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思奇 《滇中文化》2006,(3):51-51
今天,对我们家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五岁半的女儿要参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正规考试。 一大早,我便忙开了,八点钟,准时将她送进考场,监考老师还没来,女儿静静地坐着,看不出她有丝毫的紧张,相反却是我自己瞎紧张,女儿只要求我等她。她有动作慢的毛病,我千叮万嘱的让她一定要快,否则时间不够就不及格了。她竟小大人似的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画得又快又好!”我幸福地笑了.回想起她学画的过程.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艺术     
艺术雅克-玛丽多年来一直是亨利·马蒂斯的密友、护士和模特儿。她回忆她在第一次给马蒂斯当绘画模特儿后,眼睛瞟了画布一下,不禁大吃一惊,她见画布上画的根本不是自己。她问马蒂斯:“您为什么不画那种与我的照片非常相像的肖像呢?”马蒂斯回答说,“因为画那种画没...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00,(2):62-63
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看黄永玉先生的画展,其中有一幅画着齐飞大雁的国画,空白处题一行大字:“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这幅画传达出的执的乡愁,曾让我久久驻足。后来我又读到他在欧洲停留期间写下的字,不仅仅是乡愁。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的化参赞扎哈罗夫先生及夫人伊琳娜-扎哈罗娃。谈话间,两个人对中国化的热爱和谙熟使我在惊讶之余,不禁暗自钦佩。虽然参赞夫人与我们的交流需要由参赞先生充当翻译,但她对中国的民间化,特别是中国民间玩具的研究,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开朗健谈的她对中国情结也是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5.
不忍画完     
偌大的画室,偌大的画布,白发的老画家。他在作画,他在画她。她皱纹密布。然而画布上,他笔下的她,非常年轻。日光西斜时,他歇了手,他说明天接着画。他与她便手牵着手,走到林荫道上去。这样有好些时日了,这幅画,他画得真是慢吞吞的,以致于画布上的她,老像是多年以前的那个她。那时,他是美术学校的学生,她是他的同学。她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兼做学校的模特。她对他极好,他也喜欢她。可她年龄比他大。懵懵懂懂地,他带着另一个女孩去征求她的意见。她含泪祝福他,然后离开了学校。谁知不久另一女孩仅仅是因为他的家庭出身的原因离他而去。这时他…  相似文献   

6.
换季     
王潇跃 《大理文化》2013,(11):31-34
周然给我打电话,说想见我。我说你来。她就来了,不远千里。我去车站接她,她给我传过照片,中长发,长长的眉眼和嘴巴,我不知道这样形容对不对,只是感觉她就是长长的,像画出来的那样,人很漂亮,个子也挺高。  相似文献   

7.
命名、中国女性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寻根》2005,(6):36-41
张天翼先生有一则小小的寓言曰:一条心地很好的蛇抓到一只麻雀,想要把她一口吞掉,于心又不忍。于是把她盘得紧紧的,谆谆善诱地劝她服从命运,还劝她拿出牺牲精神来献身于他。讲完之后,才客客气气要动手吞吃,并且说:“你看,我不像别的蛇那样不讲理,我和他们是毫无共同之点的。”  相似文献   

8.
在大理古城的洋人街上,有一画廊叫东巴画廊.在这个东巴画廊里,陈列着许多的现代东巴画.现代东巴书画派著名画家赵有恒先生的作品便陈列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余青欣说:“不是我选择了古琴,而是古琴选择了我。”她用略带沉思的口吻向来访记说起自己最初与古琴相识的一幕。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天,她的姑姑,一位老歌唱家带着她去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家谈学琴歌的事情,恰好琴家吴光先生也在场,他正在专心弹奏着《梅花三弄》,悦耳的琴声、优美的意境吸引着年轻的余青欣。从此她喜欢上了古琴。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奥地利驻华使馆大使官邸西侧的一间会客厅里,记者见到了应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来华访问的魏德(WOLTE)夫人。她身材高大,眼睛明亮,浅栗色的头发剪得短短的,脸上挂着爽朗亲切的笑容。寒暄过后,她便用妇熟的汉语就中国电影和我们款款而谈。记:魏德夫人,您第一次看中国电影是什么时候?魂:那是1972年。当时我丈夫在纽约任奥地利驻联合国大使。有一天,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先生请我们吃晚饭。饭后看中国电影。在那之前我还从没有看过中国电影。我记得很清楚,那部电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那音乐、…  相似文献   

11.
夏晓虹 《寻根》2008,(4):50-59
差不多十年前,我讲授近代文学专题课时,课间,有一作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生前来请教。她从王韬专记近代上海风物人事的《瀛堧杂志》中抄出以下文字:“水龙之制,云自倭人传入中国,遍及各处。”她的问题是:“‘水龙’是什么东西?”现在想起来还觉汗颜,我当时竟不知其物。也正因为有这一次的张皇,从此对晚清上海的“水龙”便格外留意。  相似文献   

12.
刘君 《世界文化》2005,(4):21-22
第一次注意他的画就是那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枯黄萧瑟的野草,因小儿麻痹症而萎缩的瘦小苍白的四肢,克里斯蒂娜在山坡底下,向山顶的房子挪动爬行,看不见她的脸,却时时害怕她有一天会在我的凝视下回头望我。我很容易为这种潜藏着无数躁动不安和悲伤无奈的画面打动,久久的凝视,就为画家埋藏在那些颜色里无形的线纠缠割裂。  相似文献   

13.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14.
《客家》杂志社的傅风龙先生日前转来一封信。写信人是深圳的女画家万伶。她在信中说:“我先后两次去福建采风,以客家化为题材创作了系列油画。《客家》杂志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我,特寄上几张作品照片给贵刊……”信写得朴实无华,简洁明了,对《客家》杂志的殷殷之情跃然纸上。再看画,因是翻拍的照片,尺幅不大,然而其别出匠心的画面构图和富于表现力的笔触,  相似文献   

15.
我现在还能记得她——一位身穿蓝色服装的小巧女人,赤脚坐在航行在南海的一艘商船的后舱顶上。她那斜戴得很漂亮的巴拿马帽衬托着一张美丽非凡的脸。她一手握一枝银白色大左轮枪,百发百中地射击着被兴高采烈的水手们捉住后拖上船尾的那些鲨鱼。最近布思·塔金顿写信告诉我:“我有一次和她一起走过印地安纳波利斯市克莱浦饭店的门厅。当我把她送上电梯后,饭店香烟售货台的业主兴奋地走过来对我说;‘请问,塔金顿先生,我的天,她是谁?’可见,她有大人物的风度。”她确  相似文献   

16.
谈《秦皇征战图》的艺术成就冯立深秋。雨雾中我来到张义潜先生寓所观画。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使我对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勤奋笔耕的精神至为感佩。在史的海洋里,他努力开拓中国历史人物画的新境界,展示民族艺术的审美思想。《秦皇征战图》这幅巨作,就是典型的代表。这...  相似文献   

17.
缄口 我坐在即将开往古城的公交车上,车就要开时,上来一位常在小城遇见过的妇人。她见我身边有个空位,便朝我这边走来。我忙起身让她往里坐。她坐下后,两眼一亮,而后,脸上浮着一丝笑纹。我本想招呼她,又觉得我们从未说过话,便没吱声。公交车唱着歌向前驶去,我的思绪随着起伏的路面翻滚起来。脑际如过电影般,淡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上世纪的1985年秋天,我因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休假复习。一天清晨,我去城南水库边复习功课。  相似文献   

18.
我和一鸣的相识,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他的绘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山叠水嶂,云海蒸腾,氤氲一片,让我有走进真山真水,身临其境之感。一位美术爱好者曾问我:“那么真实细腻的画,是怎样画成的?”作为记者,我也同样好奇。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7-97
以“粉墨登场”为题的中国戏剧水墨画名家名作展荟萃南北,其首展选择上海,是对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中国戏画”开山者关良先生的最好纪念,也将引起人们对中国水墨戏画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能够把既能写又能画的作家集拢在一起,为其精妙的短文配上浪漫的插画,编辑一套“话里画外”系列丛书是我一直想做的事。通过朋友辗转联络到了阿成、聂鑫森、何立伟3位在文学界很有分量的作家。于是,阿成的《影子的呓语》、聂鑫森的《阑干拍遍》、何立伟的《稿纸上的蝴蝶》很快从东北、湘西寄到我的案头。精妙独到的文稿、画稿很快被电脑制作出来,却在封面设计上出了意外,美编一连拿起几个方案都找不到感觉。偏是一位颇前卫的女孩用碳条、竹筷、玉指鼓捣的线条、色块和字符,组成诗意的设计风格。作者的闲章和自成一本的签名书亦陡添情趣。“话里画外”系列文丛,推崇的是文化人的情怀和写实主义,话里画、画外音,突出当代文人的文画功底,以达到文画互动,文画互补。文本、画本应是相同的艺术门类,自古文人既能文又能画,赏画咏文如对月饮酒,是人生乐事。只是现代人很难寻到这样一种文化的浪漫。人们只能在看书画展时,方能获取些微精神慰藉。这也正是老画家黄永玉的配画散文甫一问世,便购者踊跃的原因所在。精神与感官的愉悦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我在策划这套文丛时,便希望通过第一批作者的推出,能够招募到更多有文采的写家画家为读者呈上美味的文化快餐。三位作者画风各有不同。何立伟自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