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易 《数字传媒》2004,(7):42-42,44
自2003年广电全面规划数字电视.提出搭建节目、传输、服务与监管四大平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后,各地方有线网络公司均已被明确地定位在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平台上。在广电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产业化号令的推进下.各有线网络公司如何配合其他三大平台有效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来推动数字电视这核心业务呢7这始终困扰着各有线网络公司的老总们。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5,(1):15-15
《岭南视听研究》(双月刊)2004年第6期头务文章“数字电视是广电网络业务的主要新经济增长点”.就广电网络经营模式、网络业务经营现状以及数字收费电视成为广电业务主要新经济增长点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数字电视的普及率也成为了评估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是否完善的硬性标准。基于数字电视开发的广电增值业务也逐渐成为了广电运营商盈利的关键手段,包括广告资讯业务、多媒体视频业务等等。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提出了广播电视多媒体业务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为广电行业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服务开发和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增值业务在广电领域有着非常宽泛的范围,除了基本收视之外的业务,都称作增值业务。当前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开机画面和EPG广告业务较为成功之外,其他增值业务受限于机顶盒性能、  相似文献   

5.
制约广电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容、服务供给侧两个方面。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广电产业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广电行业应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和网络宽带双向改造,提升全媒体内容制播服务能力和全业务开发水平,促进广电产业向满足高水平供需平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08,(12):31-33
随着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地不断深入,中国广电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是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有线、地面、直播卫星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覆盖网络,CMMB则使广播电视在时空方面得以拓展,广电行业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进一步迎来产业化发展的新机遇。如果说2008年是广电行业数字化全面启动的一年,2009年就将是系统内外各方面竞争格局初现端倪的一年。在系统内部,有线电视与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以及其他新媒体形态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在系统外部,有线电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会如何?"三网融合"将有哪些进一步的政策?整个广电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12月21至22日,由广电总局《广电企业融资上市研究》课题组、中广互联承办的"中国广电行业发展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在京召开。在本次年会(CBIT2008)上,针对这些业界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关政府官员、行业专家、权威咨询机构以及一线的运营商、专业媒体、投资机构的高层及资深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中广互联及各家咨询研究机构发布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CMMB、车载移动电视、IPTV等方面的最新数据,并对2009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在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广电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日益成为一个核心需求。有线电视的网络整合、整体转换、双向改造、业务开发,都需要资本的介入作为催化剂。国办发[2008]1号文件、深圳天威的上市、江苏有线的整合以及广东全省的整合计划,将推动广电企业掀起新一轮的融资及上市风潮。  相似文献   

7.
2003年2月20日,江西数字电视平台正式开播运营;6月,江西省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为全国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在江西广电网络公司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截至2003年12月底.全省已发展数字电视付费业务用户9000余户。  相似文献   

8.
三网融合     
《视听界》2008,(2):5-6
三网融合吹响集结号;广电:机遇与压力并存;电信:电信增值业务遭到冲击;三网融合下谁占主导;IPTV、数字电视:推广速度可能会加快;  相似文献   

9.
数字电视多媒体视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完成后,如何在现有数字平台上开展各项增值业务,是摆在广电运营商面前的问题,昆山信息港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山信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末以来,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问题一直在讨论之中。HFC同轴双向接入一直是广电网络改造的主流技术,但是真正运行得好的HFC双向网络不多。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后,网络双向化的问题重新凸显出来,没有双向的网络,不可能开展交互式业务;没有交互业务,广电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交互式增值业务的前提和基础是双向化的HFC网络。目前国内机顶盒双向功能的主要应用就是电视点播。整体转换完成后,杭州,深圳已开展双向机顶盒业务,大多数城市还是单向的。  相似文献   

11.
<正>捷成世纪副总经理韩钢对记者说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捷成世纪今年招聘的人员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业务也实现了很大发展。我认为这正得益于中国广电行业高清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时代。相对于其它行业,身处广电行业的捷成世纪吸引了更多的包括技术精英在内的各类人才,反过来也大大提升了捷成世纪的技术研发水平。而这次捷成世纪所展出的,全部是在2009年推出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正>1三网融合推动广电行业战略转型-2011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隆重召开"2011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九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hina Cable Net Summit2  相似文献   

13.
媒体扫描     
广电媒体开展网络视频业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黎斌、李蕾在《网络视频产业轮廓》一文中指出,广电媒体与网络视频融合,不是简单地把节目搬到互联网上,也不能片面认为网络将取代广电媒体。虽然网络视频业务对广电媒体是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但是,对于这个新兴事物,广电媒体应在理智分析自身劣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寻找未来发展道路。广电系开展网络视频业务面临的问题是:内容缺少特色,  相似文献   

14.
广电媒体数字化发展已有十几年了,从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到广播电视放到手机上的CMMB,再到宽带网络为导向的NGB,广电媒体融合在不断探索和深入。2014年,中央提出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广电媒体融合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互动电视是在广电双向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事物.广电双向网具有全业务承载的特点,能够实现电视、语音、互联网的三网合一.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只限于电视,对于广电双向网络来说就是互动电视及其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6.
CCBN2010归来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在谷歌事件达到高潮的时候,我穿梭在国展的九个展馆中。CCBN作为一年一度的展会,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播器材的展览,更成为了整个中国广电行业的技术与创新的展示平台,成为了整个中国广电行业的交流与学习的盛会,尤其是今年的CCBN,就如国家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所提到的,更凸显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电新媒体业态、高清、广电高速网的建设成果与规划目标。很多令人惊艳的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在展会上得到丰富的展示,有些更是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广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业务,更多的探索了基于传统业务之上的增值业务模式,让人们对广电行业的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未来甚至是三五年后的文娱生活充满了想象与期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与网络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源于互联网的媒体在应用上越来越广泛,其视频和信息等越来越多样化。在此基础上,三网融合后所产生的混合电视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业务。在政策和市场上等,混合电视业务的应用都为广电产业的提升带来了机缘。在简述混合电视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体系、节目质量以及电视业务发展的分析,研究混合电视如何在广电行业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电行业在付费频道和数字电视齐头并进的工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一个弊端就是两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发展付费频道往往淹没在推广数字电视的汪洋之中。使得付费频道无法在各地“模转数”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成为数字电视形式上的附属产物被闲置着。如何让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付费频道在数字电视网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看到付费频道和数字电视这两者的共生关系,两者各自的服务方向决定了不同的责权利关系。这一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电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3月21日,借着一年一度CCBN这个广电行业盛会的“东风”,由中广互联主办的“中国数字电视运营管理论坛”(CDOC)在CCBN2009年开展第一天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8,(11):52-52
中国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体制创新、网络整合和增值业务的开展。体制创新和网络整合将有效推进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提升网络的规模化运行效率;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将使数字电视ARPU值逐步得以提升。抓住这三方面内容的发展从而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和ARPU值增长,是推动中国数字电视行业收入和规模提升的关键。其中,数字电视产业将与3G移动通信、新一代互联网共同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产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