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每一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尽管英浯与汉语之间的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的差别经常被忽略,它仍然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将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正说反译或表达这种意思时有其独特的方法,与汉语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都有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一种概念的现象,因此在翻译一个句子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正说正译或反说反译。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的语言活动。努力培养译者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而翻译技巧在翻译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翻译技巧有助于译者在其现有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情况下使译文质量再提高一步而且还能保证译文达到忠实于原文的基本要求。本文浅谈英译汉的翻译技巧之一“正说反译、反说正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不少在形式上是肯定的英语句子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是否定的,而有些在形式上是否定的英语句子的真正含意又是肯定的。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根据原文语法、修辞方面的特点把英语中的正说译成汉语中的反说,或者把英语中的反说译成汉语中的正说,这样才能准确传达英文的原意,并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翻译中的否定与肯定的处理方法,即正说和反说的翻译技巧。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这一翻译技巧的研究和总结。翻译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英译汉中肯定和否定结构的三种一般处理方法:1.英语为肯定式,汉语译为否定式。2.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作肯定式。3.同一英语词语,既可译作汉语的肯定式,又可译作否定式。由于一般翻译著作中语言学家对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系统的做出概括和总结。本文从英译汉的角度出发,介绍并分析了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并结合译例给予证明。本文重点部分分析正说反译的几种条件:1.固定搭配2.表示强调或起修辞作用3.文化因素4.语境5.固定句式6.特殊词。以及反说正译的几种情况:1.固定搭配2.表示强调或起修辞作用3.双重否定4.迂回否定5.带否定前缀和后缀的特殊词。本文最后部分强调了正说反译,反说正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这一翻译技巧的运用使译文更通顺,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更能表达原文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这个广阔的领域中,为准确而完美的再现原文的风貌,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反译就是其中之一.反译能遵循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表达习惯;反译能确切地表达原文含义,反映作者的观点和笔锋;反译能使语言生动,表意传神,达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All is not lost…"一段话是世界名著《失乐园》中最有名的片段,梁实秋的译文把其中很重要的一句"…so late/Doubted his empire…"意思译反了,国内至今似无人指出.  相似文献   

8.
受制于英汉双语在结构及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性,在英汉翻译中运用视角转换的方法,可以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本文主要分析了正说反译、形象转换、虚实转换以及为了达到修辞目的的转换办法,说明视换的翻译方法对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翻译成汉语有许多技巧,反译法是其中一种。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所以英语中肯定的含义在汉语中却往往含有否定的意思,反之亦然。因此,在英语被翻译成汉语时,为了取得修辞效果,或出于习惯往往要正说反译或反说正译。  相似文献   

10.
《蛙》是一部以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小说,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该作品葛浩文译文所有政策性语言,从中选取典型例子,考察译文是否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否创造了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如何做到将文本中的"空白点"具体化,归纳总结葛氏译文中所用直译、意译的翻译策略与转换、替代、增译、省译、正说反译等翻译技巧,期望能为小说中政策性语言的翻译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译到底     
W~nter is coming. 一WhcLt cLm I doing?Am工skHng?Am Z sk=t~ng?In the snow?0r 01%the ice?-一 - _ _ 一 一Friends,1:,lec~se feel me.I“一译到底”又与您见面了!欢迎l小朋友来这里做客,一译到底!_ 你喜欢这首,J、诗吗?把它翻译成中文,对你来说一定不是什么难事!那就快快拿起笔,看谁译得又快又好! 把你的正确答案寄来,就有机i会获得“小译王”称号,并有一份芝挤墓葬造)麟辑羹鲜攀携蜘端市南岗鬓豁碧馨夔羞鬓{妇i孚趣i床栏目到交邮编菊淆i!i玫殡麟︸飘黝一译到底…  相似文献   

12.
在唐诗英译过程中,不少海内外汉学家和翻译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相对应格局中,海外汉学家和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居于上位,他们在熟悉的空间里从事翻译,唐诗译文的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国内译文,但有的译文受到了国内译者的批评.国内译者的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尽管处于下位,但却立足于翻译的三美标准,在翻译数量上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3.
向士旭  文军 《外国语文》2022,(2):113-123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当时化法两种常见的"易化"策略,并对其使用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英汉机器翻译有三个环节:译前编辑-转换-译后编辑,而译后编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机译译文质量的高低.如果缺乏类似机制,系统会输出与原语结构雷同的译文.显然,这种逐词对应的译文与译语句法结构不符,意义支离破碎,读者难以理解.因此,本文提出将名词短语结构规则和语法移位规则形式化,与计算机数据结构中相关编码标记①结合,对输入的英语名词短语进行句法剖析并加以标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心词后置成分的移位,依据对应的汉语句法结构,输出经过译后编辑的结果,提高目前机译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盘笋 《初中生》2003,(11):36-37
同学们,下面的每一组句子都十分相似,你能准确译出来吗?1.①Tom is not a bit tired.汤姆一点儿也不累。②Tom is not a little tired.汤姆非常累。2.①Do you know John,Henry?亨利,你认识约翰吗? ②Do you know John Henry?你认识约翰·亨利吗?3.①Does it hurt here?是这儿疼吗? ②Does it hurt your leg?伤了腿是吗?  相似文献   

16.
可译或不可译一直是译学领域的争论焦点。以往研究多通过原文与译文的比较,以忠实的标尺来探讨可译性存在的基础,这既难以弥合二者差异又轻视译者对可译性限度的影响。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译者对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适应转换能力左右着译文的可译度。同时译者译文"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律能促使不可译向可译最大限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商标名是一个未完成的召唤结构,其意义的阐释有赖于读者的参与.依据接受美学理论,商标名复译有五大策略:纠错性商标名复译、改进性商标名复译、避让性商标名复译、构建性商标名复译和指向性商标名复译.译者应始终以读者为中心,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最能有效实现商标名预期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郭雷 《考试》2004,(10)
“It is…”句型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即“It is(has been) 一段时间 since”。这种类型又可分两种:1.“It is(has been) 一段时间 since 主语 终止性谓语动词”。如果since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为终止性动词,则表示自从这个动作发生以来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如:It is(has been)three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他参军已经三年了。It is(has been)ten years since Tom came to China.汤姆来中国已经十年了。上两句中join,come都是终止性动词,所以表示  相似文献   

19.
直译与死译     
张小川 《海外英语》2013,(7X):148-150
直译与意译策略是做好翻译的基本功。死译是常见翻译问题之一,是机械转换语表形式,而未能准确转换语里意义,导致译文与原文不相似的翻译活动。死译具有机械对译、保形失意的特征。死译与直译容易混淆,二者具有同一性、相似性和区别性。理解失准和表达失畅是导致死译的重要原因。破解死译步骤有三:透彻理解、完整转换、准确表达。透彻理解指从语汇、语法、文化、百科知识理解角度透彻理解原语意义。完整转换指通过正确运用直译、意译策略,确保语意完整转换。准确表达指通过正确使用增译、减译、转换、分合、对译的翻译七法,使译文更加准确、灵活地表达原语意义。直译与死译研究有利于翻译学者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好直译、意译策略,避免死译。  相似文献   

20.
《古文百篇英译》(以下简称《英译》,100 Chinese Classical Prose Writ-ing in English,王恩保,王约西编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出版)收编了起自春秋的孔子,迄于清代的沈复整整100篇优秀古典散文及其相应的英语译文。译文取自35部中外著名译家的汉英译著。名篇与佳译珠连璧合,相映成趣,堪称是一部向外国人和海外华人介绍中国优秀古典文学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读本。不过,本文之意不在佳译欣赏,而是拟将笔者在该书中所发现的一些尚未得到纠正的误译列举出来,与读者共同探讨。1.(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The Master said:"I have listened in silence and noted whatwas said;I have never grown tired of learning nor wearied of teachingothers what I have learnt.These at least are merits which I canconfidently claim."(By Arthur Waley et al.《英译》第60页)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将学到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他人而不觉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孔子是中外教育史上名闻遐迩的卓有见地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他向来以好学著称,主张“敏而好学”,提倡“不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