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这个国家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合理规划,其中把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完善这项政治制度作为  相似文献   

3.
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现实表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一种“共赢博弈”。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发展,对提高党的决策质量、监督权力有效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党际协商民主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协商的思想意识不强、协商的过程不够民主、协商的制度不太健全等。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建立具体保障制度、扩大政党包容性、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意见》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参政党”的提法,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述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这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经验总结.它符合我国政党关系的实际状况,符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黄开平,顾顺勇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成功地与民主党派建立了合作共事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捉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肯定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强调要“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作。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使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这十六字方针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拟就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6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推动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政党关系步入了稳定和谐的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联合各民主政党的策略思想;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民主政党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政党采取不同联合策略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不同时期,将马克思主义联合民主政党的策略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合作形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并加以制度化,实现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一条最基本、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地对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做出科学精准的定位。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到"参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民主党派科学的价值定位,极大地提升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发挥了民主党派的政治功能。实践表明,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地定位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彰显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才能顺利推进我国政党制度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该制度以中共执政并具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参政并与中共精诚合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制度符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具有鲜明的优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政党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进行直接协商的政治形式。政党协商始终坚持政治、制度、价值等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实践探索、程序设计和观念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条件下,政党协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既注重挖掘既有的存量资源,又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积极推动政党协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成功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正确有效的政党制度。但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就当前而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应抓住两个重点,即基层民主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实施民主监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它是具有广泛性、权威性和较高层次的监督.本文讨论了民主党派实施民主监督的科学依据;民主监督的主要途径;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问题.提出了实施民主监督的责任追究、联合监督、以权制权、侧重批评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陈睦富 《贺州学院学报》2010,26(1):17-21,4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开国领袖的奠基杰作,是在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国家与政党学说的伟大创举,是当今世界形态各异的政党制度中的奇葩。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开国领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份厚重的政治历史遗产,作为一个有着成功经验和沉重教训的世纪课题,对它的探索与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对执政党实行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重要举措;加强和完善高校民主监督,有利于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的监督是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发挥民主党派自身所拥有的人才荟萃、信息灵通、集思广益等独特优势,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切实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促进我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不断推进我党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震雷 《培训与研究》2009,26(7):53-55,125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职能之一,也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内容。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在一定程度上都含有民主监督的内容。在政治协商中可以体现出民主监督,在参政议政中也可以体现出民主监督。民主党派要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必须进一步了解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性质和特点。只有对民主监督有了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才能找到民主监督的正确途径,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