货膨胀迫使关金券进入流通领域,最终不但没有稳定金融,反而成为废纸一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深入,建立何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国民经济复苏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从货币供应量逐步演变为利率,基于本国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一些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圣路易斯模型构建新的经验性检验方程,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给的长期总乘数及动态乘数相对较大,进而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无论在短期亦或长期都是相对有效的;但负的政府支出乘数折射出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搭配仍不协调,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立新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1):79-81,74
马建忠深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影响,力主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对外贸易方面,主张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股份公司,开采金银矿,轻减税厘,分类征税,调整进出口税;在引进外资方面,主张取信有本,官司为商借,偿负有期,借债办企业不能让洋商入股等。其思想尽管有时代的局限,但在当时能够运用西方资产阶级学说论证和说明中国问题巳是难能可贵了,而且他所倡导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学说终究为中国经济赶超世界水平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建立中国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脉冲响应函数及其方差分解的研究,一方面得出了消费价格指数对本身的冲击和对滞后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是敏感的,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变化是不敏感的结论;另一方面得到了一个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到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传递机制和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一个不能被公众预测的突发性变化到消费价格指数同方向变化的传导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层面上仍应以稳健为主。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抑制耕地面积下降的势头,通过灵活运用隐蔽性较强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加强对政府投资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的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自1978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目前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因素较多,本文对此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97年发生通货紧缩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经济非均质和金融压制现象,其有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经济非均质程度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何要逐渐淡出?“淡出”后的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与货币政策的联动方面会产生哪些“多米诺”效应?本课题着重研究并回答了与此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谈出”对我国经济的间接与直接影响问题;二是近期乃至“十五”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及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晋绥边区成立后,根据地内存在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阎锡山政府发行的省钞和地方流通券;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各地方商号发行流通的土杂钞;根据地正式建立以前各县发行的各种抗币;日本入侵后通过伪银行发行的多种伪钞。各种货币同时流通,大大便利了敌伪对根据地的掠夺和破坏,为了稳定金融,掌握主动,边区银行成立后就发行了自己的本位货币———西北农钞,银行在政府、贸易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运用西北农币与银洋、法币、伪钞进行了不懈地斗争,基本建立了农币的单一本位币市场,有效地维护了金融稳定,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放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政策层面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扩展的开放条件下IS-LM-AS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外汇占款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国内经济过热成为导致物价水平加速上涨的主要国内因素;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是一种完全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具有粘性;政府支出对价格水平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调整对外开放结构,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增强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自主性,将是治理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期里,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好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应采取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稳定食品价格,控制房地产价格,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等措施,使我国的经济在复苏的同时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能够尽快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宏观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