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村中学生写作障碍之一是缺乏素材,平时所选素材往往十分陈旧,缺乏新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学生就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长大的,对此应该有切身体会。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并体味乡土文化,就可以让它成为写作的活水源头。本文结合作文实践,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浸润乡土文化,走绿色作文之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在缓缓流逝的时光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其厚重的人文底蕴和艺术魅力,彰显着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源远流长。而写作,就是用文化阐述文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让文章凸显大漠孤烟、烟雨江南的文化氛围,应该是中学作文教学和写作展现其生命活力的独特方式。而积累文化素材,培养文化意识又成了训练文化作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想要让学生的文字鲜活起来,就必须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的本土生活,使学生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乡土文化巧妙地融入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巧妙地依托教材资源,摄入乡土文化元素,延展教材的宽度与广度;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寻乡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探寻所得,积累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家乡民俗风情的独特与韵致,思忖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挖掘典故传说背后所蕴藏着的内涵与魂魄,等等,通过训练思维能力,挖掘创造潜质,强化写作表达效果,绽放写作课堂之花。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与孩子的成长血脉相连,一表带水,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更能挖掘出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出孩子的写作欲望.基于此,特以“立着与靠着”这一考场作文的论题来展开,孩子在充分关联了地域文化素材之后,在作文中呈现出了极有感染力的文字.这种结果,一是文字因为地域文化而灿然;二是地域文化因为文字而灿然.两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5.
<正>在信息多元化、媒体现代化的今天,"拇指文化""符号文化""网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已成为当代少年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当下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校园非主流文化产生的主要根源1.传媒文化的盛行。传媒文化是一种承载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继而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乡土文化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已成为人们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一种时代要求,对于传承、创造先进文化的大学来说,文化自觉是一种必须品质。中国开放大学要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就是必须对自己的开放文化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自己在这样的文化中生活有什么意义,开放文化中的哪些元素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扬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的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提高商品包装的艺术美感之外,突出人文气息、提高商品的文化内涵成为现代包装设计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精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供借鉴并作为素材使用.文章结合实例对经常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并对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现实运用进行探讨;提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和使用应采取的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的区域特色文化。这些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绘画艺术领域创作素材的源泉,涌现了一批以东北地区林海雪原、冰雪、植物等为素材的画家。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结构模式单一、素材陈旧、语言文字苍白无力、人文性缺乏等问题。即使学生自身有一部分素材积累也不懂得如何灵活应用,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流行文化与习作教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如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现从综艺节目、流行影视剧、流行动漫等几个角度,探索如何有效推进学生写作创新,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改写”,是一种基于现成文本来写作而与直接的现实摹写区隔开来的写作范式。改写素材一般具有故事流传的广泛性、文本意蕴的丰富性和民族品格的代表性等特征。中华成语典故储藏了极其丰富的改写素材。成语改写也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故事情节拓展的主要方式包括材料多源化、情节实景化、因由具体化等;故事主题演进的手段有故事元素现代阐释、对话用语紧跟时代、细节描写契合时事等。成语改写的意义在于将成语这种文化资源“引入”写作和创作中,这是一个很有潜力、很有创新意义的文化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一种深嵌入文化的行为,二语写作是书面形式的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比修辞学为二语写作教学的文化导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二语写作教学的选词、造句、组段、谋篇等指引性程序训练中,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为词汇文化、句法文化、语篇文化。语言知识的习得与文化习得同步发展,有助于二语学习者产出地道的、体现其文化精髓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林惠娟 《成才之路》2014,(29):64-65
正作文难是当下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为苦恼的事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感觉作文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写作素材,要解决作文难的困惑,我们就必须从学生的写作素材入手,给予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一、节日文化素材的创设要求儿童之所以喜爱过节,就因为节日能够带给他们快乐与自由,学生们在节日里可以和同伴或家人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有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们自然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这不就是  相似文献   

14.
蒋利娟 《学子》2013,(3):54
一、让书本成为写作的源头1.就近取材,从课本中积累素材课本是小学生阅读的对象,往往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对象。其实,课本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仅以语文课本为例,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美、语言美、意境更美。这些课文,或高声诵读,或掩卷细品,都让人齿颊留芳,回味无穷。教师怎样把这些可供学生参照的写作素材探寻、挖掘出来,为学生写作开启思路呢?我在教学中,就做了一个"一课一  相似文献   

15.
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个分支,讲求音韵、形式和意境,因此很难被成功地传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认为诗歌翻译是种子移植,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基因转换,即:将原语主要特征的文化基因片在译入语中重组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以古诗《游东田》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从音韵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三方面来分析译文中文化转基因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不单单是对于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创新和发展。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现如今社会的发展与各个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得在音乐领域中不断的呈现出新的元素。音乐教育是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意义的,在音乐文化这一大环境下,在实行音乐教育时要注重人文内涵,采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使民族音乐的文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将音乐教育给予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于《山水画的意境》这篇课文,初中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不少的挑战,而如果能在文化视角下进行解读,那学生就更容易探究到文本的意境。在文化视角下解读该课文,要认识到所谓意境,实际上就是客体与主体的结合,是情与景的结合;要认识到探究《山水画的意境》的文化内涵,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充分调动情感,并秉持理性的态度,即在解读文艺味道十足的课文时,不能将解读的重点放在艺术本身,而应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认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同时,去重点解读课文是如何阐述“写景就是写情”的,去深入理解如何做到通过写景来写情,并将这种认知迁移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大,背诵了许多诗词,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学得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麟生教授呼吁:"在新课程改革中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就是从诗文中挖掘写作素材,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技法,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使古诗教学形成一个读写结合的教学整体。一、借鉴古诗的意境一篇意境高远的文章往往能够达到发人深省、启迪  相似文献   

19.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可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又往往很难找到生活与写作的切入口,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缺少一种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提炼、反思和传承。另外,传统文化又在源源不断的为语文教材提供教学素材。因此,依靠语文教学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更系统的建构,从而达到传播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