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1925—1936)一直从事这部小说的创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共四卷。第四卷最后部分未能完成,高尔基就去世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全部创作生活的总结。《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有一个副标题:《四十年》。这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小说正是用鲜明的艺术画面再现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一九一七年这个历史时期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十月革命前的四十年是充满尖锐矛盾和斗争的年代。这四十年经历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二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革命文学史和世界进步文学史上,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来自社会“底层”的高尔基,在革命导师列宁的亲切关怀下,象革命的海燕那样,迎着暴风雨战斗成长。他从一八九二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到一九三六年写完最后一部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四十多年中,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为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七年,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这一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高尔基晚期创作的开始,自此至一九三六年他写出长篇史诗性巨著《克星姆·萨姆金的一生》,自传体小说第三部《我的大学》,还有,《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等等,所有这些小说就构成了他的晚期小说世界。这些小说不仅具有宏观的哲学高度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构思严密成熟,艺术造诣高超精深,既从本质上再现了十月革命前近半个世纪历史发展的宏观进程,又由于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致叶·帕·彼什科娃》收录了高尔基在1895至1907年间写给叶卡捷琳娜·帕甫洛芙娜·彼什科娃的二百二十五封信件。这些信件是全面研究高尔基的生平创作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当时的社会动态、文艺斗争的重要文献。收信人叶·帕·彼什科娃(1877—1965)于1895年在《萨马拉日报》社和高尔基相识,后来成为他的夫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曾应捷尔任斯基同志之请,出任波兰红十字会主席,并荣获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勋章。这些信件在一九五四年排印之前由她本人亲自作了校订。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的著名小说《马特维·科热米亚金一生》,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苏联等国,历来都是评价很高的,从未见过持异议的文章.如说它是“一部精采的小说”,“一部县城的社会哲学史”,“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具有重大意义”,“帮助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作者可以以此书引为自豪”,等等.就是高尔基本人也津津乐道他昔日描写的奥库罗夫镇.自作品发表七十多年来,它蜚声文坛,好象已有定评了.但笔者经过多方面的反复研究,认为这部作品的主导思想政治倾向是错误的,现用文字表述出来请教于同行,希望通过争辩,能得到合乎作品实际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在公布“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张照片时称,这副太空摄影作品与荷兰印象派绘画大师凡·高的名作《星夜》有“异常相似”之处。凡·高潦倒一生,1890年在抑郁中自尽,年仅37岁。1889年,凡·高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精神病院治疗期间曾创作《星夜》。画中山村之上狂怒不安的夜空中有漩涡状星云扫过,  相似文献   

7.
依·谢·屠格涅夫说,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悲剧《大雷雨》是“俄罗斯一位伟大天才的最优美、最杰出的作品。” 的确,无论是《大雷雨》的艺术成就,还是它的思想内容,这部悲剧都堪称是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最优秀的作品。 《大雷雨》创作于1859年,同年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剧院上演,1860年在刊物上发表。剧本的上演和发表的时间,正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历史上最紧张的时期。在这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高尔基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以下简称<萨姆金>)的研究概况,他们不同程度地对作品中反映的个人与环境、人与历史的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并没有全面展开分析,论述的不够详细.也有的学者明确提出"高尔基的存在主义意识"这一概念,认为高尔基独特的存在主义在<萨姆金>中有很深刻的反应,不仅表现在通过个性心理本原来探索存在的本质,还表现在探索一种新的体裁形式上,从主人公的意识和行为中抽象出可以称之为"结构"的东西.通过对研究状况的梳理,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坛出现了两位小说巨匠,印第安纳的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和加利福尼亚的杰克·伦敦(Jack London)。两者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在美国文坛放射出灿烂光芒。本文选取《嘉莉妹妹》和《马丁·伊登》分别作为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对两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的悲剧作一比较和分析,展现出“美国梦”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马克·吐温对笔下的美国现实进行了批判和揭露。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体现了对美国社会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的批判和讽刺,使读者通过这一作品了解了马克·吐温笔下的美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形成于五十年代初期的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一代的代表作家阿兰·罗伯一葛利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等以他们自己的创作,对英美等西欧国家以及东欧的波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隔十余年后,法国新小说派的第二代作家马克·萨波塔(Marc Saporta,923——)发表了他的《第一号创作》,亦即《隐形人和三个女人》(以下简称,《隐形人)。这部在表现形式上极富独创性、与传统小说完全迥异的作品,立即引起了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虽然在英国文学史上不见经传,但却由于《牛虻》一书而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内颇有影响.《牛虻》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强烈,最有力的反对宗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有极高的评价:“伯爵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是俄罗斯文化的珍宝;他的文学遗产,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篇寓言体小说《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惊人的无意识亢奋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一部幻觉性的作品。不管杰克·伦敦本人的创作意图如何,他的这部杰作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完全相吻合。本文在迈克思维尔.盖斯玛和厄尔.莱柏两位著名评论家所持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野性的呼唤》进行心理分析,以证明主人公巴克是在其自性的引导下,经过艰难的个性化过程,从其有意识的自我中解脱出来并达到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是位阅历丰富、才华横溢的高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作,包括《致加西亚的信》、《一天》、《现在的力量》、《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一生的目标》、《短暂的旅行》、《时间和机遇》和《约翰·布朗的一生》等,同时还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收入高氏杂文三十三篇,1918年在柏林用俄文出版;《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收入高氏杂文四十八篇,1918年出版于彼得堡。1918年以后两书被列为禁书,从未再版。最近重版,在苏联国内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中以描写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这使得欧·亨利又享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分别收入《白菜与国王》《四百万》《西部之心》《市声》和《滚石》等小说集,其中《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爱的牺牲》《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等名篇,使他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1967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发表,无疑是在拉丁美洲文坛上引起了一场“地震”。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就如同《唐·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引人入胜。”1982年马尔克斯主要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现已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一千  相似文献   

19.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以出色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摧毁旧世界,建设新政权的斗争,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其早期创作主要是揭露社会丑恶,抨击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小市民的自么、保守,歌颂和呼唤推翻旧制度的社会革命。这些作品以散文诗《海燕之歌》、《鹰之歌》为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